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遼寧萬益職業衛生技術咨詢有限公司,沈陽 110015)
?
淺談職業病的特點和診斷流程
陳海燕
(遼寧萬益職業衛生技術咨詢有限公司,沈陽 110015)
摘 要:隨著我國制造標準的不斷國際化以及國家對職業健康的大力要求,我國現有企業中的職業健康管理已經大大提高,政府對企業的職業健康管理加強了管控、職業衛生機構對職業病的測評體系進行了完善、企業對員工的職業健康安全提高了管理、員工對自身的職業健康提升了認識。為此本文從職業病的特點和診斷流程對其進行介紹。
關鍵詞:職業病;構成要素;職業病特點;常見職業病;表征
隨著我國制造標準的不斷國際化以及國家對職業健康的大力要求,我國現有企業中的職業健康管理已經大大提高,政府對企業的職業健康管理加強了管控、職業衛生機構對職業病的測評體系進行了完善、企業對員工的職業健康安全提高了管理、員工對自身的職業健康提升了認識。為此本文從職業病的特點和診斷流程從職業病、職業病的表現、診斷流程、診斷注意事項等幾個方面來分別進行介紹。
1.1 職業病與職業病的要素
所謂職業病就是指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來講,凡是符合法律規定的疾病才能稱為職業病[1]。我國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共列出職業病132種。常見的職業病有塵肺、職業中毒、職業必皮膚病等。
職業病的要素是指:(1)接觸特定的工作環境或職業活動與罹患特定的疾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如長期在矽塵超標的作業環境中工作容易使員工患上矽肺的危險;(2)接觸這些有害因素的特定人群中,該病的發病率水平高于普通人群的平均發病率。如長期在煤礦工作的員工患上矽肺的可能遠大于普通工作的人群。
1.2 職業病的危害
所謂職業病的危害是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其首要危害是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如果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醫治,也會存在喪失勞動能力、失去生命的可以。
職業病危害可以分為很多種,通常可分為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化學(如有機溶劑類毒物,鉛、錳等金屬毒物,粉塵等)、物理(如噪聲、高頻、微波、紫外線、X射線等)、生物(如炭疽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因素以及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如不合適的生產布局、勞動制度等)。
1.3 職業病的特點
職業病的特點與普通疾病不同,且具有以下特點:(1)職業病的病因明確。職業病的病因源于職業病危害因素,職業者在長期工作于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超標的環境中,導致職業病的產生;(2)職業病的病因可被監測。由于職業病的致病條件中包含危害因素達到一定濃度或強度,因此,在我們可以在生產中對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監測[2]。也就是說,通過定期的檢測與對危害崗位的防護升級,可以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進行控制,從而減少人員產生職業病的可能;(3)職業病的群發性。由于同一工作環境不只有一位工人,因此職業病的發生是在觸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具有明顯的發病率,很少會在群體中出現個別病人;(4)職業病應以預防為主。除傳染類職業病外,治療單獨個人無助于控制該工作環境下其他人的職業病發病性況,因此,應著重抓好預防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預防為主”。
2.1 評判職業病的必要條件
在診斷職業病過程中要把握診斷職業病的必要條件,首先,患病的主體是來自企業、事業單位或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如果患者在得此類似癥狀前未進行任何種類的工作,則不能將其視為職業病。其次,這種病癥應是在執業過程中所產生的,要確定崗位工作與病癥的因果關系,必須是因為接觸粉塵、有毒有害物質、放射性物質等職業病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第三,所患病癥應以國家發布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為依據,必須是冊列的職業病。
通過以上條件,不難看出,進行職業病診斷應首要的對患病主體所患疾病的本質、病情程度及與職業病危害因素有無因果關系作出判斷。然后,應當依據《職業病防治法》及相關診斷、鑒定管理規定和國家職業病診斷標準對勞動者的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以及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情況進行分析,通過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結果,綜合辯證分析和邏輯推理,將其他類似表現的疾患排除,才可做出職業病的診斷[3]。
2.2 職業病的診斷流程
(1)詳細詢問患病主體的職業史。詢問患病主體的職業史并收集相關職業資料,如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勞動關系合同、用人單位出示并蓋章的職業史證明、有職業健康檢查單位蓋章的職業健康檢查匯總表、勞動關系仲裁裁決書、法院判決書等;(2)深入調查了解患病主體所工作環境的勞動衛生條件。進行現場勞動衛生學調查,包括調查其工作環境中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可能產生危害的接觸方式,同時要了解該崗位歷年來的工作環境空氣中有害物質或有害物理因素強度的測定資料、相應防護措施、健康監護執行情況等,還要調查該企業與醫務部門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情況等;(3)綜合分析患病主體的癥狀與體征。按要求系統地做體身體檢查,對患者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對機體可能產生的危害、病史中提及的主要癥狀進行重點檢查;(4)進行實驗室檢查以取得接觸性指標與效應性指標;(5)準備職業病診斷材料的注意事項。
診斷所用的材料應包括員工從事崗位的在崗時間、從事工種、從事的崗位、所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名稱等。同時要提供單位為勞動者提供的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結果。職業衛生檢測機構出具的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如果是放射性疾病的話,還需提供個人劑量監測檔案等資料。
實驗室檢查包括常規、生化檢查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等。
2.3 職業病診斷結論
(1)結論用語。職業病的診斷結論應是對疾病的本質、病情程度、從事崗位與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因果關系做出明確的判斷結論。不可使用考慮為、可能性大、與某因互有關等不具有職業病診斷效力的用語。
(2)結論信息。結論中應明確其是否患有職業病,同時,還要寫清其所患職業病的名稱、期別、處理意見及復查時間。
(3)診斷書的簽署。診斷證明書應當由參與職業病診斷的工程師共同進行簽署,并應由承擔該次職業病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審核蓋章。
通過以上對職業病的特點和診斷流程的介紹,希望可以為從事本方向研究的初學者提供學習參考。
參考文獻:
[1]白連慶.淺議職業病的診斷與處理[D].中華預防醫學會全國職業病學術交流大會,2009.
[2]黃漢林,胡世杰,李來玉.職業病診斷難點問題與處理[J].中國病毒病雜志,2006.
[3]劉仁祜,張東風.淺談職業病診斷工作在中毒群體事件處理的作用[J].中國職業醫學,2009.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