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軍(華能煙臺發電有限公司,山東 棲霞 264008)
?
關于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可靠性分析
王冠軍
(華能煙臺發電有限公司,山東 棲霞 264008)
摘 要: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推動了電力行業的發展,變電站逐漸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也對變電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對智能變電站和繼電保護的特點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可靠性的措施。
關鍵詞: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可靠性
隨著現代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變電站建設也先后進行了幾次改革,目前,電網建設正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我國變電站工程也走上了智能化的道路,與傳統變電站相比,智能變電站更加穩定,安全性也更高。在其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繼電保護裝置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對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進行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智能變電站特點
變電站是現代電網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科技水平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智能變電站應運而生,并成為推動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重要力量。智能變電站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只要建立智能變電站的地方都能實現實時聯網,并且采用的標準都是統一的,實現了信息的交互和傳遞,而這些都是傳統變電站所不具備的;二是設備更多、更先進,并且許多二次設備都已經實現了網絡化,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三是電子傳感器等設備實現全智能化。
1.2 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特點
智能變電站的建設不僅是變電站發展趨勢的重要體現,更是確保電力系統在消耗更少的資源基礎上實現可靠運行的保障。在智能變電站中,繼電保護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與傳統繼電保護裝置相比,智能繼電保護裝置具有一定特殊性:首先,數據信息提供途徑大大拓寬,與此同時,一些設備的維護、安裝也隨之發生改變,對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繼電保護裝置的靈活性高,通常情況下,需要調試多條線路和多臺設備,技術人員必須全面掌握各項裝置結構、原理、特點,針對不同裝置采取科學的調試方法,只有如此,才能確保各項繼電保護裝置的穩定運行,從而提高智能變電站的穩定性。
2.1 變壓器保護配置
在電力系統中,電壓額度都是限定的,只要超過這個標準,都會影響到正常配電。但是從目前我國變電站實際情況來看,主要采用變壓器系統對電壓進行控制,所以,在對配電進行保護時采用分布式配置方法,能夠實現差動功能繼電保護,利用集中式配置方式對變壓器進行后備保護。此外,對于非電量繼電可以通過獨立安裝的方法進行保護[1]。
2.2 對繼電保護系統進行優化
在對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進行優化時,必須以電力系統實際情況為依據,在設計過程中,最先考慮冗余設計,在確保不對保護系統造成任何影響的前提下,給予其一定的容錯指標,之所以選擇冗余設計,是因為它能夠降低系統的錯動、拒動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備電切換方式的運用有效改善了系統內部指標;多數表方式的運用使得系統內各個指標實現標準統一,是提高系統穩定性的重要手段。
此外,在進行冗余設計時,總資金投入也是變電站需要考慮的問題,對整個電力系統做出全面分析和評價,找出冗余設計與資金投入的契合點,這樣不僅能夠確保各項設備的穩定性,同時也能夠減少資金投入。
2.3 線路保護配置
線路保護裝置大多是采用縱聯差動方式進行保護的,一般來說,采用的保護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集中式,另一種是后備式,一旦配置出現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理,是確保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之所以要對線路保護裝置進行保護,目的在于它能夠控制和保護系統中各級電壓之間間隔的單元,同時還能夠實現通信監視、測量等功能,可以為電力系統中的變電站、發電廠和高低壓配電等其他修通提供完善的配電線路控制保護方案[2]。
2.4 加強二次巡檢
加大繼電保護系統的資金和技術投入,能夠大大提升繼電保護系統的可靠性。很多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已經趨于完善,但是卻忽視了二次巡檢工作,可以說,二次巡檢是確保系統穩定運行的重要手段,如果沒有做好二次巡檢工作,繼電保護系統的作用也將得不到充分發揮,所以變電站在大力建設繼電保護系統的同時,還要做好二次巡檢工作。二次巡檢工作能夠及時發現問題病將其解決,最大程度保證了系統安全運行。 變電站應當組成專業檢查小組,堅持每天對系統進行全面檢查,特別是要深入檢查繼電保護設備,千萬不可遺漏任何一項功能,如果沒有做好二次巡查工作,導致系統出現問題,不僅會對系統本身造成影響,也會嚴重影響到整個的電力系統。這就要求巡查人員自身應當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對二次巡查的重要性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不斷豐富自己專業知識,確保對繼電設備的結構、功能等做到了如指掌,按照變電站相關規定開展繼電保護系統二次巡查工作。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電力資源的需求持續增加,與此同時,人們對供電的穩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變電站應運而生,雖然與傳統變電站相比,智能變電站有很多優勢,但由于采用了大量的新設備和新技術,也給繼電保護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這就要求工作人員自身要不斷學習,高度重視繼電保護工作,推動我國只能變電站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超,王慧芳,張弛,劉瑋,李一泉,何奔騰.數字化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的可靠性建模研究[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3(03).
[2]張照璇.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可靠性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3).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2.136
作者簡介:王冠軍(1973-),山東棲霞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