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卓 王學璽 李守杰
(河南中原特鋼股份有限公司,河南459008)
?
改善D-SF690-I曲軸用鋼帶狀組織的熱處理工藝研究
趙卓王學璽李守杰
(河南中原特鋼股份有限公司,河南459008)
摘要:介紹了D-SF690-I曲軸用鋼中帶狀組織形成的原因及其與熱處理的關系,結(jié)果表明,曲軸用鋼帶狀組織的產(chǎn)生及嚴重程度與鋼材奧氏體化后冷卻過程中的速度有密切關系,采用擴散退火+正火+完全退火的熱處理工藝,可以減輕或避免曲軸用鋼帶狀組織。
關鍵詞:曲軸;帶狀組織;熱處理工藝
我公司為某公司生產(chǎn)的D-SF690-I曲軸用鋼,相當于45鋼加Cr、Ni、Mo進行微合金化,力學性能及組織較45鋼均有較大改善。曲軸產(chǎn)品對材料的均勻性及帶狀組織要求較高。在鍛后預備熱處理后出現(xiàn)較嚴重的帶狀組織,客戶要求帶狀組織級別≤2級,實際生產(chǎn)中出現(xiàn)帶狀組織3.0級,不能滿足客戶要求。針對此情況我們重新制定了鍛后熱處理工藝。
1工藝分析
本批D-SF690-I曲軸用鋼的冶鍛工藝為:電爐冶煉+LF精煉+油壓機精鍛機聯(lián)鍛成形+鍛后預備熱處理(860℃完全退火)。鍛后預備熱處理后檢測帶狀組織為3.0級,已嚴重影響到了材料的性能。帶狀組織作為鋼體中的一種缺陷,可以分為一次帶狀組織和二次帶狀組織。一次帶狀組織主要是鋼液在凝固過程中,鋼中各種元素的擴散速度不同,碳元素容易擴散,而其他合金元素不容易擴散并很難均勻化,從而形成枝晶偏析。在鍛造過程中,枝晶和枝干被壓延而伸長成纖維組織,呈現(xiàn)帶狀。二次帶狀組織主要是中、低碳合金鋼在奧氏體狀態(tài)緩慢冷卻經(jīng)過A3和A1的溫度范圍時,冷卻速度過慢,鋼中被拉長了的各種非金屬夾雜物對鐵素體的析出起核心作用,形成鐵素體,鐵素體的形成促使碳向未轉(zhuǎn)變的區(qū)域擴散至共析濃度后轉(zhuǎn)變?yōu)橹楣怏w,結(jié)果形成了帶狀組織[1]。從D-SF690-I曲軸用鋼所執(zhí)行的冶鍛工藝可以看出,帶狀組織的產(chǎn)生主要存在于鍛造過程和預備熱處理過程中。
減輕或者消除帶狀組織的工藝方法主要有高溫擴散+正火、等溫正火、控制冷卻速度等。其中高溫擴散+正火熱處理工藝是消除帶狀組織最為常見的工藝方法,通過高溫下長時間保溫,使鍛件中各合金元素擴散均勻,在隨后的冷卻再結(jié)晶過程中就不會形成鐵素體-珠光體帶狀組織。擴散退火的溫度很高,通常在Ac3或Accm以上150~300℃[2],碳鋼一般為1 100~1 200℃[2]。保溫時間按有效截面厚度每25 mm保溫30 min~60 min。此外還可視裝爐量大小而定。退火總時間可按τ=8.5+Q/4計算,其中Q是裝爐量(單位為t)。一般擴散退火時間為10 h~15 h。同時由于擴散退火需要在高溫下長時間加熱,因此奧氏體晶粒十分粗大,粗大的奧氏體組織經(jīng)過一次正火+完全退火,消除過熱缺陷,均勻組織、細化晶粒,同時獲得接近平衡狀態(tài)的預備組織。因此針對如何消除本批D-SF690-I曲軸用鋼的帶狀組織,我們選取了高溫擴散+正火+霧冷+完全退火熱處理方案進行試驗。

圖1 熱處理工藝Figure 1 Heat treatment process

(a)返工前 (b)高溫擴散熱處理工藝后 (c)正火+完全退火熱處理工藝后

表1 檢測結(jié)果Table 1 Test results
2工藝試驗
選取1支帶狀組織為3.0級的?260 mm規(guī)格的D-SF690-I曲軸用鋼,采取擴散退火+正火+完全退火工藝進行熱處理,工藝詳見圖1。
3顯微組織結(jié)果分析
在選取的試件a擴散退火結(jié)束后,在本體上切取試片b。在正火+完全退火處理后,在工件本體切取試片c。將試片b、試片c制成金相試樣,用4%硝酸酒精腐蝕后,觀察金相組織及晶粒度。檢測結(jié)果見表1。顯微組織圖片見圖2。
從表1可知,隨著高溫擴散熱處理工藝的執(zhí)行,帶狀組織由3級變?yōu)?.5級,晶粒度由4級變?yōu)?級。隨著正火+完全退火熱處理工藝的執(zhí)行,帶狀組織由1.5級變?yōu)?級,晶粒度得到進一步細化,由6級變?yōu)?級。
從圖2可以看出,返工前帶狀組織明顯,呈現(xiàn)出條帶狀鐵素體+珠光體,鐵素體組織較大且分布集中。高溫擴散熱處理工藝后,帶狀組織明顯減輕,呈現(xiàn)出分布均勻的鐵素體+珠光體,晶粒得到細化。通過正火+完全退火處理,帶狀組織進一步的減輕,晶粒得到明顯細化。
4分析與討論
D-SF690-I曲軸用鋼作為一種亞共析鋼,在生產(chǎn)過程中通過Cr、Ni、Mo進行微合金化,在增強合金性能的同時,也會導致鋼液凝固過程中過冷奧氏體在珠光體中穩(wěn)定性的增強。隨著過冷奧氏體在珠光體中穩(wěn)定性的增強,會引起珠光體形成速度的減慢。當合金從奧氏體狀態(tài)緩慢冷卻經(jīng)過A3和A1的溫度范圍時,先共析鐵素體會優(yōu)先在相對較純的枝晶部位的奧氏體晶界析出,同時碳會向周圍的奧氏體區(qū)擴散,冷卻速度越慢,碳擴散越充分,擴散距離越遠,形成的鐵素體條帶越明顯[3]。當鋼錠經(jīng)過油壓機精鍛機聯(lián)鍛成形時,枝晶和枝干被壓延伸長成纖維組織,呈現(xiàn)帶狀。油壓機精鍛機聯(lián)鍛成形后進行預備熱處理(完全退火),這些先共析鐵素體又得到了充分的轉(zhuǎn)變和析出,導致鐵素體和珠光體條帶更加的明顯。
通過1 200℃的高溫擴散,使得D-SF690-I曲軸用鋼合金組織重新奧氏體化,再經(jīng)過10 h的保溫,使得鋼材中原本偏析較為嚴重的Cr、Ni、Mo得到了充分的均勻化,枝晶減少,破壞了帶狀組織的基礎,在隨后的冷卻再結(jié)晶過程中就不會形成鐵素體-珠光體帶狀組織。隨爐冷至500℃時,奧氏體已完全分解,出爐空冷。但是隨著高溫擴散的進行,組織晶粒會明顯增大,容易出現(xiàn)過熱組織,需要通過正火+完全退火工藝來進行晶粒的細化。同時在正火過程中將鋼材加熱到860℃,保溫一段時間,然后再通過霧冷方式進行冷卻,使得組織從奧氏體狀態(tài)快冷通過A3和A1的溫度帶,最大程度抑制先共析鐵素體的產(chǎn)生,避免二次帶狀組織的產(chǎn)生,進而使得帶狀組織進一步減輕。
5結(jié)論
(1)生產(chǎn)實踐證明,對于較嚴重的帶狀組織,通過采用擴散退火+正火+完全退火進行熱處理后,可以獲得細小且分布均勻的鐵素體+珠光體組織,該組合工藝對改善D-SF690-I曲軸的帶狀組織是適合和有效的。
(2)對于易產(chǎn)生帶狀組織的鋼種,在加熱時增加高溫擴散+正火+完全退火工序,可以有效減輕或避免帶狀組織的產(chǎn)生,同時細化晶粒。
參考文獻
[1]崔崑.鋼鐵材料及有色金屬材料[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1:24.
[2]崔忠圻.金屬學與熱處理[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8:292-293.
[3]陳峰.汽車齒輪鋼帶狀組織與熱處理[J].上海鋼研,2006(2):44-49.
[4]鄭輝,李占陽.SF690曲軸用鋼的試制[J].大型鑄鍛件,2015(3):33-35.
編輯杜青泉
Research on Heat Treatment Process for Improving Banded Structure of Steel Used for D-SF690-I Crankshaft
Zhao Zhuo,Wang Xuexi,Li Shoujie
Abstract:The formation causes for banded structure of steel used for D-SF690-I crankshaft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auses and the heat treatment have been introduc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earance of banded structure of crankshaft and the severity of banded structure have a close relation to the cooling speed of steel after austenitizing.By adopting th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composed of diffusion annealing,normalizing and full annealing,the banded structure of steel used for crankshaft could be decreased or avoided.
Key words:crankshaft;banded structure;heat treatment process
收稿日期:2015—12—19
中圖分類號:TG156
文獻標志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