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培生 李秉鈞
5月19日,第四屆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在郴州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來自全球眾多國家的頂級寶石在此聚集,給人們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美國時尚礦物館的鎮館之寶、世界最大的重達26噸的自然銅——“大地銅心”;產自云南的世界最大的花狀方解石單晶體之一,因其造型酷似湖南的省花——芙蓉,故被稱為“芙蓉花”;產自四川的世界最大的海藍寶;產自瑤崗仙的世界上最大晶體車輪礦……這是一場“礦”世良緣,全球各地的寶石因礦博會而齊聚郴州,讓這座林邑之城顯得格外璀璨奪目!
郴州礦物寶石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發展。
郴州是“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中國礦物晶體之都”,有色金屬、寶石和礦物晶體資源豐富。該市已發現各類礦產112種,在被納入礦產儲量平衡表的41種礦產中,郴州儲量居全省第一的有17種。
“特別是鉍、鎢、錫、鈹保有資源儲量居全省第一,且全省儲量又居全國第一;鉬、鉛、鋅等儲量在全省乃至全國也具有一定優勢。”郴州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陳一華介紹,其他礦產也較豐富,微晶石墨為世界稀有、占全國儲量25%,普通螢石儲量占全國57%。
郴州是“世界級巨量金屬堆積區”,境內通天玉、七彩石、黃龍玉、墨石以及以“國寶”香花石為代表的各類礦物晶體開發潛力巨大,礦物晶體可開采儲量達132萬立方米,全市地下礦藏價值在6000億元以上。
在“通天玉故鄉”臨武縣,初步估算通天玉遠景資源量在800萬噸以上。“通天玉與云南龍陵黃龍玉質地相近,但現在價格不到其二十分之一。”臨武縣委書記范儒平表示,通天玉市場升值和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郴州礦物晶體因具備稀、奇、美等特質,備受國內外礦物專家、收藏家推崇,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
去年,第三屆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在郴州首次舉辦。今后,博覽會將永久落戶郴州,成為“開在礦井口的博覽會”,為郴州礦物寶石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性機遇。
坐擁豐富的礦物寶石資源,郴州2015年開始全面規劃相關產業發展。同時,省政府出臺《湖南省支持寶石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規定》,扶持郴州礦物寶石產業重點項目,支持郴州高新區規劃建設郴州寶石產業園。
“有了省里支持,抓好礦物寶石產業發展就更有底氣。”郴州市經信委主任李被生介紹,2015年2月,市里出臺《促進寶石產業發展的意見》,推進市縣兩級寶石產業多特色、多層次集聚發展。
▲世界最大的海藍寶(圖/湖南日報)
該《意見》還明確提出,通過5年至10年努力,基本建成配置國際國內市場資源,產業鏈完整、功能齊全、層次高端、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寶石與貴金屬產業發展基地。力爭到2020年,郴州寶石產業年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稅收10億元以上。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李被生指出,將重點從五個方面著手,即建設專業園區、規范玉石開發、培育龍頭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強化政策保障。
目前,郴州按照“一個中心、多個支撐基地”的思路,在郴州高新區規劃建設寶石產業園,配套建設郴州工藝美術城,建立專業珠寶玉石展示交易市場。同時,在柿竹園規劃建設面積近300畝的礦物寶石市場,建設十里長街作為礦物寶石交易場所,并將其打造成國內及世界礦物寶石集散地。
郴州大力扶持寶石產業發展,激發了廣大投資者參與寶石加工、收藏的熱情,全市寶石產業蓬勃興起。
“市里服務項目的務實態度,讓我們增強了發展礦物寶石產業的信心。”正威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文銀說,“我們集團的投資及招商正開足馬力向前推,在第四屆礦博會上,有多家企業與我們正式簽訂入園協議。”
而在臨武縣,通過近幾年努力,已建成占地110畝,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南嶺通天玉石城,設有3個通天玉專業交易大廳、1個奇石展廳以及玉石雕刻加工區、鑒定中心等,現有12家加工企業及30多個專賣店入駐。
“下一步我們將建設通天玉精品展廳、原石交易及現場加工區等,玉石交易市場總面積將達3平方公里。”南嶺通天玉石城負責人表示,縣里準備用幾年時間,把臨武打造成全國知名的玉石市場。
重點布局,多翼齊飛。在“中國銀都”永興,將擴大黃金白銀首飾加工等,發展金銀珠寶產業;在汝城、資興,將把七彩石制作成裝飾板材、工藝石畫等。
目前,郴州以礦物晶體為主的觀賞石行業和寶石加工業初具規模。其中,金銀冶煉和首飾加工企業達到100余家,珠寶首飾銷售企業達到200余家,礦物寶玉石加工企業達130余家,與寶石相關的規模以上工藝美術企業60多家。去年,全市礦物寶石產業從業人員達24萬人,實現銷售收入76億元,比上年增長26.7%。※
▲26噸重的自然銅晶體(圖/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