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軍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113-01
課堂教學評語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最常用、最直接的評價方式,它有激勵和信息反饋功能。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映進行有效評價,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呢?
一、注意課堂評語的準確性
準確性是課堂評語的靈魂,沒有這個“靈魂”,教師的評價語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無論你說得如何生動有趣,如何熱情洋溢,都是沒有意義的。學生回答了問題,有些教師常常反復地用“好”、“都很好”、“不對”等評語進行簡單的評價;或是當學生的回答沒達到要求時,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置可否。這樣的評判,不但使回答問題的學生一頭霧水,不知道回答的好是好在何處,回答的錯又是哪里不對,而且令其他學生也莫名其妙,不知道哪一個才是正確的,不道還該不該再回答這個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反應會逐漸變的淡漠,學習興趣和思維積極性會慢慢的減弱。更為嚴重的是學生接收不到準確有效的信息,于是以教師的答案作為唯一的答案,而忽略了語文的答案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它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句式去表述,只要抓住了要點,都應予以肯定。這樣的缺乏準確性的評語既達不到提問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語文課堂萬馬齊喑的局面。我發現,有時用準確的評價語言直截了當地指出他的錯誤及理由,請他仔細想一想后再回答,或是肯定他的具體的優點與進步的同時,指出在哪些地方還可以作進一步提高。這樣的評判往往更讓學生信服,往往表現出滿意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在初三時表現得尤為明顯。其他學生也能通過一個人的回答,有所反思,有所收獲,有所提高,課堂提問的涵蓋面也會有較大的擴展。在練習測試及以后的課堂提問中,也欣喜地發現,在課堂上反映出來的問題逐步得到糾正,正確率逐步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準確有效地使用課堂評語,充分考慮到課堂評語的雙重功能,要體現教師主導作用,更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因人因答而異,有針對性地作不同的評價,準確、客觀地指出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長處及存在的缺點,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判中不斷提高語文能力與語文素養。
二、注意課堂評語的情感性
情感是一切行為的原動力,沒有了情感,一切行為將終止。而學生對課堂的情感如何,將會直接影響著一切學習行為的興趣和動力,關系到一堂課的效果。因此,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情感因素,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開發利用情感因素。語言本身就是很有魅力的,我們要利用語言工具去激活學生的思緒、感覺、體驗、潛意識。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應該是流淌著情感的。我們應該在課堂中運用我們的語言不斷提升情感的價值。要想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首先要飽含滿腔的熱情。教師最終發出的每一個音符都應包裹著自己的一片情、一份愛,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的激情作用。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具有激發性和感染力,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講究輕重緩急的節奏,豐富多彩的內容,抑揚頓挫的語調,富于變化的語氣,引人入勝的語境。教學語言要富于美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并配合適當的體態語言,以激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結合為主體語言,聲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相溝通。這樣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學生情感的發展。
三、注意課堂評語的多樣性
有一句俗話叫做“好曲子也沒三遍好唱”,如果教師老是用一種腔調點評,其激勵功能會大大削弱,也會影響反饋功能的發揮。因此教師的課堂評語也要注意靈活多樣。教師在評價時要注意把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及時評價與延時評價、個別評價與群體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課堂上呈現出來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靈活運用。當然,課堂評語并不是教師的專利,我們完全可以把評價權交給學生。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小組互評、找對子評等形式,拓展評價的空間,擴大評價的涵蓋面。在突出學生評價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也要發揮導評的作用,結合實際問題,教給評價方法,從而使學生在評價中更好地認識自己、改進自己、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