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相明
椎管內阻滯聯合導樂儀應用于分娩鎮痛的療效觀察
張相明
目的 探討椎管內阻滯和導樂儀聯合應用于產婦分娩鎮痛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104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2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均行導樂儀鎮痛,觀察組產婦在此基礎上另給予椎管內阻滯麻醉,比較2組產婦的鎮痛效果以及產程時間、分娩方式、產后2 h出血量。結果 觀察組產婦分娩疼痛主要表現為0級和I級,鎮痛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時間和總產程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產后2 h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椎管內阻滯麻醉聯合導樂儀應用于分娩具有良好分娩鎮痛效果,可明顯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值得臨床應用。
分娩鎮痛;椎管內阻滯;導樂儀
分娩疼痛是所有產婦均需面對的一個重要難題,獨生女性存在著依賴性強、承受能力低、宮縮耐受性差等生理變化,加之分娩疼痛的存在使產婦極易出現緊張、焦慮甚至抑郁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分娩過程的進行[1]。導樂儀用于分娩鎮痛具有非藥物、無創傷、安全性高,對母嬰無損害等優點,但其鎮痛效果則不是完全有效。椎管內阻滯麻醉應用于分娩具有理想的分娩鎮痛效果,李欣榮[2]等研究表明其鎮痛效果可達100%,但也具有產程明顯延長的缺點,且操作存在一定的禁忌和風險,產婦和家屬往往存在顧慮,因此接受度較差。為了探討更加有效的分娩鎮痛方法,本研究對產婦實施椎管內阻滯聯合導樂儀分娩進行分娩鎮痛,取得了良好的鎮痛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桂平市人民醫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正常足月單胎初產婦104例,所有產婦均無頭盆不稱高危因素,無麻醉禁忌證。在征得產婦以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情況下,將2組產婦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2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1~32歲,平均(27.41±5.23)歲,孕周38~41周,平均(39.06±1.54)周,胎兒體質量估計2.8~3.5 kg,平均(3.13±0.53)kg;對照組產婦年齡20~33歲,平均(27.64±6.10)歲,孕周38~42周,平均(39.13±2.04)周,胎兒體質量估計2.7~3.4 kg,平均(3.21±0.55)kg。2組產婦的年齡、孕周、胎兒估計體質量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產婦采用椎管內阻滯麻醉和導樂儀進行分娩鎮痛,對照組產婦僅采用椎管內阻滯麻醉進行分娩鎮痛。
1.2.1 藥物配制 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50 μg稀釋5 mL,其中35 μg用于微泵,15 μg用于配制首劑;首劑量:0.125%鹽酸羅哌卡因注射(AstraZeneca AB,進口藥品注冊標準:JX 20110023)6 mL+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 2003688)15 μg+30 mL生理鹽水;持續劑量(鎮痛合劑):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75 mg+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35 μg+84.5 mL生理鹽水。
1.2.2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導樂儀進行鎮痛,當產婦宮口開2~3 cm時,產痛達到視覺模擬評分標準6級以上,由助產護士根據產婦耐受程度選擇配方調節檔位按鈕調整電流強度,對產婦開始使用導樂儀,直至產婦宮口開全時停止使用導樂儀。
1.2.3 觀察組 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方法基礎上另外椎管內阻滯麻醉,當產婦宮口開2~3 cm時,建立靜脈通路,于L2~3或者L3~4椎間隙穿刺硬膜外腔,將25號腰椎穿刺針置于硬膜外穿刺針芯中,穿刺進入蛛網膜下腔,一次性注入首劑量6 mL,然后將腰穿針取出,留置硬膜外麻醉管固定,連接電控式止痛注液泵(產品標準號YZB/國0148-2009,國食藥監械(準)字2009第3540234號),給藥模式為6~8 mL/30 min,至產婦宮口開全再關閉鎮痛泵。
1.3 觀察指標 鎮痛指標:按照世界衛生組織鎮痛分級標準[3]進行評價,即0級:無疼痛,情緒平靜;I級:輕度腰腹部疼痛,情緒尚可;II級:有明顯腰腹部疼痛,情緒不安;III級:有強烈腰腹部疼痛,情緒明顯不安。臨床指標:產程時間、分娩方式、產后2 h出血量。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Z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鎮痛效果比較 觀察組絕大多數產婦均在無痛或者輕微腰腹疼痛下分娩,疼痛程度主要為0級和I級,對照組絕大多數產婦在分娩中均有明顯的腰腹疼痛,疼痛程度主要為II級和
III級。觀察組分娩鎮痛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產婦鎮痛效果比較[n(%)]
2.2 產程時間比較 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時間和總產程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第二產程時間和第三產程時間量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產婦產程時間比較(x±s)
2.3 分娩方式和產后出血比較 觀察組經陰道分娩
46例,產后出血(121.36±45.73)mL,剖宮產6例,產后出血(242.65±57.56)mL;對照組經陰道分娩43例,產后出血(125.51±51.37)mL,剖宮產9例,產后出血(244.94±60.27)mL。2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316,P>0.05),產后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403,0.201,P>0.05)。
相關研究表明,有超過90%的產婦存在分娩恐懼心理,有80%左右的產婦存在住院心理負擔[4]。近年來,剖宮產率逐漸上升,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產婦對自然分娩和分娩疼痛產生的恐懼感。分娩過程中產生的陣痛來自于子宮收縮和宮頸擴張兩個方面,在相同的致痛物質的釋放所造成的痛苦的會引起更加劇烈的疼痛,加之初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易出現焦慮、緊張和急躁等負面心理情緒,為自然分娩的安全性造成了嚴重威脅[5]。因此如何降低產婦分娩陣痛,選擇什么樣的分娩鎮痛方式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
研究認為理想的分娩鎮痛方式首先應該保證產婦接受度高,不影響產程或者能夠縮短產程,不對母嬰健康產生危害,起效時間短、作用快,且能夠保證產婦清醒便于配合分娩[6]。導樂儀和椎管內阻滯麻醉是臨床上常用的兩種分娩鎮痛方法,各具優點[7]。導樂儀可以通過D-T波激活產婦身體的生化反應,促進人體鎮痛物質阿片肽的合成和分泌,從而對來自子宮底和子宮體產生的疼痛信息向大腦中樞傳遞的通路產生阻滯作用,降低分娩疼痛程度。椎管內麻醉阻滯首先一次性注入麻醉劑和微量鎮痛藥,能夠快速達到鎮痛的效果,當蛛網膜下隙鎮痛作用即將消失時再繼續用微量泵持續小劑量給予藥物,能夠顯著延長鎮痛時間。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分娩鎮痛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分析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導樂儀僅能將不可忍受的疼痛變為可忍受的疼痛,由于每位產婦存在個體差異,鎮痛效果不一,而聯合應用導樂儀和椎管內麻醉則充分發揮了兩者的優勢,提升了鎮痛效果。研究表明,椎管內麻醉阻滯使產婦盆底及陰部肌肉組織有不同程度的麻醉,從而使第二產程比使用導樂儀延長[8]。本研究中,聯合導樂儀和椎管內阻滯與單獨使用導樂儀的產婦之間,第二產程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第一產程時間和總產程時間明顯縮短,說明兩者聯用能夠顯著縮短產程時間。而椎管內麻醉聯合導樂儀與僅使用導樂儀相比,分娩方式和產后出血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兩者聯用不會增加助產率和產后出血風險。
綜上所述,椎管內麻醉和導樂儀聯合應用于分娩中鎮痛效果明顯,可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促進自然陰道分娩,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葉慧君,江延姣,阮芝芳.分娩疼痛程度及其相關因素與分娩結局[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46(10):753-757.
[2] 李欣榮,滕平,韓桂芹.導樂儀與椎管內麻醉分娩鎮痛療效對比觀察[J].醫學綜述,2013,19(2):351-353.
[3] Hawkins JL.Epidural analgesia for labor and delivery[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0,362(16):1503-1510.
[4] 王瑞玲,包巧云.孕期心理干預對初產孕婦心理狀況及分娩方式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3,34(31):6587-6588.
[5] 修曉燕,張榮蓮,黃欣欣,等.孕期體重管理聯合拉瑪澤減痛分娩法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2):147-150.
[6] 孟憲珍,李曉捷,裴政國,等.分娩鎮痛降低剖宮產率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5):913-914.
[7] 魏東紅,朱信強,曾克非,等.導樂鎮痛儀和椎管內麻醉兩種分娩鎮痛方法對分娩質量的影響[J].臨床軍醫雜志,2014,6(2):22-24.
[8] 李秋紅,徐銘軍.椎管內分娩鎮痛對子宮收縮持續時間和間隔時間的影響[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3,34(5):655-65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3.010
廣西 537200 桂平市人民醫院產科 (張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