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楓林
來自第九區的“真聲音”
□本刊記者 王楓林
在嘉興人眼里,對“第九區”再熟悉不過了。哪里新店開張了、哪里小吃走紅了……這個集美食、旅游、親子、房產、汽車為一體的本地社區門戶網站,是市民們每天“閑逛”的地方。
特別是牽頭策劃的一系列活動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比如關注嘉興漸凍人患者公益募捐活動、千人“彩虹跑”、援助西藏貧困教學點愛心公益捐贈活動等等。
而這背后,黨支部是“定海神針”。
嘉興第九區作為本土一家提供生活消費資訊的平臺,同時也承擔著引導正確新聞輿論的社會責任。2014年10月,第九區成立黨支部,旨在發揮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團隊的意識形態工作。
冰桶挑戰公益活動。
雖然這家黨支部成立的時間并不長,黨員也只有8名,但黨建工作卻開展得有聲有色,并且得到了高度認可。
說起黨支部書記余一樑,嘉興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兩新工委書記方俊良印象極為深刻。
余一樑原先是網站運營部的負責人,平日里喜歡扎個小辮,穿著也很新潮,但自從擔任黨支部書記以后,整個人都變了,打扮得清清爽爽。方部長對他評價也很高:“這個年輕人想法很多,做黨建有一套。”
“互聯網的特點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個小小的話題能夠在短時間內引發全社會的強烈反響。我們希望能夠以‘網絡發言人’的身份主動介入,主動在論壇上發帖,駁斥有關的失實猜測,讓廣大網友樹立信心。”余一樑如是說。輿情工作是網站的本職工作,針對每一次網上的熱點議題,黨支部都會召開緊急會議,每位黨員也是每個板塊的負責人,會后他們會把正確的輿情觀傳遞到每一位編輯,嚴守每道關卡。
黨支部的成立也使得輿情工作上有了更多的支持,他們不只能聽到來自民間的聲音,也能聽到來自有關部門的聲音,這對每一個黨員客觀地看待事件有了很大的幫助。
“有次網上出了個新聞說‘我們嘉興水質全省最差’,引起了大批網友關注。我立馬聯系了宣傳部門,希望能親自去一趟自來水廠,經過協商之后,我到水廠當場做了檢測,結果顯示出廠水質均已達到了國家飲用水標準,回去以后我便趕緊撰寫了一篇文章,很快得到了網友們的支持。”80后黨員小陳認為,“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做的工作比較微小,對改變整個事件的過程影響有限,但我作為黨員,作為這座城市的居民,我們不能看著這座城市受傷,我們要用自己的力量守護這座城市。”
那么,這個網絡黨支部又是如何利用互聯網開展具體工作呢?
“首先我們在網絡上建立了一個黨支部的板塊,叫‘九仔先鋒隊’,這個板塊主要是做一些黨建文化的宣傳展示,也有些志愿服務的信息公開。我們在上面也會定期召開網絡培訓會、“三會一課”等,保證黨員間可以隨時和組織交流。同時我們還有一個APP黨建平臺,這個和網站平臺是同步統一、實時更新的,能夠讓基層黨支部更方便地開展互聯網黨建工作。”余一樑介紹道。
據了解,第九區的日常工作中,有一部分工作本身就和正能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成立黨支部后,對正能量的工作進行了更好的引導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