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一帆
隨著巴薩主動讓出了之前的積分優(yōu)勢,西甲聯(lián)賽冠軍爭奪趨于白熱化,保級形勢雖然逐漸明朗,但依然沒有提前出局者。職業(yè)聯(lián)盟已確定最后兩輪所有場次同時開球,看來球迷們又要經(jīng)歷最后一分鐘奪冠和保級的刺激時刻啦。有人享受這種刺激,有人則只希望主隊無咎無譽地度過每一個賽季。前者應該曾與球隊的成功擦肩而過,后者肯定嘗到過失去的痛苦。
我在上周六親歷了一場令人失望的比賽,對球迷在職業(yè)化足球中扮演的角色進行了一番思考。孔波斯特拉,也就是我所在城市的球隊目前在乙二級排名倒數(shù)第2,保級主動權已不在自己手中,必須場場爭勝。結果這一輪在主場,孔波1比2不敵另一支加利西亞球隊科魯碩,保級希望已非常渺茫。拋開技術因素,至少孔波在落后的局面下拼盡全力,下半場壓制著對手,但未能改變比分。
球場里的每一個人都繃緊神經(jīng)。每一次球出界,球童就以比平常快幾倍的速度扔還給球員;跟隊攝影師阿馬德奧扶著獨腳架坐在釣魚用的小馬扎上,忘了按快門;兩群年輕激進球迷組成的團體聲嘶力竭的吶喊助威,也時不時向這一側的邊裁爆粗口;恍惚間,幾年來大媽球迷看臺上四平八穩(wěn)的鼓點也加快了速度。大家都想盡辦法,用可行不可行,科學不科學的方式來幫助球隊取勝。雖然最終,這樣一場關鍵的比賽還是輸了,多數(shù)球迷仍以掌聲寬慰身心俱疲的球隊。
球迷究竟想要什么?有一點很明確,球迷想從足球中得到的并非物質實惠,而是精神實惠。其間,榮譽顯然是第一位的。任何一支球隊被創(chuàng)建出來的最終目的都是奪冠,不一定是至高榮譽,可能只是與自身地位匹配的相對榮譽。如果球隊在公平競爭中缺乏奪取冠軍的實力,那目標至少要定位在盡可能接近冠軍。再退一步,將球隊能夠發(fā)揮出的水平統(tǒng)稱為實力,如果冠軍是一種奢望,突破自身實力的表現(xiàn)也能給球迷帶來滿足感。
除了榮譽,球迷也渴望自己支持的球隊擁有偶像。偶像不一定是球星,但要符合來自不同出發(fā)點的需求:可能是本地青年,或為國家效力,或有個人榮譽,或是道德楷模,或干脆只是長得漂亮。有的球迷并不追星,但深受俱樂部文化的印象。比如畢爾巴鄂的民族主義情節(jié),或建立之初帶有行業(yè)背景的俱樂部,或僅僅是愛屋及烏的地緣情懷。有人則是欣賞某一種足球風格而偏好某一類球隊,無論傳控、硬派還是兩翼齊飛。我還見過欣賞俱樂部經(jīng)營方式的另類球迷。
但以我多年來與各類球迷——平和的、激進的、理性的、狂熱的,男女老少,各個社會階層和教育程度——的廣泛接觸,發(fā)現(xiàn)以上的分類都是完全不科學的扯淡。球迷就是球迷,他們無緣無故的愛,也無緣無故的恨、不講道理、不擇手段,最重要的是,只要坐在球場里,他們就不可能“理中客”。某個角度看,足球和其他競技運動出現(xiàn)并普及化后,人們將對宗教的熱情投入到體育場中。由此可見,西蒙尼動用球迷的力量贏得比賽真的不是一種比喻,而是事實。當球迷將精神力量傾注到賽場上,是完全可能改變場內局勢的。請原諒我宣揚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