黃劍鋒,黃衛平(四川省涼山州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四川西昌615042)
?
大涼山黑豬雜交F1 代育肥性能分析
黃劍鋒,黃衛平
(四川省涼山州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四川西昌615042)
摘要:大涼山黑豬生長速度慢,用杜洛克、巴克夏等優質公豬雜交改良后,育肥性能有了明顯提高。采用生長曲線擬合與回歸分析可以科學估算大涼山黑豬及其F1代的出欄時間,其中純種黑豬的拐點體重為71.6kg、出欄時間為183.4d,杜雜黑豬為80.3kg、200.4d,巴雜黑豬為88.7kg、188.6d。
關鍵詞:大涼山黑豬;雜交一代;育肥性能
本試驗測定了大涼山黑豬及其雜交F1代(分別采用杜洛克、巴克夏作父本)的育肥性能,旨在提高涼山黑豬的育肥性能,科學評估各豬種的生長拐點,指導農戶適時出欄。
1.1試驗對象在涼山州畜科所大涼山黑豬選育場前期已參加性能測定的豬群中,選取4月齡左右的純種及二雜黑豬共54頭,進行為期4個月的育肥試驗,分組情況見表1。

表1 試驗豬分組情況表
1.2飼養管理及營養水平全群試驗豬參照《大涼山黑豬飼養操作規程》飼養,飼糧及營養水平見表2。

表2 試驗豬只的飼糧及營養水平
1.3測定指標與方法試驗豬定期稱重,測體尺,記錄飼料消耗量。試驗結束計算日增重、料肉比,并用Von Bertalanffy模型擬合其實際生長曲線,推測出欄時間。
1.4數據處理試驗數據采用EXCEL軟件進行初步處理,然后用SPSS 21.0數據分析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生長曲線擬合用“Non-linear”功能模塊的非線性最小估計生長曲線擬合模型的參數,迭代收斂標準定為0.001,參數變化比例小于1× 10-8時迭代結束。
試驗結果統計分析見表3、圖1和圖2[1-2]。
2.1日增重根據表3數據可以看出各階段試驗豬只的日增重比較有規律:隨著年齡增加,日增重值逐漸增加,6月齡時日增重值達到最大,然后開始下降。但各組體重的增幅不一致,最大增幅是A組的5~6月齡(達到136.88%),最小增幅是C組的7~8月齡(只有115.75%);全期日增重A組最大,達到588g/d,與最小的C組(448.75g/d)相比差異極顯著,與B組(583.5g/d)相比差異顯著。

圖1 體重增重圖

圖2 日增重圖

表3 試驗期增重統計表 kg
2.2料肉比根據表3數據可以看出各試驗組的料肉比不一致,其中最小的是A組,只有2.88﹕1,顯著低于B組的3.07﹕1,極顯著低于C組的4.01﹕1。
2.3生長曲線擬合與回歸分析根據表3、圖1、圖2可以看出,在測定前期和育肥期試驗豬的體重增長都表現出規律的“S”型生長曲線,都在5~6月齡進入增長高峰期,到7~8月齡增長幅度相對較小。但二元雜交與純種間差異極顯著,其中杜雜F1代的體重增長高達70.65±12.6kg,巴雜F1代達70.02±11.77kg,而純種黑豬的增重僅達53.87±10.87kg。
根據Von Bertalanffy模型預測,杜雜豬的生長拐點日齡為200.4d,拐點體重為80.3kg,最大日增重為764.8g;巴雜豬的生長拐點日齡為188.6d,拐點體重為88.7kg,最大日增重為726.34 g;涼山黑豬純繁后代的生長拐點日齡為183.4d,拐點體重為71.6kg,最大日增重為565.45g。此后,試驗豬體重增長轉向慢速增長階段。
3.1育肥性能比較日增重與料肉比是衡量豬育肥性能最重要的兩個指標[1-2]。本試驗中,大涼山黑豬全期凈增重為53.87±10.87kg,日增重為448.75±80.58g,料肉比為4.01﹕1,8月齡體重僅有86.68±8.12kg。說明大涼山黑豬是一個低育肥性能的豬種,但成年體重(86.68kg)與刁運華[3]和王強等[4]所調查收集的數據有一定差異,說明環境對大涼山黑豬的育肥性能有一定的影響。本試驗采用圈養方式,且營養與飼養管理規范、標準,極大地提高了大涼山黑豬的生長速度。
3.2雜交改良效果杜洛克豬體軀高大,結構勻稱緊湊,四肢粗壯,胸寬而深,毛色棕紅,屠宰率為72%以上,胴體瘦肉率達65%左右,是目前世界上生長發育最快的豬種之一;巴克夏豬體軀長而寬,鼻短而凹,耳直立或稍前傾,胸深臀寬,被毛黑色,屠宰率達(74.63±3.57)%,瘦肉率約60%,因為胴體脂肪含量較高,所以肉質優良。這兩個豬種在我國生豬品種培育與雜交改良生產中都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5]。本次試驗中,不管采用杜洛克還是采用巴克夏作父本,其后代在120d育肥期間的日增重和料肉比都明顯高于純種黑豬,其中采用杜洛克雜交的提高幅度為127.86%,采用巴克夏雜交的提高幅度為124.14%。說明通過杜洛克、巴克夏雜交改良可以顯著提高涼山黑豬的生長指標。
3.3科學估算出欄時間本試驗測定了54頭出生日期和初生重相近的涼山黑豬及其雜交F1代的增重數據,用于生長曲線擬合分析。測定時間為4、5、6、7、8月齡,共5個時間點。為了操作方便,時間點的選取并不均一,但這并不影響曲線的擬合效果[6]。生產測定中,選用Von Bertalanffy模型預測的是豬的生長發育曲線,就體重生長發育規律而言,生豬的最佳出欄時間應該在拐點體重或拐點日齡稍微偏后的地方,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獲得經濟報酬。
大涼山黑豬生長速度慢,育肥期(120d)內測得日增重為448g,料肉比為4.01﹕1,圈養條件下8月齡體重僅有86.68kg。采用杜洛克、巴克夏等優質公豬雜交改良后,8月齡體重有了很大的提高。采用生長曲線擬合與回歸分析可以科學估算大涼山黑豬及其二雜后代的出欄時間,其中純種黑豬的拐點體重為71.6kg、出欄時間為183.4d,杜雜黑豬為80.3kg、200.4d,巴雜黑豬為88.7kg、188.6d。堅持生豬性能測定,發現除7個體尺指標與生長發育相關外,環境及飼養管理對黑豬的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黃衛平,曾國茂,程曉,等.大涼山黑豬杜雜F1代體尺測定與育肥性狀分析[J].四川畜牧獸醫,2016,43(2):27-28.
[2]黃衛平,孫艷,黃劍鋒.大涼山黑豬三雜后代性能測定與選育方案[J].中國豬業,2016(2).
[3]刁運華,等.四川畜禽遺傳資源志[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4]王強,等.涼山黑豬資源現狀調查報告[J].涼山牧業科技動態,2015(2).
[5]張龍志.養豬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882.
[6]明道緒.生物統計[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888.
Fatten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aliangshan Black Pig's Hybridization F1
HUANG Jianfeng,HUANG Weipi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 Institute of Liangshan Prefecture,Sichuan Xichang 615042,China)
Abstract:The growth speed of Daliangshan black pigs was slow,its fattening performance was improved obviously by crossbreeding with Duroc boar and Berkshire boar. Using growth curve fitting with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could estimate the marketing time and spinodal weight,the pure black pig was 71.6 kg and 183.4 days,Duroc hybridization F1 was 80.3 kg and 200.4 days,Berkshire hybridization F1 was 88.7kg and 188.6 days.
Key words:Daliangshan black pig;Hybridization F1;Fattening performance
中圖分類號:S828.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8864(2016)05-0023-03
收稿日期:2016-01-18
基金項目:本試驗獲涼山州科技局“大涼山黑豬開發利用”項目支持[涼財建(2013)82號]。
作者簡介:黃劍鋒(1880-),男,四川西昌人,本科,畜牧師,從事養豬生產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