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亞珍 肖曉玲
探討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護理對策
曾亞珍 肖曉玲
目的 分析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護理對策。方法 本研究對2013年收治的85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重點分析其中46例并發肺部感染者的原因,并在2014年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實施相應的護理對策。對比2013年和2014年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死亡率的變化。結果 2014年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是發生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吞咽反射下降、既往有吸煙史、藥物原因、氣管切開等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在臨床工作中實施相應的護理對策可降低肺部感染風險,改善患者預后。
重癥顱腦損傷;肺部感染;原因分析;護理對策
重癥顱腦損傷病情危重、進展迅速、并發癥多,其中肺部感染是其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如處理不當,可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引起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復雜,臨床處理比較棘手[1]。本研究分析了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護理對策,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院共收治重癥顱腦損傷患者85例,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齡24~78歲,平均年齡(43.65±11.27)歲;體質量
45~83 kg,平均體質量(63.74±12.65)kg;GCS評分3~8分,平均GCS評分(5.68±1.54)分;致傷原因包括車禍傷68例,高空墜落傷12例,打架斗毆傷5例。
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共收治重癥顱腦損傷患者92例,其中男52例,女40例;年齡21~80歲,平均年齡(44.28±11.35)歲;體質量46~85 kg,平均體質量(64.10±12.57)kg;GCS評分3~8分,平均GCS評分(5.73±1.58)分;致傷原因包括車禍傷71例,高空墜落傷14例,打架斗毆傷7例。
所有患者均排除受傷前已發生肺部感染者。采用統計學分析方法對2013年和2014年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發現在性別、年齡、體質量、GCS評分、致傷原因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原因分析
1.2.1 吞咽反射下降 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存在意識障礙,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消失或減弱,導致氣道分泌物排出不暢而導致氣道堵塞,細菌滋生而發生肺部感染,感染后又進一步加重肺部繼發性損害,形成惡性循環[2]。
1.2.2 既往吸煙史 既往有吸煙史者肺功能處于相對較差的功能狀態,常合并慢性肺部疾患。加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機體處于負氮平衡的高代謝狀態,抵抗力下降而更易發生肺部感染。
1.2.3 用藥原因 為防治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的腦水腫,常應用糖皮質激素,可抑制機體免疫功能而導致肺部感染的發生。不合理應用抗生素會導致菌群失調、耐藥菌株增多,使感染癥狀更加嚴重并且難以控制[3]。
1.2.4 氣管切開 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常需建立人工氣道輔助呼吸,氣道失去對病原微生物的過濾作用、對吸入氣體的濕化作用,可導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纖毛運動減弱等變化,可導致氣道痰液阻塞、肺部感染。
1.3 護理對策 在2014年的臨床護理工作中針對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實施相應的護理對策。首先做好病房環境的清潔、消毒工作,保持室內適宜的溫濕度,定期開窗通風、紫外線空氣消毒。醫護人員進入病房時佩戴口罩、帽子,接觸患者前后規范洗手。進行護理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4]。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略抬高床頭15°~30°,避免嘔吐物、口腔分泌物誤吸。定時幫助患者翻身叩背以促進痰液排出。對氣道堵塞者及時實施吸痰操作。吸痰時動作輕柔,邊吸邊退邊旋轉,避免損傷氣道黏膜。每次吸痰操作持續時間不超過15 s。
加強氣道濕化以保持氣道濕潤狀態,氣管套管口采用雙層無菌鹽水紗布覆蓋。定期經內套管口進行,藥味組成包括0.45%氯化鈉溶液20 mL、α-糜蛋白酶4000 U、慶大霉素8萬U、地塞米松5 mg,氣管內滴藥每3 h/次,每次滴入1 mL。每天進行霧化吸入以促進痰液排出。藥物組成包括沐舒坦15 mg、慶大霉素8萬U、地塞米松5 mg、0.9%氯化鈉溶液20 mL,霧化時間15 min/次,2次/d。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氧氣管道、濕化瓶、濕化水等每天消毒或更換。盡量縮短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藥物的使用時間[5]。
每天進行2~3次口腔護理,采用雙氧水、無菌生理鹽水等清洗口腔,防止口腔內細菌大量繁殖而引起肺部感染。及時補充能量和蛋白質,通過鼻飼給予飲食,必要時給予靜脈營養支持以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力。
對重癥顱腦損傷者加強觀察,并結合實驗室檢查手段,一旦確定發生肺部感染,應適當延長霧化吸入時間和次數,并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進行靜脈滴注,以迅速控制感染癥狀[6]。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錄入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χ2檢驗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14年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并發肺部感染是引起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重視避免肺部感染的發生,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有無呼吸困難、咳嗽、膿痰等感染癥狀,及時聽診肺部羅音,抽血檢測各項生化指標,留取痰液標本進行痰培養等,以便及時發現肺部感染,并給予相應的抗感染治療。
本研究分析發現,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是發生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吞咽反射下降、既往有吸煙史、藥物原因、營養狀況差、氣管切開等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針對這一情況,本院在2014年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實施相應的護理對策,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由2013年的54.11%下降至2014年的27.17%;死亡率由2013年的11.76%下降至2014年的3.26%。這一結果提示,在臨床工作中實施相應的護理對策可降低肺部感染風險,改善患者預后。

表1 2013年和2014年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死亡率比較[n(%)]
[1] 李昌媛.32例重型顱腦損傷并發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8):101-102.
[2] 王芳.重度腦外傷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和護理對策[J].亞太傳統醫藥,2011,7(7):198-199.
[3] 居興云,王紅梅,陳志剛.重型顱腦損傷并發肺部感染30例原因分析及早期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6):90-91.
[4] 季文英,項賢美,張青麗.重型顱腦損傷并發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9):813-814.
[5] 王秀紅.重型顱腦損傷并發肺部感染的原因和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17):2822-2823.
[6] 周國仙,高煥新.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術后37例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0):50-5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3.076
湖北 432000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院 (曾亞珍 肖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