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44-01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傳統的美術教育是一種你講我聽的“灌輸式”和“培訓式”的活動。、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新要求?;仡櫤陀^察美術教學的種種情景,要求的直接指向是: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更“有效”?對此,有必要重新認識美術教育和教學的意義,了解美術教學應該教些什么,學生應該學習些什么。那么如何有效地開展美術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更好地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呢?我有這樣的幾點看法:
一、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是否上得成功,新課導入的效果是至關重要的,好的導入方法有利于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引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怎樣導入新課才有效呢?
1、導入要有針對性。導入新課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能力基礎、興趣愛好設計等。由于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愛聽故事的特點,可以采用做游戲、講故事等方法導入。如在導入《各種各樣的魚》一課時,我讓學生猜謎語:身體像樹葉,尾巴像折扇,沒手也沒腳,能在水中游。瞬間引發了學生的興趣,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而高年級學生認知能力、想象能力比較強,可以采用聯想類比、啟發談話等方法導入。同樣的教材,針對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導入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導入要有啟發性。在課堂上,經常性地采用設問和討論的形式啟發學生的思維,提倡他們大膽、多角度地進行思考、探索,讓學生主動地分析、比較、動腦、動手實踐,表達自己的見解,尋找多種方式解決問題。適當引進競爭機制,如“看誰想法妙”、“誰的想法更精彩”,引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3、導入要有新穎性。新穎的導課往往能出奇制勝,這樣可以讓學生耳目一新,強化他們的感知能力,吸引學生的注意指向。結合其他課程的知識內容和美術元素,以不尋常的方式出現在美術課中,制造出“新鮮”的氛圍。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繪畫時期不要過早用技法技能去規范他們,所謂的“教”就是要啟發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一般情況下,教師非常重視新課的講授、教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但忽視了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往往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越俎代庖,把所有學生的思維固定在一種模式里面,形成“千人一面”的作業情況;一種是教師講完新課內容后,放任自流,撒手不管。這些都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提高課堂效率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鼓勵創新。陶行知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新,尋找新點子。低年級學生繪畫的興趣很高,且畫得很快,容易有畫不好的地方。出現這種情況,首先不要動手給學生修改。因為教師的修改失去了學生原有的天真與稚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低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的發揮和智力的發展,導致原本屬于學生們自己的感覺、領悟和表現被替代。例如:(1)學生畫一幅自畫像,也許眼睛畫斜了、鼻子畫扭了、嘴巴畫歪了。但是,我們老師不要以“像與不像”專業畫畫的角度去評價學生作業,應去發現學生畫中的“亮點”進行表揚,對畫畫中的缺點進行指導性和糾正性評價。這樣也許學生會越來越喜歡上美術課,也非常喜歡畫畫。(2)在上《小泥人》這一課時,也許學生根本不按照老師的想法和指導的方法去捏、搓、造。而是根據自己的意愿去亂捏亂造一通。當時,作為老師請不要立即對學生的作品作終結性評價,如果作了評價將大大挫傷一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而是應該讓學生把自己創作的作品拿回教室中,讓他們做自評——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美在哪里。讓他們互評——哪一個人的作品最好最美。為什么(讓學生說一說)?最后,老師根據學生的評價做總結性評價——表揚他們在創作過程中表現得較好的,鼓勵在創作過程中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也達到了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目標。
2、指引觀察,強化記憶。繪畫的前提是觀察,只有通過觀察去感知物象的本質特征。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心理感受,讓其自由發展。自由發展不是不教育,自由的教育才是最合適的教育。既可以指引學生觀察實物,也可以指引學生進行一些抽象的構圖和表達,引導孩子進行創造活動,自由發揮想象,在隨意的推進中建立了畫面的“形式王國”。
三、鞏固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鞏固,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美術,特別是對個別美術素質不好的學生。作為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者,要盡可能地表示出共鳴和欣賞,應多用語言性和非語言性相結合的方式,及時捕捉孩子們的閃光點,讓學生感受到被認可的感覺,從而堅定信心,激發進一步學習興趣。鞏固學生學習興趣,可以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
1、語言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作業作出積極評價,多給予學生建設性的意見,少做批評或否定,比如“很好”、“你真棒”、“你一定能行”等等,極大鼓舞了孩子的積極性。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作業時,要清楚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方向,正確引導??匆娢⑿〉拈W光之處都應及時鼓勵表揚,重視學生美術作為一種“生態現象”和人生的一個生命階段獨立存在的意義。
2、肢體評價。教師對孩子繪畫作品表現出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影響到他們。比如:伸出大拇指、撫摸他的頭、眼神飽含期待與其交流,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鼓勵和肯定。
3、物質獎勵。發一朵小紅花、一個小勛章、一件小飾物,學生都會很在乎的。在一次課上,我給發言積極、想象豐富的孩子發一朵小紅花后,從此不愛發言的孩子也慢慢開始發言,發言的同學變得更多更積極。
4、文字評語。在某些作業的后面寫一些評語,比如一個笑臉、一段鼓勵的話語等等,學生看了也很高興,同時他們可以及時了解自己達到水平,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就得不斷地去探索,藝術是永無止境的。我們要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美術學科教育肩負的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活動始終要讓學生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吸引,那么這肯定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美術有效性課堂教學呼喚創新精神的課,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才能去掌握教學這門藝術的真諦。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解讀》
[2]《課堂教學評價》
[3]《現代教育思想與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