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遂蓮 阮繼深
腹腔鏡手術在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郭遂蓮 阮繼深
目的 探討腹腔鏡手術在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獲得臨床明確診斷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以治療方法為依據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開放手術方式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方式治療。比較2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疾病的手術治療效果(90.9%)明顯優于對照組(70.5%)(P<0.05);不孕癥手術操作時間(44.10±9.53)min和術后住院治療時間(5.14±0.87)d明顯短于對照組(68.24±10.56)min、(7.68±1.56)d(P<0.05);圍手術期的不良反應發生率(2.3%)明顯低于對照組(18.2%)(P<0.05)。結論 腹腔鏡手術對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值得關注并推廣。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腹腔鏡手術;治療
不孕癥疾病患者的人數近年來呈現日益增多的發展趨勢,其中由于人工流產、藥物引產術后及不明原因所導致出現的輸卵管阻塞、輸卵管積水及粘連等而引發出現的不孕癥疾病在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1]。目前臨床已經開始通過腹腔鏡手術方式對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疾病治療,該手術方法主要具有創傷小,所需費用低等幾大特征,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2]。本研究對我院臨床收治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展開了回顧性分析,探討腹腔鏡手術在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均選自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獲得明確診斷的88例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將其按照治療方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中包括原發性不孕癥患者30例,繼發性不孕癥患者14例;患者年齡19~33歲,平均年齡(24.7±1.6)歲;孕次0~4次,平均孕次(0.8±0.5)次;觀察組中原發性不孕疾病患者29例,繼發性不孕疾病患者15例;患者年齡18~31歲,平均年齡(24.9±1.7)歲;孕次0~5次,平均孕次(0.9±0.4)次。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孕次等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開放手術方式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方式治療,主要措施包括:在患者月經干凈1周以后實施手術治療,術前應該囑咐患者禁止性生活至少3 d。麻醉后之后幫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實施常規消毒鋪單操作,對患者的宮頸實施固定處理,將雙腔氣囊管插入,待通稀釋美藍用。常規建立人工氣腹,在腹腔鏡的輔助下實施診療性操作,主要包括盆腔粘連松懈術、輸卵管傘端成形術或造口術、子宮內膜異位病灶電灼術、卵巢囊腫剝除術或穿刺術及多囊卵巢打孔術等幾種形式。盆腔手術全部操作完畢之后,采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的盆腹腔進行徹底的沖洗處理,在腹腔鏡的直視條件下,經雙腔氣囊管將經過稀釋處理的美藍液注入,對輸卵管通暢情況及柔軟度、蠕動情況、傘端形態等情況進行全面的觀察。通液操作完畢之后,再次對其盆腹腔進行沖洗,在創面位置涂2 mL左右的透明質酸鈉,預防發生粘連[3]。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疾病的手術治療效果、不孕癥手術操作時間和術后住院治療時間、圍手術期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
1.4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術后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輸卵管已經完全處于暢通狀態,且形態表現正常,患者已經成功受孕;有效:雖然患者在術后還沒有成功受孕,但是術后檢查結果顯示輸卵管已經處于暢通狀態,形態基本正常;無效:術后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輸卵管仍有阻塞存在,且形態表現異常,患者仍然不能正常受孕[4]。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效果比較 采用常規開放手術方式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疾病治療總有效率達到70.5%;采用腹腔鏡手術方式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疾病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0.9%。該項觀察指標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4,P<0.05)。見表1。

表1 2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比較[n(%)]
2.2 2組手術操作時間和術后住院治療時間比較 對照組不孕癥患者常規開放手術治療共計操作(68.24±10.56)min,術后共計住院接受治療(7.68±1.56)d;觀察組不孕癥患者腹腔鏡手術治療共計操作(44.10±9.53)min,術后共計住院接受治療(5.14±0.87)d。觀察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住院治療時間均較對照組發生明顯縮短(t=25.3964、11.2960,P<0.05)。
2.3 2組圍手術期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中圍術期發生不良反應者共計8例,發生率為18.2%;觀察組中圍術期發生不良反應者共計1例,發生率為2.3%。觀察組患者圍術期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χ2=4.96,P<0.05)。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屬于目前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女性不孕癥,以往在治療過程中對于一些遠端阻塞并同時伴有積水癥狀的患者,大多數情況下需要用輸卵管通液術進行治療,但其實際治療效果并不確切,隨著近些年來微創手術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腹腔鏡已經開始被作為不孕癥疾病治療的一種新手段,采用輸卵管造口術及擴張成形術等方法實施治療,能夠使處于阻塞狀態的輸卵管的暢通性盡快恢復,在手術過程中在腹腔鏡的輔助下可以對輸卵管周圍組織的粘連實施徹底的分離處理,保證雙側的輸卵管都能夠得到正常的游離,從而為順利拾卵,受孕打下堅實的基礎和準備[5]。腹腔鏡技術在該疾病治療過程中應用的最大優點在于,可對腹腔內部的情況進行直接的觀察,腹腔鏡可以產生明顯的實物放大效果,由于形成了氣腹,故盆腔內的視野表現非常清晰,可以對盆腔內的形態結構進行觀察,判斷病患部位,明確患病原因。腹腔鏡技術在該領域的應用不僅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操作,還為不孕癥治療提供了新思路[6-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腹腔鏡手術方式治療的治療組患者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疾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0.9%,明顯高于接受常規開放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的70.5%,組間數據對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充分說明腹腔鏡手術方式在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疾病治療方面所具有的優勢,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控制治療所需時間,減少圍手術期的不良反應,提高手術治療該疾病的安全性,使更多的不孕癥女性從中受益。
[1] 王鳳霞,陳慧珍.腹腔鏡對輸卵管阻塞的治療作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1,8(9):102.
[2] 張耀,何瑋,孫敏.腹腔鏡手術與經腹手術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的效果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0,1(172):55-56.
[3] 梁歡,郭冠榮.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療新進展[J].醫學綜述,2011,17(5):774-776.
[4] 姜雄飛.腹腔鏡治療輸卵管遠端阻塞性不孕癥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4):39-40.
[5] 羅遠惠.腹腔鏡手術治療不孕癥150例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1,33(5):604-605.
[6] 劉曉英,王愛玲,石紫云,等.腹腔鏡對102 例女性不孕癥診治的評價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2,1(67):108-109.
[7] 王桂霞,田潤錄.化瘀通絡湯為主綜合治療輸卵管阻塞68例[J].陜西中醫,2012,28(3):265.
[8] 楊丹,雷貞.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病因[J].實用婦產科學,2013, 16(6):282-2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3.039
江西 343900 遂川縣婦幼保健院 (郭遂蓮) 遂川縣人民醫院(阮繼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