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端午節臨近,聽到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三天假期如何安排,米粽選哪家的好,而我卻沒有絲毫過節日的感覺,思緒不由飄到兒時的端午時節……
早晨一睜眼就能聞到淡淡的粽香,吃到媽媽煮的熱騰騰的雞蛋,還能看到爸爸懸掛在門口或擺在窗臺的一捆捆艾草。當時由于經濟條件受限,粽子和雞蛋不像現在每天都可以吃得到。相對于插艾草來說,我更關注吃,但是還是會聽爸爸這樣說:“插上艾草,蚊蟲蒼蠅就不敢進來了。”爸爸還說艾草要趕在端午節當天太陽未升起前割下,這時的艾草集一切精華于一身,味道最濃,效果最好。這個說法暫且不追究,也許就像明前茶明后茶一樣,世界萬物都有它自己的規律所在。
兒時的場景歷歷在目,如今粽香已失去了原有的誘惑力,煮雞蛋也不再那么稀罕,但唯獨對艾草的感情增進了不少。每年端午節時看到有賣艾草的都會買來一把放在家里,不是為了驅蚊蟲,而是對端午節插艾這一傳統風俗的難以割舍,并且艾草好處多多,還有其他用途。
艾草具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的功效,可以治療月經不調、經期腹痛、流產、子宮出血等疾病,是醫家常用藥之一。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還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艾草可食可藥,食用價值方面主要見于南方,做糯米糍粑時經常會加入艾草汁。藥用價值還要從端午節的另一習俗——艾草浴說起。
艾草浴,即端午節這一天,將采來的艾草加水煮制,全家無論男女老幼都洗。端午節為什么要進行艾草浴呢?因為端午節這一天過后天氣逐漸炎熱,蚊蟲蒼蠅迅速繁殖,洗艾草浴一方面可以驅除蚊蟲使其不敢靠近,防止蚊蟲叮咬;另一方面還可以滋養修復我們的皮膚,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治療一些皮膚病。
艾草浴是用鮮艾草煮水沐浴,待到艾草變干時,可拿來煮水泡腳,尤其適用于那些身寒濕重的病人,手腳冰涼、痛經的女性。用艾葉水泡腳,不僅可以加速血液循環,還可以消除疲勞,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真可謂一舉多得。但要注意的是,泡腳時需不斷加入熱的艾葉水,以保證水的溫度,起到更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接觸到最多的就是艾灸,艾灸用到的艾絨、艾條、艾柱都是由艾葉經過曬制、捶打等一道道工序制作而來。艾灸采用陳艾較好,《孟子》中提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李時珍也指出“凡用艾葉, 需用陳久者”。艾灸借助艾草燃燒產生的熱,將深埋在體內的寒邪驅逐體外,使人體陽氣充沛,達到溫通經絡、扶正驅邪的作用。我就是艾灸的受益者,曾經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還伴有痛經的癥狀,秋冬季節我就會用艾灸進行調理,并且在端午節新鮮艾草下來后,曬干煮水堅持泡腳,一周2~3次,現已擺脫痛經,手腳冰涼狀況也已經改善。
由此可以看出,艾草這么多的好處,可謂是端午時節不可或缺的好東西,所以我們在吃米粽、賽龍舟、祭屈原的同時不可忽略端午節另一節氣對應產物——艾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