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朱瓊瑜 通訊員 李松
“微創新”,大能量
□本刊記者 朱瓊瑜 通訊員 李松
“黨建強、發展強”,如何在經濟持續下行的形勢下,在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凸顯出真正的意義?如何讓黨組織更深入地參與到企業發展的各項工作中,鼓勵黨員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創新升級和產品提質?安徽省蕪湖縣以一個“微”字作為解答,在全縣非公企業黨組織中開展“黨旗下的微創新”活動,實施以“微建議、微技改、微服務、微節約、微環保”為主要內容的“五微創新項目”,不斷提升非公領域黨建工作水平。
蕪湖精塑實業有限公司黨支部的“微技改”項目——320孔擠出模具技術項目獲得“微創新”活動特等獎。
何為“微創新”?這原本是IT行業的新興詞,是指為了改善用戶體驗,在原有產品上做出微小的改進,以達到更好的營銷效果。以“微動作”獲“大效益”,蕪湖縣委組織部和非公工委將“微創新”的發展思路運用到非公領域黨建中,積極開展“黨旗下的微創新”活動,實施“五微創新項目”,推動非公企業黨組織充分發揮黨員技術能手、黨員專業人才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參與企業生產管理和技術創新。
“‘黨旗下的微創新’是今年蕪湖縣全面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凝聚黨組織的力量,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同時發掘、培養一批會干事、懂技術、肯鉆研的優秀黨員員工隊伍力量。”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王文全說。
“黨旗下的微創新”活動自3月啟動至今,一直受到非公企業的廣泛關注和踴躍參與。企業投來的“五微項目書”一天天疊高,如何從中挑選出最有潛力的項目呢?縣委非公工委和安徽新蕪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想到以專業的審核和評定,使“細微”之處見真章,專門組織專家力量開展評審,結合項目背景、實施方案推進、活動宣傳成效等情況,以及項目在減化操作流程、增加經濟利益、獲得社會效益及培養骨干力量等4個方面因素開展兩輪綜合評審。同時,非公工委和開發區黨工委結合項目申報、獲獎項目以及平時工作推進等因素對試點企業黨組織活動組織情況進行評定。
經過一段時間的審核、評定,最終確定了全縣首批10家試點非公企業共上報“五微項目”162個,其中“微建議”項目17個,“微技改”項目100個,“微服務”項目10個,“微節約”項目32個,“微環保”項目3個。例如,蕪湖精塑實業公司黨支部將“微創新”活動與企業科技創新大會有效結合起來,明確企業每個部門和黨小組必須提供2至3個有價值的創新點,每名黨員員工提供1至2個“微建議”。
蕪湖精塑實業公司生產技術總監羅會鵬說:“最近我們公司的‘320孔擠出模具技術改造項目’獲得了‘微技改’特等獎,同時還申報了兩個發明專利和兩個安徽省科技成果。該項目讓我們每條生產線的產能都提升了5倍,這個成績大家有目共睹。其他的項目收效也不錯,包括生產安全這塊我們也在做改進。但是我覺得比起產能的提升、經濟效益的增加,更難得的是我們公司的基層員工和行政人員都有參與‘微創新’活動,提出創新意見,寫項目書,形成了一種全員創新的氛圍、全員創新的文化,這對企業來說才是最寶貴的。”
德力西電氣公司在原已建立的“KAIZEN”創新發展項目基礎上,將“黨旗下的微創新”活動與企業各部門承擔的創新研發課題任務結合起來,企業黨支部會同公司工會、共青團等組織將活動要求傳達到每個車間,指導優秀員工積極申報項目92個,占總項目的56.8%,參與黨員員工達200多人。
德力西電氣公司黨支部書記肖慎奎感慨道:“開展‘微創新’活動,一方面為企業黨支部發揮作用、黨員員工展示技能搭建了新舞臺,另一方面也成為給新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壓擔子、交任務的最好方式。”
“黨旗下的微創新”活動開展至今已經有8個月了,是否交出了一張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呢?不妨聽一聽企業怎么說。宏光輸配電公司黨員員工帶領班組同事對原有產品進行技術改良,改進后的“柔性阻尼型間隔棒”產品有效抑制了導線振動和次檔距振蕩問題,產品性能和安全系數顯著提高;德力西電氣公司黨員職工實施的“微技改”項目——“DZ47S聯動軸安裝夾具改善”和“微節約”項目——“車間照明單點遙控控制”等多項技術,已被公司成功推廣運用。
盾安中元自控公司黨員員工實施的“微技改”項目——“儲液器進、出氣管一體焊機”,每年為企業節約資金80多萬元,除此之外,盾安公司黨支部自主研發的“微環保”項目——“銅件環保洗工藝”,相對于傳統酸洗方式,新工藝減少了環境污染,大幅度降低了污水處理費用,節約了大量物流和庫存占用資金,提高了配件周轉效率,這個項目每年僅在降低成本一項上,就能為公司節約600多萬元。
“我們的‘微環保’項目除了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作用之外,也提升了員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強度,更重要的是減少了員工直接接觸強酸的機會,保障了員工的健康,這說明‘微創新’的項目不僅著眼于提升生產效率,也注重企業的人性化管理。經過這段時間的參與,我覺得‘微創新’活動有助于推動員工的獨立思考,加強自主化學習和管理。同時,通過這個活動,園區內企業可以互相學習對方在技改、節約、環保方面的創新舉措。”盾安公司技品部客戶組組長劉朝偉這樣說道。
同樣受益于“微節約”項目的還有安徽新蕪文化創新孵化器公司,企業黨支部自主研發的“海納網頁游戲平臺管理系統V1.0的開發與優化”項目,成功將客服用工人數從4人減少為1人,數據統計用工人數從6人減少到2人,公司每月降低廣告投放量近6萬元,新技術的運用既減少了公司管理層的工作量,又降低了公司運營成本支出。
“微技改”提升效率,“微節約”降低成本,“微創新”的每個項目都凝結著黨員職工、一線生產人員的智慧,從“微”開始,把這些智慧轉化為工藝流程的優化和技術工裝設備的創新,企業黨支部借助實施“五微項目”的契機,對員工進行技術強化再培訓,黨員職工利用工間休息、班組會等時間段,帶頭開辦“車間微課堂”“一刻鐘課堂”,相互交流創新思路和經驗做法,成為企業“微創新”的核心力量。
凝聚力量,推動創新,發掘潛能,注入活力,這正是開展“黨旗下的微創新”活動的題中之義。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微創新”活動的潛能,紛紛加入進來,縣委組織部和非公工委也將下一批次的項目籌備提上日程。
“今年,蕪湖縣各非公企業黨支部將‘微創新’活動與公司生產管理結合,確實在企業倉庫盤點精度、人員效率提升、質量改善以及成本節約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微創新’帶來的大效益,讓企業頂住了經濟下行的壓力,為發展注入了活力。企業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抓黨建工作的熱情自然更高了,我縣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服務企業發展也真正落到了實處。”蕪湖縣委組織部長慶啟順如是說。
我們開展﹃黨旗下的微創新﹄活動,就是要找準黨建工作服務企業發展的結合點、切入點和著力點,真正發揮非公企業黨組織凝心聚力作用,團結和帶領廣大黨員和員工,積極參與企業生產管理和技術創新,創造性地開展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助推企業創新發展,從而破解黨建工作和企業發展﹃兩張皮﹄的問題,實現非公企業黨建和企業發展共融共進,共同提升。——蕪湖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慶啟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