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朱瓊瑜 通訊員 戴愛英
讓關懷上線
□本刊記者 朱瓊瑜 通訊員 戴愛英

10月的最后一周,浙江嘉善羅星街道干部陳軍明來到嘉豐機電有限公司,與企業的工會主席高紅影拉起了家常。
說起企業和街道、機關干部之間的關系,高紅影感觸頗多。半個月前,公司里一名外來員工突發血管栓塞,同事發現后迅速將他送往上海就醫,可惜年輕的生命還是逝去了。對于企業來說,不僅損失了一位員工,還面臨著家屬善后。該怎么幫助這個失去頂梁柱的家庭?高紅影想到了平時常為企業發展奔走的街道和機關干部,她第一時間通過“企情在線系統”向聯系干部反映了這個情況,想尋求幫助,聯企干部了解到需求后,立即聯系了街道勞保所,之后,高紅影陪著員工家屬來到勞保所,領取了一筆合理的賠償金。事情妥善解決,作為對接干部的陳軍明也出了不少力。
高紅影說:“要感謝他們的豈止這一件事,從2003年建廠開工到現在,國土證始終沒辦下來,一直困擾著我們,流程上來來去去都搞不定,早幾年也是求助無門。去年,他們來了,幫著公司準備材料,辦理手續,終于在今年10月,我們拿到了國土證,徹底解決了問題。除此之外,公司800多名員工中,有90%以上是外來員工,年年都要頭疼子女就學、轉校的問題,自從他們來了,每到開學季,都能看到孩子們高高興興去上學的樣子。”
看到企業滿意,聽到企業感謝,陳軍明覺得很欣慰。“手續辦理,資金周轉,人才引育,外來職工子女就學,都是企業最頭疼的問題,牽涉的政府部門又多,單靠我一個人的力量肯定解決不了,自從有了‘企情在線系統’,有了一個由各機關單位干部組成的服務小組‘智囊團’,問題就好辦多了。”
2015年6月,嘉善縣運用“互聯網+”思維,進一步健全為企服務長效機制,推動干部深入聯系服務企業,由縣委組織部牽頭,聯合縣經信局探索建立“企情在線系統”,通過記錄和分析干部進企走訪、收集需求、辦理問題的實際情況,致力于幫助企業、在建項目、在審批項目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據了解,“企情在線系統”開通以來,共收集企業意見建議和需求2074件,現已全部辦結。截至今年10月底,干部走訪企業1782家,覆蓋率98.95%,走訪數10602次。系統上線,成效顯著,為此還被評為浙江省組織系統特色工作。
嘉善縣委組織部兩新組織黨建科科長徐秋風告訴記者,近年來,制約企業發展的因素比較多,而傳統的被動式服務已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運用“互聯網+”思維,建起了“企情在線系統”,完善監督管理和服務機制,不僅可以促使干部主動走進企業,找準企業需求點,高效便捷地幫助企業解決問題,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找出企業共性問題。“這個系統是真正務實、管用的黨建工作法,意義遠大于形式。”

通過一年多的企業大數據積累,不難發現,不僅不同地域、不同產業類型的企業面臨著不同的問題,即便是同一家企業在不同時期也會遇到不同的問題。
“你看,春節過后,企業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招工,過了暑假,外來職工子女就學問題就成了企業的心病。靠近主城區的街道轄區內企業招工難是因為生活成本高,這也直接導致了企業用工成本的提高。近一年來,縣委、縣政府加大了環保與整改的力度,這對傳統工業企業來說,也是一種壓力。自從我們運用系統分析數據、研判企業問題、行成各部門協調解決的流程后,企業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舉個例子,去年企業反映外來職工子女就學問題的還有15%,經過一段時期的調節以及政策傾斜后,今年就下降到了2%。”縣經信局企業科相關負責人解釋。
將干部走訪企業的情況如實、即時地反映出來,運用系統設計的數據化分析,科學研判企業走勢和企業在不同時期的需求重點,把握各階段經濟發展形勢,及時組織開展下企專項服務,打通聯系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這是“企情在線系統”設立的一個重要原因。
系統創建好了,還需要一群重要的人來配合,縣、鎮(街道)362位干部定點走訪2~10家企業,當起了機關“店小二”,這正是嘉善縣推動政企同心的一個大動作。
戴愛英平時負責“企情在線系統”的具體運行,平時干部們對于操作上有不理解的方面或是系統出現任何問題,都會向她反饋,她親眼見證了干部們心態上的改變。一開始對于要實時匯報走訪企業的情況,限時解決企業反饋的問題,由一個系統來管理他們的工作,干部們也有些抱怨,認為增加了工作負擔,效果也不會很好。但是逐漸地,使用系統記錄成了干部們的一種習慣,他們發現,不僅去企業走動更頻繁了,幫助企業更到位了,工作做起來也更輕松了,每次登錄系統看到自己走訪了多少家企業,解決了多少問題,都很有成就感,用他們的話來說:“這個系統讓企情上線,也讓咱們對企業的關懷上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