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念才
摘 要:教無定法,藝術滲透,提高素質,體育教學也是如此。多年的教學實踐,積累了不少的教學經驗,形成了教者的理論。筆者授教學生,體育素質得以大幅度提高。滲透藝術教學,課堂效果錦上添花。
關鍵詞:體育教學;課堂教學;素質教育;藝術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46-01
當前,在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傳統的應試教育還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我們的體育教學,具體落實還有待加強。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和領導者正確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并掌握其基本特征。筆者作為一名在小學從教十六年的體育老師,把素質教育落實在體育教學中,責無旁貸。藝術教學在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筆者有如下淺見。
一、增強有效的交流藝術
體育教學大量的時間是要求學生在動中學,不允許教師講過多的話。同時,體育教學場面大,組織困難,需要教師有極強的注意力。這就對體育教師提出了一個如何更有效地與學生交流的問題。教學中,師生的交流主要通過言語交流和非言語交流。體育教師應根據體育課堂上言語少、動作多的特點,與學生加強非言語手段的交流,盡可能多地表達教師的意圖,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體育教學中的言語交流手段與非言語交流手段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相互依存,關鍵是二者配合默契的程度和運用的時機。教師在實踐中能否將言語表達與面部表情的變化協調地融為一體,是提高教育、教學效益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學藝術性的體現。
二、變換合適的教學方式
任何一節體育課上,教師的思想、態度,甚至每一個細微感情的表露常常會觸及學生的心靈和情感,它可以在師生間架起感情的橋梁,激發學生向上,也可能會恰恰相反,起到意想不到的負作用。這就是所謂的藝術性教學,其中分兩個方面:(1)當學生以頑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達到某一教學指標時,當學生之間相互觀察、評價、幫助時,當學生在競爭中力爭上游、拼搏進取時……教師心里髙興,此時可用言語來表揚,但面部表情盡量保持嚴肅。這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感到老師在肯定他們的成績和進步,另一方面,還能從那嚴肅的面孔中領悟到老師又向自己提出了更髙的要求(更適用于高年級學生)。(2)教育的內容豐富多彩,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如:游戲時,教師可與學生一起活動,而又不忘教師的職責。在學生休息或小結時,教師可講一些有趣的典故,舉一些生動的例子,通過幽默的語言和微笑去感染學生,讓他們在歡笑中悟出一些道理,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學生覺得親切,會感到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師生,也是朋友。
三、營造有趣的情境教學
就目前的小學體育教材,我感覺到其內容還是很單調、枯燥的,難以喚起學生的直接興趣。開展體育教學,學生不積極參與,師生雙邊教學活動就失去了前提條件,教學任務就難以完成,即使在老師的嚴厲管教之下完成,學生也會產生逆反心里。這種做法動搖了教與學中師生間的情感基礎,實際上是失敗的教育。我認為小學體育課不一定非得按準備、基本和結束等幾部分去組織教學。因為學生上體育課往往是以直接興趣和嘗試性為出發點,所以在教學中實施情境教學一般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上體育課,經常采用“活躍情緒”為中心的情境教學。例如:在教學“持輕物擲遠”時,誘導學生做向前揮臂的投擲練習,讓學生用紙折疊小飛機,這種活動學生們喜歡做,用小飛機練習投擲更使學生感到新穎,并讓學生把自己聯想成空軍飛行員,這樣使學生不知不覺進入角色積極練習,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充滿了生機。
四、善用模仿的教學方法
孩子們善于模仿,而且模仿能力都很強,根據孩子們這一特點,我在進行跳躍教學時,針對跳躍的某個動作讓學生模仿某種動物的動作。可采用啟發、誘導的方法講解動作要領。例如,講示“兔跳”時,讓學生去聯想森林中的草地上有許多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的在吃草,有的在玩耍,讓大家把小兔子玩耍時蹦蹦跳跳時的動作模仿下來,這樣孩子們都開動自己的大腦去想,在這個時候孩子們都想顯示出自己所謂的“才能”。一堂成功的體育課應該做到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獲得身心的充分發展。而達到這個目的的前提就是我們的教學應該關注青少年求異、求美的心理特征,努力使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能蘊含著趣味,不斷地花樣翻新,從而在輕松愉快,卻又嚴肅緊張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五、注意研究教法和學法
一個出色的體育教師在重視研究教法的同時,還必須注意研究學生的學法,注意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培養,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使教與學雙邊的力量形成合力,提髙教學效益。
人們常講,“一心不可二用”,可對于體育教師來說,在課堂上“一心三用,都不夠”,體育教師必須具有把注意力同時貫注于兩個乃至幾個事物或活動的能力。他們不僅腦想、口述和做示范動作,還要運用“注意的邊緣”耳聞目睹學生的注意狀態與課堂上發生的一切情況,只有這樣,才能捕捉反饋信息,調整教法,優化教學。一個教師在講課時,如果連平時接受能力強的學生都出現情緒緊張、眉頭緊鎖的表情,這說明多數學生沒有聽懂。如果教師沒有捕捉到這一點,注意力依然集中在自己的講解上,勢必造成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若教師注意能力強,邊講邊注意監聽,并從學生這面“鏡子”中準確發現教學問題,自我校正,那么才有可能向40分鐘要質量。
注意力的分配是有條件的。在同時進行的幾個活動中,有一種活動必須是非常熟練或相當熟練的,如:教師對教材能夠用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能做出與之相配套、富于感染力的示范動作等。
體育教學是一個復雜、多變的過程。身為體育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教法、探索學生學法的規律,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和多方面的素質,才能對教學方法進行藝術性的再創造,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學,最終使學生成為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體現者。
參考文獻:
[1] 例談小學體育教學情境設計[J].教師教育,2012(5).
[2] 賴國棟.四步激活體育課堂[J].中學教學參考,2011(6).
[3] 對體育教學創造性改革的研究[OL].互聯網
[4] 小學快樂體育的實踐與研究[OL].互聯網
[5] 快樂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探析.pdf[OL].互聯網-豆丁網.
[6] 曹春花.淺談小學體育教師的語言藝術[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34).
[7] 讓體育教學獲得藝術性再創造[OL].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