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打嗝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通常是由于胸、腹腔之間的膈肌受刺激后收縮引起的。健康人出現打嗝現象多與飲食有關,特別是飲食過快、過飽,攝入過熱、過冷的食物,喝碳酸飲料、啤酒等。另外,外界溫度變化和過度吸煙亦可引起打嗝。
美國達拉斯胃腸病學家肯尼斯·布朗博士表示,持續打嗝超過12個小時,就應該去看醫生,如果還有其他癥狀,就更應該引起重視,因為這很有可能是以下6種疾病的發病信號。
腸胃病 布朗表示,腸胃脹氣會刺激膈肌,這是導致頑固性打嗝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腸胃病治好了,打嗝也會隨之消失。
神經損傷 膈肌痙攣很有可能與迷走神經損傷存在關聯,如腫瘤或外傷造成的迷走神經損傷。任何因素導致頸、喉、胸、腹等部位的迷走神經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煩人的頑固性打嗝就可能發生。
中風 打嗝可能是身體發出的中風預警信號。如果打嗝的同時,還伴有身體麻木、胸痛、視力模糊等癥狀,中風的可能性更大,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腎功能變差 如果腎功能變差,腎臟就無法將體內的有害廢物及時排出。有害廢物越積越多,膈肌和迷走神經就會出問題,導致頻繁打嗝。
賁門癌 賁門位于食管和胃的連接處,進食時開放,吃完后關閉,以保證胃內食物不會反流到食管。患上賁門癌后,本來已經很狹窄的賁門變得更狹窄,因此,由賁門癌引起的打嗝,同時還伴有進食不暢、劍突下疼痛等癥狀。
腦瘤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有一名患者花了4年時間,四處求醫都無法治愈打嗝,后來,他身體越來越虛弱,最終被診斷出腦干上長了腦瘤,而腦干是迷走神經起始端的“大本營”。
據統計,每人平均每年要打3~5次嗝,打嗝雖然不是病,但有時止不住卻令人十分煩惱。美國醫學專家給出了阻止打嗝的兩個原則:對引起打嗝的迷走神經,要用另一種感覺去干涉它的活動;用干擾呼吸的方法,提高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根據醫學專家的建議,列出以下9個止嗝小技巧,相信總有一個適合你。
食糖法:中醫認為,打嗝主要是因為飲食不節,胃氣上逆,膈肌痙攣引起的。白糖能補中緩急,有治療胃氣不和的功效。取白糖50~100克,分2~4次放入口中含化,半小時內禁止攝入其他食物和水,但此法患糖尿病者及糖耐量異常者慎用。
堵耳法:用手指堵住耳朵,從而抑制迷走神經末梢的活動,阻止打嗝。
驚嚇法:人在受到驚嚇時,迷走神經的活動會受到抑制,所以可以突然拍打嗝者一下,或者突然讓他看某個地方,但該法不適用于心臟病患者。
喝水法:連續喝幾口溫開水止嗝。
伸舌法:伸出舌頭,努力向外探出。
撓癢法:用棉簽撓嘴巴頂部的軟腭部分,感到癢就可以了,或讓人撓其他怕癢的地方,也可止嗝。
屏息法:捏住鼻子,閉上嘴巴,盡可能長時間地屏住呼吸。
罩口鼻法:拿一個信封或一個紙袋罩住口鼻,可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讓身體忘記打嗝。
按穴位法:手腕處有一個止嘔止嗝的內關穴(腕關節掌側,腕橫紋正中上兩拇指寬處),按壓內關穴,力量先輕后重,大約10秒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