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學兵 梅利芬 吳佳民
早期內鏡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應用
占學兵 梅利芬 吳佳民
目的 分析早期內鏡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方法,實驗組患者進行內鏡治療同時配合常規治療。對比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愈的時間、腹痛以及腹部深壓的消失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的患者,2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2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內鏡治療的同時配合常規治療方法可以縮短患者治愈的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早期內鏡;常規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急性膽源性胰腺炎,又名ABP,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1],是由于胰酶被激活而引起的胰腺組織的炎癥。具有高并發癥、高死亡率的特點,對于急性膽源性胰腺炎采用早期的診斷非常重要,如發現該疾病,需要立即予以治療。近年來,消化內鏡的技術不斷發展,其在臨床治療的運用范圍也愈加廣泛。本研究分析早期內鏡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人民醫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對照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27~71歲,平均年齡(45.34±4.22)歲。依據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分級標準[1],其中Ⅰ級的患者有20例,Ⅱ級的患者有13例,重癥的患者有17例。實驗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46.77±5.89)歲。其中Ⅰ級的患者有19例,Ⅱ級的患者有12例,重癥的患者有19例。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經過CT、B超以及內鏡的逆行胰膽管的造影檢查,均符合我國的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斷標準[2]。研究將患有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在外,將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代謝系統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2組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情況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間可進行比較和分析。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給予常規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主要有胃腸的減壓治療[2],禁食、吸氧的治療,使用常規藥物對患者進行胃酸的抑制,同時進行胰腺分泌以及胰酶活性的抑制治療,對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進行維持治療;此外,還對患者進行預防感染的治療[3]。對出現臟器功能器官衰竭的患者則給予其對癥支持的治療,如有必要,還需要進行腹腔灌洗的治療。對于部分出現急性膽道梗阻的患者、胰腺感染或者胰周感染并發癥的患者在內科治療無效時應立即轉往外科進行手術治療。
實驗組的患者進行內鏡治療同時配合常規治療。內鏡的治療主要是對患者在內鏡之下進行逆行性膽管造影的檢查,對患者的病變情況、病變的部位以及病變的具體嚴重程度進行確認,同時對結石或者是蛔蟲的形態、大小以及數量進行確認。如果患者是因為蛔蟲或者結石導致膽道出現梗阻的情況,則應該在內鏡之下將括約肌切開,然后使用氣囊或者網籃將蛔蟲或結石取出來,對于結石較大的患者,則應該同時進行結石的粉碎技術[4]。此外,對嵌頓性的結石或者有梗阻性化膿膽管炎導致膽汁的引流出現不暢的患者,則應該在括約肌切開之后,在患者的膽總管內部放置好鼻膽管進行引流。實驗組第1次進行括約肌術后沒有將結石排凈的患者,則應該在鼻膽管引流后的2周之后再對患者進行內鏡下取結石的治療。對于膽總管下端有炎性狹窄的患者,則應該依據患者狹窄的長短等具體情況,對其進行膽道的擴張治療,直至膽汁的引流能夠通暢為止[5]。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腹痛以及腹部深壓痛的消失時間、治愈的時間以及患者的治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實驗數據均準確地錄入到SPSS 19.0軟件中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驗組患者的腹痛以及腹部深壓痛的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2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治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2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以及治愈時間比較(x±s)
2.2 實驗組患者的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2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是指結石或者蛔蟲等因素導致膽管的下端受阻,從而阻礙了膽胰液的排出,使得膽汁逆流至胰管而引發疾病[6]。
本次研究中,對實驗組患者進行早期內鏡治療配合常規治療,獲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實驗組的患者治愈率為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并且實驗組患者的腹痛以及腹部深壓痛的臨床癥狀消失的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患者的治愈時間也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早期內鏡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具有提高患者治愈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優勢[7]。
針對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發病快、病情急的特點,在治療時,應該及早對患者進行確診,盡早采取治療措施,避免因延誤治療時間而導致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甚至是出現治療無效的結果。在對患者進行早期內鏡治療時,要充分做好術前的準備,獲得患者的配合;安排操作技術嫻熟的醫生進行治療;此外,還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要避免過量造影[8]。
總之,對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內鏡治療的同時配合常規治療方法可以縮短患者治愈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1] 蘇進根,王建平,陸奕寧,等.高齡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內鏡治療[J].腹部外科,2012,25(2):97-99.
[2] 邱昌福,董家剛,李生偉,等.重癥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早期內鏡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2010,4(3):213-214.
[3] 冷梅清.內鏡介入治療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32):42-44.
[4] 高志榮.急性胰腺炎相關危險因素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6, 32(5):673-674.
[5] 范勁秋,張英,霍穎.循證護理在急性胰腺炎手術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6):243.
[6] 闞娜.重癥急性胰腺炎繼發胰腺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6,33(1):73-74.
[7] 趙建忠.老年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治[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 20(1):149-150.
[8] 陳潔,徐永居,朱海杭,等.48 h內急診內鏡治療重癥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臨床價值探討[J].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電子版),2015,8(6): 381-38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3.057
湖北 438000 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占學兵梅利芬 吳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