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初,北京發生了以天安門事件為中心的反對“四人幫”、否定“文革”的全國性的群眾非暴力抗議運動,這件事直接影響了毛澤東對鄧小平的態度。4月5日之前,毛澤東一直保留著讓鄧小平和華國鋒共同承擔領導責任的可能。但是4月5日群眾表現出的對鄧小平的擁護程度,使這件事變得根本不可能了……
天安門事件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全國各族人民無限悲痛。但是,“四人幫”壓制廣大人民群眾悼念周恩來,誣陷鄧小平,加緊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激起人民群眾的強烈義憤。清明節前后,北京市上百萬人民群眾,自發地聚集于天安門廣場,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獻花籃、送花圈、貼傳單、作詩詞,悼念周恩來,擁護鄧小平,聲討“四人幫”。
4月4日,華國鋒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員會議,錯誤地認為群眾的革命行動屬于反革命性質,并在當晚開始清理天安門廣場的花圈和標語,抓走許多堅持在廣場進行悼念活動的群眾。
當時,作為毛澤東同中央政治局之間“聯絡員”的毛遠新把中央政治局委員會議情況向毛澤東作了書面報告,毛澤東圈閱批準了這個報告。
4月5日,北京廣大人民群眾提出抗議,在“還我花圈,還我戰友”的口號下形成了天安門廣場大規模的群眾抗議運動,并同工人、民兵、警察和戰士發生嚴重的沖突,導致車輛和治安崗亭被燒。
當晚7時半,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吳德在廣播講話中說,天安門廣場有壞人“進行反革命破壞活動”,“要認清這一政治事件的反動性”。9時半,出動1萬名民兵,3000名警察和5個營的衛戍部隊,帶著木棍,包圍天安門廣場,對留在廣場的群眾進行鎮壓,并逮捕了一些人。
4月6日,中央政治局在京委員聽取北京市委的匯報,認為天安門事件是反革命暴亂,并要北京市委寫成材料通報全國。
毛澤東曾想保全鄧小平
4月6日下午,毛遠新與毛澤東會面,一起討論了事件的性質,毛主席同意宣布這是一場陰謀。沒有證據表明毛澤東本人認為鄧小平是組織示威的幕后黑手(如公開宣布的那樣),但他確實認為,假如鄧小平繼續掌權,將會把黨帶上一條錯誤的道路。當天晚上,江青也與毛澤東見面,再次要求把鄧小平開除出黨,但毛澤東仍然沒有同意。
4月7日上午,當毛遠新再次向毛澤東報告最新事態時,毛澤東給了他一份書面批示,對如何進行稍后即將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做出了指示。在政治局開會時,毛遠新出示了毛澤東寫的紙條,上面寫著:“一首都,二天安門,三燒、打,性質變了。”簡言之,運動變成了反革命運動,矛盾也不再是人民內部矛盾,而是更加嚴重,成了黨與企圖推翻黨的敵人之間的矛盾。毛遠新還向政治局傳達了毛主席的兩條建議:第一,代總理華國鋒擔任總理和黨的第一副主席;第二,當時仍未被正式撤銷黨政軍職務的鄧小平,要免去其全部職務。
然而,即便在這時,毛澤東對待鄧小平仍是有節制的,還指示說,對鄧小平要“保留黨籍,以觀后效”。毛澤東的指示傳達后,政治局會議上一片沉寂,隨后便批準了毛澤東的建議。當汪東興最先向毛澤東透露江青有可能動員群眾批鄧時,毛澤東指示汪東興把鄧小平轉移到一個安全地方,地址要向“四人幫”保密。
毛澤東把權力全部交給華國鋒,免去了鄧小平的一切正式職務,這就為華國鋒領導國家掃清了道路。在毛澤東看來,華國鋒擔任代總理的幾個月里沒有犯過大錯,況且他也沒有更好的人選能既忠實于他的威望,又能與激進派和老干部搞好關系。
一些了解內情的北京干部相信,直到4月5日之前,毛澤東一直保留著讓鄧小平和華國鋒共同承擔領導責任的可能。但是4月5日群眾表現出的對鄧小平的擁護程度,使這件事變得根本不可能了:華國鋒將被鄧小平壓倒。毛澤東允許鄧小平保留黨籍,給他留下了重新報效國家的可能,只是現在還為時尚早。這一天晚8點,發布了華國鋒被任命為黨的第一副主席和政府總理的公告。
4月30日,新西蘭總理馬爾登訪華期間與毛澤東見面時,毛澤東拿出一張紙,在上面潦草地涂了幾句話交給華國鋒:“慢慢來,不要著急,照過去方針辦,你辦事,我放心。”華國鋒當時沒有把毛澤東這條最后的指示公之于眾,但紙條的真實性和毛澤東的意圖無人質疑,毛澤東選定了華國鋒做他的接班人。
毛澤東將權力交給華國鋒
1976年4月8日,鄧小平被撤銷一切職務的次日,鄧小平請汪東興把他的一封信轉交毛澤東。鄧小平在信中明確表示自己仍會遵守黨紀。他寫道:“(我)完全擁護中央關于華國鋒同志擔任黨的第一副主席和國務院總理的決定。”他知道江青想把他開除出黨,又說,“我對于主席和中央能夠允許我留在黨內”,“表示衷心的感激”。
但是,鄧小平不被準許參加黨內討論或公開會議,也不能參加紅軍司令朱德(7月6日去世)和毛澤東(9月9日去世)的追悼會。在毛澤東逝世當晚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江青再次試圖把鄧小平開除出黨,但不僅遭到葉帥的反對,也被恪守毛澤東命令的華國鋒拒絕。
毛澤東不僅保護鄧小平,允許他留在黨內,還為他提供了一些特殊的關照。例如,鄧小平在6月10日讓汪東興把他的一封信轉交華國鋒和毛澤東,他說自己的妻子為了治療眼疾住進醫院,最好能有一位家人在醫院看護她。毛澤東批準了他的請求。鄧小平在6月30日也接到通知,他可以從東交民巷的臨時住處搬回寬街的老住所。即使在彌留之際,毛澤東也沒有完全放棄鄧小平。鄧小平一家人搬回原來的家9天以后,北京100多公里外的唐山發生大地震,官方統計有24.2萬人死亡。北京也有強烈震感,估計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結構受損。鄧小平一家人和其他許多人一樣,在院子里搭了一個帳篷,一直住到他們不再擔心房子倒塌。鄧小平一家人搬回原來的家之后,從1976年4月5日直到1977年初恢復工作,他在寬街的生活就像在江西的三年一樣,又變成了以家人為中心,并只能從報紙和電臺上了解新聞。
華國鋒被選為總理和第一副主席意味著他在政治上的排名第一次超過了“四人幫”。華國鋒想跟“四人幫”搞好關系,可是他們卻要唱自己的戲。大體而言,他們是激進的宣傳家,華國鋒則是解決問題的實干家。此外,華國鋒的晉升也使“四人幫”有理由把他視為勁敵。
華國鋒從一個謙遜的中層干部到突然身負大任,在把握緊張的政治氣氛上格外小心。很多老干部支持他,是因為至少在短期內他們找不到另外一個能維護國家團結的人,還因為華國鋒走的是溫和路線,更因為華國鋒主動和他們合作。
毛澤東選定了華國鋒,并在4月7日進一步明確地把統治權交給他,但無論在這之前還是之后,兩人之間都很少直接來往。4月7日之后,尤其是5月11日第一次心臟病發作之后,毛澤東既無心也無力積極指導華國鋒了。
盡管華國鋒在4月7日擔任了更高的職務,但并沒有獲得對軍隊的控制權,這使他不能像鄧小平那樣行使權力。華國鋒指導行動的治國方針并沒有遠離鄧小平的做法,即以務實的方式推動四個現代化。
(摘自《鄧小平時代》傅高義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