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寧
摘 要:筆者在編制陽江市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在對陽江市的環境保護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和評估的基礎上,對照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考核指標,分析了陽江市創模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及持續改進計劃。
關鍵詞:環保模范城市 陽江 調查 改進計劃
中圖分類號:X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a)-0063-02
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創建活動始于1997年[1],活動的目的在于通過創模來推動我國城市環境保護工作和污染整治工作的進程,以創促建,以評促建,從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截止2013年底,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區)總數已達35個[2],廣東省已有包括珠海、惠州、江門、肇慶等城市在內的十多個城市先后成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而珠江三角洲地區也已建成全國首個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群。
陽江,作為中國華南地區重要的電力能源基地與工貿港口城市,國際知名的旅游城市,適宜居住的濱海水岸城市,提出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既是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建設宜居樂業美麗海濱城市的重要途徑,也是鞏固和發展“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佳生態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成果[3],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為了更有針對性的編制陽江市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規劃,切實發現陽江市在創模過程中面臨的環境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和持續改進措施,筆者在對陽江市的環境保護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和評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創模的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統籌“污染控制、節能減排”等工作,制定詳實的創模實施計劃,旨在為陽江市創模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和依據。
1 陽江市創模基礎條件調查
1.1 城市發展定位
《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粵西地區振興發展的指導意見(摘要)》(2009年10月)明確指出陽江的振興發展定位是:陽江市要加快融入珠三角,發展為廣東省新能源基地、重要產業承接地和現代濱海旅游目的地。
1.2 生態環境現狀
陽江市城市環境質量維持在良好的水平。2013年,全年環境空氣、水環境、聲環境質量良好。環境空氣方面,城區主要污染物日平均濃度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363d。PM10、SO2、NO2年均值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水環境方面,全市市控河流監測斷面、省控河流監測斷面、入海河口水質斷面、近海海域水質斷面、飲用水源監測斷面監測數據全部達標。聲環境方面,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5.7 dB(A),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為66.9 dB(A),均達到標準要求。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7.02%。比“十一五”期末上升2.52%。
1.3 污染防治現狀
2013年,陽江市已經建成12座污水處理廠,總污水處理能力為21.5萬t/日。其中,市轄區建成生活污水處理廠3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能力為7萬t,污水配套管網252 km,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為66.7%。
生活垃圾處理方面,全市僅有一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設計總庫容量約335萬m3,其中一期填埋區已停用封場,二期填埋區設計庫容113萬m3。目前,該場日平均處理生活垃圾約590 t,其中市轄區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量為453.4 t/d。
工業廢水處理方面,2013年全市工業廢水總排放量約2 026萬噸,工業廢水產生企業類型主要為農副食品加工業、金屬制品業、造紙和紙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減少工業污染,“十一五”期間,陽江依法關閉了水泥、造紙、鋼鐵、電鍍等33家落后企業,削減主要污染物COD的排放量1 596 t。
1.4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情況
2009—2011年,陽江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在全省的排名分別為第3名、第5名、第7名(除模范城市外,2012年未公布),基本在全省前列。2013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中名列全省第4位,連續3年在粵東西北各地市中排名首位。
1.5 城市環境衛生情況
陽江市尚未獲得國家衛生城市稱號,但已獲得廣東省衛生城市稱號。
2 創模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考核指標及其實施細則(第六階段)》,“創模”考核指標共26項,其中基本條件3項,考核指標23項。對照上述26項考核指標,2013年陽江市主要有4項指標差距較大,主要集中在環境建設與環境管理兩項,需要重點突破,這也是創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2.1 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
2013年,陽江市轄區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為66.7%,基本可以滿足目前處理需求,但仍未達到指標中80%的處理要求。這一現狀的主要限制因素在于城市配套污水管網建設進度滯后。此外,隨著市區范圍的進一步發展,市區人口將逐年增加,相應污水量也會增加,這一指標差距將呈增加趨勢。
2.2 重點工業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
2013年,陽江市共有29家國控、省控和市控重點企業,其中僅9家國控重點污染源進行實時自動監控,并按要求每季度開展監督性監測,進行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其他重點企業還不能滿足要求。
2.3 環境保護能力建設
陽江市環境保護能力建設未達到國家標準化建設要求,人員編制少、辦公用房面積低、儀器設備缺乏等成為制約因素。此外,各區縣環保能力相關機構建設雖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但差距仍很大,需進一步加強標準化達標建設。環境應急與風險管理方面,環保系統缺少專職的應急機構和環境應急管理人員,且各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加強。
2.4 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的滿意率
2013年,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滿意率為65%,距離80%的考核要求仍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公眾對環境投訴渠道不了解,噪聲、廢氣、農村生活垃圾污染等方面有較大反映,環境保護工作與公眾期望仍有一定距離。這一現象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管理不到位,市民周邊的環境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尤其是惡臭污染、噪聲污染、餐飲油煙等擾民投訴居高不下,最終導致部分群眾對環保缺乏理解和支持。
3 對策與建議
(1)加快推進陽江市城區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以滿足污水處理的規模需求。加快完善現有污水處理廠的配套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改造。實施中水回用工程,確保原有污水處理廠和新建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率≥20%。
(2)加強重點企業污染深度治理,制定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及評估驗收年度計劃,以制革、電鍍等重金屬重點防控企業以及水泥等產能過剩主要行業為實施清潔生產審核重點,依法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推動清潔生產審核向縱深發展。結合陽江的實際,在陽江市全市范圍,對所有重點企業執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限期完成全部重點工業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工作。加強國控企業監督管理,要求全部安裝在線監控裝置,并與環保部門聯網。
(3)全面實行排污申報許可證制度,確保登記執行率100%。加強環境執法監督,開展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加大違法排污打擊力度,對污染物排放超標和不能實現穩定達標的企業,實行限期治理,確保實現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未能限期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停產或關閉。
(4)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監管,嚴格各項相關政策法規,推動重金屬污染減排。建立企業動態管理檔案,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逐步安裝重金屬在線監控裝置,加強監督性監測,完善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全面落實環境污染責任險。
(5)進一步加強對生產、運輸、存儲和使用過程中存在較大環境風險的企業的監督管理,督促企業制定完備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配齊應急設施和裝備。并定期組織開展演練。
(6)加強環境應急處置能力的建設,主要包括構建環境應急數據資料庫建設,完善環境應急指揮系統,建立健全市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組織管理機構,加大環境應急經費投入。進一步加強涉危險化學品企業的監督管理,定期對涉危險化學品企業開展環境風險評估,督促企業制定完備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配齊應急設施和裝備。制定相應的危險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方案和多部門聯動的危險化學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綜合性預案,并定期組織開展演練。
(7)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的滿意率調查與市民的認知認同程度密切相關。創模期內應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開展部門聯合執法,整治城市“五亂”。加大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提高”12369“環保熱線電話知曉率,及時解決老百姓身邊的惡臭污染、噪聲污染、餐飲油煙等突出問題,打造宜居的生活環境。
(8)創模是一項長期工程,陽江市在預期實現了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之后,應一如既往將“和諧陽江、幸福陽江、宜居陽江”和可持續發展,作為發展之本、興市之策,積極貫徹中央關于建設生態文明精神,以民生為全市規劃的出發點,進一步完善城市環境體系規劃,優化資源配置,加強機制體制創新,促進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業化與生態環境相適應。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與生態環境的有機統一。
4 結語
實施創模規劃是打造美麗宜居的海濱城市的現實需要,是增強陽江發展動力、發展潛力、發展機遇的戰略決策,因此,是一項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同時,創模更是一項持續改進工程,規劃建議陽江以創模為契機,以創促建,在今后的環保規劃中進一步加大環保基礎設施的投入、進一步推動機制體制的創新,進一步加強環保管理體系的建設,進一步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從而真正成為環保的模范和標兵,使得創模成為一種長效機制,切實提高陽江的環保水平,實現城市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雷品婷.環境保護模范縣建設規劃方法研究——以巴邑縣創建環保模范縣為例[D].西安:西北大學,2013.
[2] 張華玲,王蘊,王劍.濟南市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環境監測,2005,21(6):1-4.
[3] 譚良鏗,楊岳.陽江市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及“國家衛生城市”調查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2):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