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燕 張炎炎 陳金華)
【案例】2013年12月,梁某將自家的房屋以每平方米110元的價格承包給村民朱某承建。朱某承包后,雇了張某等人為其施工,約定工資按天計算。12月13日下午,張某在二樓樓板上接運料的砂漿車時,因樓板突然折斷從二樓摔下,經搶救無效死亡。
雙方就賠償問題未達成協議,張某的親屬便將包工頭朱某告上了法庭,請求法院判決朱某賠償醫療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等共計20萬元。
【說法】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的過錯各自承擔責任。”本案中,張某在為朱某提供勞務過程中受傷死亡,且沒有證據證明張某在事故中存在過錯。朱某作為施工負責人,在房屋施工到二層上樓板過程中,在明知沒有安全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應預料到有可能引發事故,而他沒有盡到對雇員人身安全保護的義務,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依法判決被告朱某賠償死者親屬各項損失192203.15元。
【案例】村民王某與包工頭李某系親戚,2013年11月,王某將房屋交給李某帶領的施工隊承建。之后王某按照李某的要求購買了水泥、樓板等建筑材料,雙方還就建房價款進行了約定。11月28日下午,李某雇用的劉某在一樓施工時,被突然斷裂的樓板砸傷當場死亡。
為了推卸責任,包工頭李某與王某一口咬定是樓板質量出了問題,便鼓動劉某的妻子將生產樓板的廠家告上了法庭,要求生產樓板的廠家賠償其各種損失共計18萬元。
【說法】劉某妻子的訴訟請求能否被人民法院支持的關鍵,在于生產樓板的廠家出售給王某的樓板是否符合質量要求,而不能僅憑李某、王某的言辭,就要求生產樓板的廠家承擔責任。我國《侵權責任法》第41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本案經審查,樓板廠生產的樓板質量合格,也就是說生產樓板的廠家不應承擔賠償責任,劉妻在本案中選擇的訴訟主體錯誤。
由于劉妻堅持自己的請求,法院經審理依法判決駁回了劉妻的訴訟請求。

【案例】2013年12月8日,村民孫某將二層樓房承包給馬某的施工隊施工,雙方約定每平方米106元。合同簽訂后,馬某在周邊村莊組織趙某等13名村民為其施工。12月26日下午,馬某在檢查施工架子時發現不夠牢固,便安排趙某進行加固,但趙某沒有按照馬某的要求去做。施工過程中,架子傾倒,將趙某的右腿砸傷,花去醫療費2.6萬元,經鑒定構成九級傷殘。
因要求賠償無果,趙某便將孫某、馬某起訴到了法院,要求2人賠償其醫療費、殘疾賠償金等共計9.6萬元。
【說法】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本案中,孫某與馬某之間系承攬合同關系,綜合案情,孫某對事故的發生不應承擔責任。趙某作為施工人,與馬某之間構成勞務合同關系。馬某在組織施工時應當預料或者防范事故的發生,但未采取任何安全保護措施,對于趙某的受傷應負相應的責任。趙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施工中缺乏保護意識,在馬某要求其對施工架子進行加固的情況下,沒有積極采取加固措施,也應對自己受傷承擔一定的責任。
在調解未果的情況下,法院判決馬某賠償趙某經濟損失的70%,趙某自行承擔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