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車是如何制造出來的

近年來,高度動車覆蓋率不斷增大,意味著動車制造工作量也不斷在增加,350km高速動車組是技術要求十分高的產品,在制作過程中,必須要嚴格要求制造工藝才能產生出合格的產品,在工裝設計制造中,不但要保證質量,而且要控制工作設計制作成本。
在工裝設計上一直以來都在二維計算機的輔助下進行設計,360km高速動車組制造技術引入之后,工裝設計工作進行了改進,采用了工裝三維數字化技術進行設計。在工裝設計上還采用三維軟件,在原始數據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數據修改時,只需要進行工裝設計的更新工作即可,與此同時工裝設計也隨之得到改變[1]。例如,司機室總成工裝設計中,司機室外形數據的大小與工裝側面弧度定位板弧度的大小一致,并且建立以參數關系,此時,需要更變司機室外形,采取的改變方式是對工裝進行更新,更新時,工裝上兩側的弧度定位板會自動根據命令進行更變,此設計大大提高了設計的效率。
我國機車車輛工裝技術起步比較晚,與國外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國在機車車輛的工裝結構上,采用的前蘇聯的技術,而發達國家在機車車輛工裝上已經采用更為先進的技術。我國所采用的機車工裝結構零件交換性差,并且體積大,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進行制造,此缺點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350km高度動車組技術的提高,在工裝結構上進行了改進,解決了原有的一系列問題[2]。例如,原有的車頂組焊夾具,其結構是兩個長度為25米長的鑄鐵平臺構建而成,體積巨大,開展工裝調整工作必然十分不方便,經過改進之后,其結構僅由10組模塊化緊壓機構、10組模塊化定位機構以及2個基礎座構成,此結構簡單、體積小,使用方面,工裝的重量不超過12t,和原來的工裝結構體重相比,重量足足減少的1/3,更重要的是模塊與模塊之間進行調整時十分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