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扶有
人體遭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機械性的外傷、物理及化學性損害后,機體在同有害因子的斗爭中,會出現許多自我防御、自我保護反應。由于傷害,使身體的平衡被打破,于是,在傷害未消除之前,身體根據狀況建立了新的平衡模式,這個模式就是疾病。從另一個角度講,疾病就是生命學習適應壓力的一種方式。各種疾病都有這種意義。因此,日常生活中的發燒、腹瀉、流鼻血等病癥,你是不是為之緊張、憂心忡忡呢?
疾病并不是我們需要特別害怕和處理的,相反的,它是大自然賦予生命的特殊本領,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遭受侵害時的保護手段,是一種經過權衡的折中。
一旦新的平衡形成,即使傷害已經消除,身體也不會立刻改變已經形成的平衡模式,除非經過一段時間,身體能夠確保這個傷害不會再出現,才會進行調整,恢復到最佳的平衡模式,否則,身體將持續這種折中狀態。
發燒是人體與細菌抗衡的結果
人總是在疲勞、受寒的時候容易感冒,因為在疲勞、受寒狀態下,人體的黏膜組織里會堆積許多死亡的細胞,這些死亡的細胞正是細菌病毒生存的最好營養素。所以感冒的時候,流鼻涕、咳嗽,正是身體想把這些死亡的細胞、病毒排出體外的動作。
許多時候,人體患了感染性疾病,還會發燒。因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當外來的病菌入侵機體時,它就會調動自身的防御系統對“入侵者”展開頑強的抗爭。人體體溫升高就是防御系統對付入侵病菌的一種表現。因為細菌和病毒在人體內的繁殖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有適當的溫度,二是免疫系統受到破壞。因此,當你感冒的時候,身體一發現病毒就快速地把體溫升高,它調高體溫的目的,是保證在足夠的溫度下,病毒不容易繁殖。所以,感冒往往發燒、出汗,有些人不用吃藥打針,休息幾天也能自愈,便是此緣故。這正是身體自愈力的卓越表現。就像痛,痛的部位往往是身體需要這個部位放松和休息,痛感阻止我們繼續活動這個部位,以免造成新的傷害和壓力。只有放松和休息,身體才能夠進行局部組織的修補,才能更好地康復。
此外,人體還會通過發燒來促進新陳代謝協調機體功能。許多做了父母的人都有過這樣的驚奇發現:當嬰兒經歷了一次發燒后,仿佛突然長大了許多,思維、表達、動作協調能力等都有了明顯進步,這是因為發燒加快了人腦細胞代謝的結果。
同時,對癌癥的研究發現,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更怕高溫。發燒時,腫瘤體內溫度往往高出正常細胞的5~10℃,這足以致癌細胞于死地。因此,發燒時的體溫,為人體提供了殺死癌細胞的可能,同時也把存在于人體內的,不為人發現的腫瘤細胞遏制在萌芽狀態。
偶爾腹瀉是自然排毒的表現
人體有一套經過數百萬年進化而來的防御機制,它對于天然的毒素和細菌,已經產生了系統的防御機制。如我們誤食腐壞的食物時,人體會自動開始嘔吐、下瀉,加速排泄的自然功能,就像眼睛里飄進了灰塵會自動流淚,氣管內嗆了異物會不停地咳嗽,嗅了刺激性氣味會噴嚏不斷等。如果感染了細菌,白血球就會進行吞噬或者借由發燒完成殺菌的工作,身體的生理作用因為原本就具備解毒、排泄異物、免疫、組織再生等的自凈作用,所以幾乎所有疾病的癥狀,都是為了治療身體的癥狀所產生的自療能力。現代醫療中最為可笑和可悲的事,就是病人和醫生配合著要將身體進行的這種最佳的疾病處理能力去除。阻止身體的嘔吐、拉肚子、發燒、發炎等各種反應,為了消除這些反應所帶來的暫時的不舒服,醫院運用了各種昂貴的藥物,而病人也盲目地要求醫生這么做,實際上,如果對于這些癥狀過于恐懼,反而會延長病癥的治愈時間。
由此可見,如果體內的器官和腺體都工作有序,而且毒素和廢物正常排出,身體就會很健康;相反,如果讓有毒廢物在體內聚積并重新被吸收,身體中毒就會導致各種病癥。
鼻子出血是自我減壓的手段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天氣炎熱,心情焦慮或者暴飲暴食之后,我們通常會出現“上火”現象,如口角潰瘍、口腔中有異味、牙齦腫痛、大便干燥等。這些癥狀出現后,并沒有做什么藥物之類的處理,只是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便不知不覺好了。如今,生活在都市的白領,不僅生活節奏加快,而且工作緊張壓力大,也一樣會導致體內“上火”,臉上出現痘痘、口腔潰瘍等,如果工作緊張、壓力到了極限時,還會流鼻血。
其實,這都是因為體內毒素積聚到一定程度,從這些部位排出毒素的一種自我減壓反應。體內“上火”后津液耗損,血管壓力增大,流鼻血的“手段”緩解了機體組織器官承受的壓力,釋放了毒素,避免了人體“高壓”環境下的各種意外,這也是古人用“放血療法”治療高血壓病的原理。
事實上,真正的醫生是我們自己的身體,只有身體才知道我們每一個細胞、每一塊皮膚、每一滴血液、每一條神經與血管,每一個臟器是由何種材料、何種方式構成,所需要的精確尺寸與重量,彼此的信息傳遞與配合方式。這一切都必須準確地進行,任何一個環節的差錯,都會讓整個身體為之付出代價。
當然,人體的防御機制不是萬能的,小病只是病癥的一種信號。當大量病菌嚴重入侵時,身體防御機制難以抵御,小病就會演變成大病,因此,對小病不可一味疏忽,當發現小病小痛短時間內沒有自愈,反而愈演愈烈,千萬不能硬扛,立即尋求專業醫生的診療才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