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各級民政部門正在積極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工作。
如何轉型,是每個行業協會商會必須面對的迫切問題。一些行業協會積極主動“去行政化”,理順政府、市場、協會三者關系,建立符合市場化的運作與管理模式;但也有些協會,當慣了“二政府”,當慣了“紅頂中介”和“權力掮客”,習慣了在權力的庇佑下掛個名、走走過場、坐收紅利。
日前,山東某地方政府推出一項政策,對當地展會實施資金補助,其中,對于有國家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參與主辦的展會,補助金額為10萬元;相反地,對于只是當地相關部門主辦的展會,補助金額減半,只有5萬元。
地方政府攜手國家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來一起辦展,是提高展會級別和展會質量、打造國家級展會的必要手段。這種做法,一來有利于打造城市形象,尤其是打造城市在高端商業領域的名片;二來擴大地方影響力,從而有利于全國性的招商工作,這樣既活躍了地方經濟,又給國家級行業協會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利益,形成一舉兩得的局面,本身是無可厚非的。
但這種雙贏局面,是建立在務實的基礎上。這就要求國家級行業協會在同地方政府合作辦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引導作用,主動參與到整個組展活動中,切實幫助地方政府在全國范圍內的招展招商工作,使展會真正達到國家級展會的規模。如果只是掛個名,還是原來的地方展會的那撥人干著原來的事,招來的還是當地的參展商、采購商,對地方展會在全國的推廣并沒有起到什么實質性的推動作用。這種做法,除了拿地方財政的錢養活了國家級協會,對地方經濟起不到多大促進作用。
地方政府在出臺相關行業政策時,一定要深入了解行業的特點。對于資金扶持政策的出臺,一定要細化相關的規定和要求,這樣才能起到推動整個行業發展的目的。比如,2014年,中央財政拿出了4.2億元支持中小企業參展,當時商務部提出,重點支持采用環保型展臺的企業,財政部隨即要求商務部提供環保型展臺的標準和政策依據,這倒逼商務部推出一系列環保展臺的政策和標準,大大促進了我國展會的綠色發展。同樣的,地方政府在制定針對國家級展會的資金扶持政策時,除了要求有國家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參與主辦外,更應該對全國性參展商、采購商的比例有所規定,這樣才能真正鼓勵、支持地方展會向國家級展會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與國家級協會一起實現共贏。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