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濟南鑫光試驗機制造有限公司,濟南 250000)
?
方形箱體螺栓組分布結構優化設計
王建國
(濟南鑫光試驗機制造有限公司,濟南 250000)
摘 要:方形箱體螺栓組均勻分布時,各螺栓存在受力不均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通過Solidworks Simulation有限元進行建模并受力分析,得到各個螺栓的受力狀況,利用一種加權的方法,利用線性規劃對螺栓組的布局進行優化設計,發現各個螺栓的受力狀況逐漸趨于平衡,總結得到了一種方形箱體螺栓布局的優化方法,此方法可以為相似的螺栓布局優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螺栓布置方案;加權平均法;優化設計;有限元
螺栓組連接的幾何形狀個受力狀況比較復雜,目前國內對螺栓組的受力狀況研究還不夠深入,主要的研究方法有通過電鏡進行金相失效分析[1-2],將螺栓簡化為梁模型等,此方法偏重于螺栓受力狀況研究,對螺栓組的整體分析不夠,本論文借助于Solidworks Simulation有限元對螺栓組的布局進行研究,降低螺栓做的受力狀況,使各個螺栓的受力狀況趨于一致,對發揮螺栓的性能,提高連接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意義。

圖1 方形螺栓組連接模型

圖2 螺栓軸向拉應力曲線
為改善圖2所示的螺栓組受力狀況不均的情況,采用數學建模的方法對布局進行優化。對受力較大區域的螺栓應增加螺栓密度,以降低最大螺栓的受力,對受力較小區域的螺栓,可以采用增加螺栓間距,使螺栓受力增加,從而使螺栓組的受力趨向平衡。
螺栓間距的大小將會影響螺栓的受力狀況,設第i個螺栓的受力大小為fi,前后的螺栓間距為xi-1,xi,目標函數為最優的螺栓布置間距F(X)= xi,建立螺栓的優化布局數學模型如下:
通常情況下,M12螺栓的安裝尺寸為42mm,所以兩螺栓之間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42mm。以螺栓間距作為設計變量,通過加權平均法確定約束條件,建立了螺栓間距優化數學模型,其表達式為:

式中:C為螺栓間距總長,C1、 C2為螺栓間距的最小、最大限制條件。
利用線性規劃方法進行求解,得到螺栓組的優化間距,如表1所示:

表1 螺栓優化間距
從表1可以看出,優化后的螺栓間距最大為153mm,考慮到結合面密封性的要求,螺栓間距不超過120mm,每條邊上增加兩個螺栓,先假定螺栓為等間距的布置形式,再根據式1進行優化布局設計,得到螺栓的布局為:

表2 螺全間距取值
根據優化后的螺栓間距對螺栓組的間距進行布局,并進行有限元分析,得到螺栓組的受力狀況如圖3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優化后螺栓組中最大螺栓的拉應力為575Mpa,最小載荷為203Mpa,相比之下,各個螺栓的受力更加均衡,為驗證驗證此方法的可靠性,對表2中的螺栓間距進行二次優化,得到優化后的螺栓間距如表3所示。

圖3 一次優化后螺栓軸向拉應力曲線

表3 第二次優化螺栓間距取值
根據表3數據進行建模分析,得到二次優化后的各螺栓受力狀況如如4所示。通過圖4,螺栓組布局經過二次優化,各螺栓的受力更加均勻,從而有效的保證了螺栓組的連接性能。經對比,證明此方法對螺栓組的優化布局,具有可行性。

圖4 第二次優化設計螺栓載荷分布
方形箱體螺栓組均勻分布時,各螺栓存在受力不均的問題,采用螺栓間距加權的方法對螺栓的布局進行優化,可以使螺栓組的受力趨向均衡,從而改善螺栓組的連接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應用價值,對其他形式的螺栓組布局優化,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江國棟,陳彤.25Cr2Mo1V鋼裂紋擴展機理的研究[J].煤礦機械,2004.
[2]盧洪.高強度螺栓斷裂失效分析[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9.
[3]吳正佳;周進;任芬芬;張成.杜義賢基于Pro/E Mechanica的帶螺栓多約束組件結構分析與優化設計[J].煤礦機械,2010.
[4]楊敏.螺栓連接結構的一種簡化數值模擬方法[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2.
[5]高旭,曾國英.螺栓法蘭連接結構有限元建模及動力學分析[J].潤滑與密封,2010,35(04):68-71.
[6]DS SolidWorks公司.SolidWorks Simulation基礎教程2012版[J].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