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璋 尚紅娟 徐冠軍
肝動脈化療栓塞和射頻消融聯合治療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研究
黃龍璋 尚紅娟 徐冠軍
目的 探討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動脈化療栓塞和射頻消融聯合治療的可行性。方法 選擇18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聯合治療組)與對照組(肝動脈化療栓塞組),各90例,記錄不同階段血清AFP、CA 19-9值、生存時間及18個月后復發情況,比較2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2組術后7 d、12 d、18 d不同階段AFP、CA 19-9均顯著低于術前(P<0.05);觀察組術后不同階段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復發率(18.9%)顯著低于對照組(32.2%)(P<0.05);觀察組不同階段平均生存時間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射頻消融,減少殘余病灶、復發情況等,具有較好的療效,值得推廣應用。
肝動脈化療栓塞;射頻消融;中晚期肝癌
肝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其復發率、惡性程度較高[1],該病發現時大多已屬中晚期?;熕ㄈ窃摷膊∧壳爸委熜Ч^明顯的臨床療法,但單行化療栓塞存在諸多劣勢,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射頻消融治療成為其發展趨勢[2]。為探討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動脈化療栓塞和射頻消融聯合治療的可行性,選取18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資料對象為本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診的18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所有180例患者均出現不同肝區隱痛等癥狀。所有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例。觀察組男52例,女38例;平均年齡(42.6±4.8)歲;I期患者26例,II期患者64例。對照組男49例,女41例;平均年齡(41.3±4.4)歲;I期患者29例,II期患者61例。2組性別、年齡、臨床檢測指標等一般病例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術前均完善心電圖、腎、肝功能電解質等檢查,觀察組患者給予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射頻消融治療,對照組單獨給予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
觀察組:行肝動脈化療栓塞3~5周后待肝功能正常后行射頻消融治療。術前禁飲食6 h。消毒,行局部麻醉,皮下注射利多卡因,CT引導下選擇穿刺途徑及進針點,調整射頻針位置。術后給予止血、保肝等治療[3]。對照組:穿刺股動脈,作動脈造影于腹腔干,用450 mg鹽酸吡柔比星與10~20 mL超液態碘化油等體積混合,注入行栓塞治療。
記錄術后7 d、12 d、18 d不同階段血清AFP、CA 19-9值及生存時間。于術后5、10、15個月行B超檢查及增強CT掃描,通過腫瘤壞死判定復發情況,腫瘤完全滅活:B超檢查腫瘤無血流信號,CT增強見腫瘤最大直徑縮小30%以上,未見新生病灶,未見腫瘤及周邊強化。腫瘤部分滅活:CT增強見腫瘤及周邊強化,B超顯示腫瘤可見極少量點狀血流信號,未見新生病灶,腫瘤最大長徑縮小10%~30%。如B超顯示腫瘤內可見血流信號,CT原發病灶增大,邊緣可出現新的腫瘤病灶,則判定為復發。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血清AFP、CA 19-9水平變化 2組術后3 d、10 d、15 d不同階段均顯著低于術前,且觀察組術后不同階段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血清AFP(μg/L)、CA 19-9 (kU/L)水平變化(x±s)
2.2 2組患者術后生存時間及術后15個月內復發情況比較 觀察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同階段平均生存時間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有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生存時間及術后15個月內復發情況對比[n(%)]
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中晚期肝癌成為目前治療該病的最重要的手段,但該療法仍存在諸多劣勢。動脈介入栓塞聯合射頻消融,成為臨床治療中晚期肝癌的發展趨勢。研究顯示[4],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動脈化療栓塞和射頻消融聯合治療可以解決治療過程中病灶殘余、復發率高等問題。血清AFP和CA 19-9為重要腫瘤標志物,其濃度的變化與肝癌病情的變化存在密切的相關性[5]。
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動脈介入栓塞療法,觀察組采用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射頻消融治療方式。結果顯示,在患者血清AFP、CA 19-9水平變化方面,2組術后7 d、12 d、18 d不同階段AFP、CA 19-9均顯著低于術前,且觀察組術后不同階段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有學意義(P<0.05);在患者術后生存時間及術后15個月內復發情況方面,觀察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5、10、15個月不同階段平均生存時間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有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認為,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射頻消融術不受腫塊多少、大小的限制,以腫瘤供血血管為基礎,有效殺傷腫瘤細胞,能縮小殘留病灶范圍,進一步增加腫瘤組織發生凝固性壞死,減少了AFP、CA 19-9釋放入血,使其變為TACE、RFA的適應證;且術后減少邊緣及腫瘤內部有效供血,此時再行射頻消融可有效降低熱量損失及血液流動,增大射頻毀損腫塊體積,消融腫瘤,直達腫瘤部位,降低了術后的出血量,且術后癌細胞對溫度更為敏感,處于缺氧狀態,行射頻消融治療療效更顯著。與沙琪等研究結果相似[6-8]。
綜上所述,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射頻消融,可降低術后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減少殘余病灶、復發情況等,提高存活率,具有較好的療效,值得推廣應用。
[1] 毛學群,陳寶定,薛玉,等.多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聯合射頻消融在肝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2,l 3(5): 303-306.
[2] 代向黨,王贏,程喆,等.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射頻消融中晚期肝癌的臨床療效分析[J].放射學實踐,2010,25(7):799-802.
[3] 胡元清.射頻消融聯合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探討[J].當代醫學,2011,17(5):39-40.
[4] 李祺熠,侯培勇,蘇奕明,等.射頻消融聯合肝動脈化療栓塞與單純射頻消融治療小肝癌療效比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 Ol 2,33(13):1717-17 l 8.
[5] 李志軍,鐘薇.化療栓塞術聯合射頻消融治療肝癌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3):5-7.
[6] 沙琪.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射頻消融治療中晚期肝癌的臨床療效[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2,25(6):498-500.
[7] 高慶軍,王洋,曾強.射頻消融聯合手術治療原發性肝癌[J].河北醫藥,2010,32(6):706-707.
[8] 曾江正,郝新寶,張建輝,等.冷循環射頻消融治療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療效評價[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0,16(12):1618-1621,162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3.042
江西 332400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腫瘤科(黃龍璋 尚紅娟 徐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