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宇宙中真有外星人,而人類有一個足夠大的望遠鏡,那么是否可以通過這個望遠鏡看到他們?目前在貴州的一塊洼地里,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正在建造一臺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射電望遠鏡,預計于今年9月竣工,它背負的一個重要使命,正是在廣袤的宇宙中為人類尋找同伴。
射電是比紅外線頻率更低的電磁波段。射電望遠鏡與接收衛星信號的天線鍋類似,通過“鍋”的反射聚焦,把幾平方米到幾千平方米的信號聚攏到一點上。
半個多世紀以來,所有射電望遠鏡收集的能量尚翻不動一頁紙。
要想獲得更遠、更微弱的射電,“閱讀”到宇宙深處的信息,就需要更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簡言之,就是“鍋”越大,星際穿越的距離就越遠。
中國“天眼”望遠鏡的官方名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文簡稱剛好是FAST。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鄭曉年表示,FAST突破了射電望遠鏡的百米極限,它擁有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這意味著,遠在百億光年外的射電信號,FAST也有可能“捕捉”到。
1995年底,射電“大望遠鏡”中國推進委員會提出了利用貴州喀斯特洼地建造球反射面的“喀斯特工程”概念。此后,科學家們經過反復篩選,最終在平塘縣克度鎮找到了“大窩凼”———最適合碩大“天眼”的深深的“眼窩”。
之所以選址“大窩凼”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FAST的造型,工程開挖量最小;二是這里的喀斯特地質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滲透,不會在表面淤積而損壞和腐蝕望遠鏡;三是射電望遠鏡需要一處“靜土”,“大窩凼”附近5千米半徑之內沒有一個鄉鎮,無線電環境理想。
FAST那么靈敏,它能否接收到遙遠的世界里發過來的極其微弱的外星人的信號,甚至找到外星人?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表示,FAST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學設備,對國際同類設備將保持20年以上的領先水平。它將探測宇宙中遙遠的信號、物質,例如電磁波、微波、激光、宇宙中的各種氣體、有機物、星際物質、恒星等的輻射信息。它將對脈沖星、類星體等各種暗弱輻射源進行更精密觀測,對它們的物質結構、產生機制進行深入探索,有望為認識宇宙起源與演化過程作出貢獻。專家表示,宇宙中的生命體或高智商外星人若存在,他們的產生、遺留之信息,若存在于浩瀚天宇中,也有可能被FAST探測并接收到。 (據北京日報、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