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1月10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分析自己“一生短處缺點與病源”:甲、用人未及科學方法,并無綿密計劃;乙、用人專用其才,而不計其德,不能察言知言;丙、缺乏匯聚功能,部屬中自生矛盾與沖突;丁、本人沖動性大,繼續性少,手令多而變更性繁,此乃思慮不周,行動輕率之過也;戊、感情常勝于理智;己、不注重提綱挈領,細事操勞過多;庚、長于應變,短于處常,用人行政皆于臨急關心;辛、各部機關未能調整充實。除了最后一條,其它7條總結不可謂不犀利,認識自己、批判自己不可謂不嚴厲。
其實,在以上幾條中,“本人沖動性大”、“感情常勝于理智”這兩條缺點,對蔣介石來說尤為突出。眾所周知,蔣介石是一個愛憎極其分明的人,這就導致他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常常處于“感情常勝于理智”的情景。所以,在國民黨中,一些對全國時局不乏有貢獻的高級將領,最后皆被蔣介石軟禁,甚至殺害。那么,這些被蔣介石軟禁、殺害的國軍高級將領都有誰?他們究竟為何落得如此下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