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朝暉
中風護理單元對中風患者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
馮朝暉
目的 探究中風護理單元對中風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中風患者82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護理人員給予對照組患者中風常規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中風護理單元護理,比較護理前后2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生存質量情況。結果 護理后2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與護理前相比均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比較2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觀察組患者平均生存質量評分為(89.4±6.2)分,對照組患者平均生存質量評分為(67.9±7.5)分,觀察組患者平均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于中風患者護理工作中實施中風護理單元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護理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中風;生存質量;中風護理單元;影響
為進一步研究中風患者護理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本研究選取82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吉林省延吉市中醫醫院2013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中風患者82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關于中風的臨床診斷標準[1];將患者依據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14例,年齡41~82歲,平均年齡(63.8±4.5)歲,觀察組中男26例,女15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63.6±4.9)歲;排除患有嚴重心、肝、腎等系統性疾病患者、存在精神障礙患者以及失語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均已簽訂知情同意書;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中風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用藥護理和環境護理等;于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風護理單元護理,主要護理措施包括:(1)評估單元,收集患者病史記錄、臨床資料、疾病高危因素以及自身生理和心理狀況,評估患者實際病情和具體護理方向,制定相應護理對策;(2)施護單元,可分為3個步驟:患者入院時向患者和家屬詳細講解疾病知識和治療方法,進行健康宣教,減輕患者焦慮、抑郁心理;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從患者病情監視、飲食、用藥、情志等多個方面辯證施護;對出現壓瘡、發熱或感染的患者,結合護理人員自身護理經驗,給予患者相應個性化護理;(3)康復單元,在臨床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的同時,對于伴有肢體障礙或言語障礙的患者實施康復護理,配合穴位按摩、針灸刺激等具有中醫特色的護理方法,促進患者快速康復;(4)健康教育單元,將健康教育貫穿于患者護理工作的始終,總結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研究分析其發生的根本原因,制定健康教育護理指導計劃表,采用專業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教育,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以配合臨床治療和病房護理工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生存質量情況;使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評定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評分內容分為意識反應、凝視功能、言語、上肢肌力、手部肌力、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等7個項目,最低分0分,最高分45分,患者評分越低說明神經功能缺損越輕;于護理后2個月~1年時間內采用SF-36生存質量量表通過問卷法調查患者生存質量,調查內容包括總體健康、情感職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活力、生理職能、社會功能等8個項目,共36道題,最低分0分,最高分100分,患者得分越高,生存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收集本次研究數據,經整理后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觀察比較護理前后2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護理前2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2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護理前均顯著降低(P<0.05),且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生存質量評分 觀察比較2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觀察組患者平均生存質量評分為(89.4±6.2)分,對照組患者平均生存質量評分為(67.9±7.5)分,觀察組患者平均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t=6.541,P=0.000)。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x±s,分)
臨床中將由于腦血管阻塞或血管破裂所導致的腦部血液循環障礙、腦組織機能或結構損害類疾病均稱為中風[2],一般可分為外風和內風兩類,也可稱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3],一般是指腦動脈系統的缺血或出血,前者占中風患者總數的60%~70%[4]。中風屬于一種中醫疾病,是中醫四大難治疾病之一[5],在這里主要是指腦中風,即急性腦血管病,患者起病比較急驟,病情發展較快[6],患者一般無神志改變,多表現為不經昏仆而突然發生口眼喎斜、言語不利或半身不遂等癥狀[7],屬于中風中經絡,根據衛生部制定發布的中風中經絡辯證方法,又可分為風火上擾證、痹阻脈絡證、風痰上擾證、氣虛血瘀證以及陰虛風動證等五型[8],各型患者臨床表現各不相同,部分患者生活無法自理,可出現意志消沉,郁郁寡歡和抑郁癥等,影響患者神經功能,降低患者生存質量。
護理單元是指各大醫療機構中特定的場所、設施、設備和實現護理職能的護理群體,通過科學性、預見性的護理措施,綜合臨床多方面護理力量,以減少護理過程中的不良事件,促進患者康復,對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存質量,改善預后具有重要作用。為進一步研究中風護理單元對中風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本院選取8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和中風護理單元護理進行臨床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對照組低,患者生存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高,各組數據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將中風護理單元應用于中風患者護理工作中,患者神經功能改善良好,生存質量高,護理效果顯著,應用價值高。
[1] 張敏,王芳,熊小嬌,等.辨證施護對出血性中風患者近期和遠期情感障礙的影響[J].時珍國醫國藥,2015,26(1):131-133.
[2] 田福玲,李旗,劉國榮,等.陰陽對刺呼吸補瀉法對腦中風患者下肢平衡功能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4,34(11):1047-1050.
[3] 許云蘭,王振太,董春蕾.腦中風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4):3408-3409.
[4] 吳林,陳煒,胡躍強,等.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對中風患者綜合能力的影響[J].時珍國醫國藥,2011,22(8):1972-1973.
[5] 梁崇南,潘林平.傳統時辰觀在缺血性中風患者護理中的運用效果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0(5):640-643.
[6] 周群,蔣運蘭,郭秋月,等.杵針療法結合情志護理對中風后抑郁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0(6):534-537.
[7] 賴婷珊.80例中風偏癱患者的康復護理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3):122-123.
[8] 張菲.中風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護理干預對其功能康復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21):121-1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3.065
吉林 133000 吉林省延吉市中醫醫院 (馮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