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星
銅綠假單胞菌β-內酰胺酶的檢測及耐藥性分析
周 星
目的 探討銅綠假單胞菌β-內酰胺酶的檢測及耐藥性分析。方法 抽取銅綠假單胞菌株123株,對其展開體外藥敏試驗,對耐藥率進行統計,而后對β-內酰胺酶進行檢測,對比分析β-內酰胺酶陽性與陰性菌株的耐藥率。結果 經統計發現,本組123株銅綠假單胞菌株中,檢出產金屬β-內酰胺酶菌株26株,陽性率為21.14%;金屬β-內酰胺酶陽性菌株對頭孢哌酮、頭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他啶、哌拉西林、頭孢吡肟、亞胺培南的耐藥率分別為100.00%、100.00%、73.08%、26.92%、69.23%、76.92%、100.00%、80.77%、100.00%,均明顯高于金屬β-內酰胺酶陰性菌株的30.93%、63.92%、10.31%、8.25%、1.03%、21.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銅綠假單胞菌對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存在明顯耐藥性的主要機制為產金屬β-內酰胺酶,因此臨床用藥過程中,及時展開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的意義重大,能夠有效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減少耐藥性的發生。
銅綠假單胞菌;β-內酰胺類抗生素;合理用藥;耐藥性
臨床上檢測到的銅綠假單胞菌屬于條件致病菌的一種,可對人體的各個系統產生感染,其具有相對復雜的耐藥機制,從而使其成為現階段臨床上所面臨的嚴峻考驗。曾有研究指出,金屬β-內酰胺酶的產生是銅綠假單胞菌對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存在明顯耐藥性的主要機制,從而使得臨床用藥治療的難度增加[1]。在臨床抗菌治療的過程中,對病原菌的耐藥性進行了解對于臨床合理用藥,改善療效,降低耐藥性等均具有重要意義[2]。本次研究中出于對銅綠假單胞菌β-內酰胺酶的檢測及耐藥性進行分析探討,為今后的臨床治療工作中合理用藥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的目的,對123株銅綠假單胞菌株的耐藥性以及產金屬β-內酰胺酶情況進行了檢測分析,現匯報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到的123株銅綠假單胞菌株,菌株來源于本院收治的臨床確診的門診以及住院患者的痰液、膿液、分泌物、引流液以及尿液標本。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對收集到的123株銅綠假單胞菌株展開體外藥敏試驗,對耐藥率進行統計,而后對β-內酰胺酶進行檢測,對比分析β-內酰胺酶陽性與陰性菌株的耐藥率。
1.2.2 藥敏試驗 研究中藥敏試驗采取K-B法,實驗操作依照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協會2011年的標準[3]進行,并對藥敏結果進行判斷。
1.2.3 金屬β-內酰胺酶的檢測 β-內酰胺酶檢測采取紙片協同法進行,金屬離子與乙二胺四乙酸絡合可使金屬酶失去活性,依據該特性,將待測菌株制備成0.5麥氏單位的菌液,將其均勻的涂布在M-H瓊脂平板上,并將2張亞胺培南紙片貼在平皿上,紙片之間的距離為2 cm,在其中1張亞胺培南紙片上加入5 μL的EDTA,結果判斷陽性標準:含EDTA的亞胺培南紙片的抑菌圈直徑相對于亞胺培南紙片增加6 cm,也就是表示該菌株可以產金屬酶。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β-內酰胺酶檢測結果 本組123株銅綠假單胞菌株中,檢出產金屬β-內酰胺酶菌株26株,陽性率為21.14%。
2.2 藥敏試驗結果 研究中對銅綠假單胞菌對臨床常用的
12種抗菌藥物的耐藥性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銅綠假單胞菌對氨曲南、慶大霉素、頭孢哌酮的耐藥率超過了40%,而對頭孢曲松的耐藥率則超過了70%,銅綠假單胞菌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頭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則不足30%。見表1。
2.3 β-內酰胺酶陽性與陰性菌株藥敏試驗結果對比 金屬β-內酰胺酶陽性菌株與陰性菌株對頭孢哌酮、頭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他啶、哌拉西林、頭孢吡肟、亞胺培南的耐藥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氨曲南、慶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比較,差異
銅綠假單胞菌為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條件致病菌,研究發現,銅綠假單胞菌可以誘發機體多系統、多臟器、多部位的感染。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在呼吸科多數老年患者的體質虛弱,存在慢性疾病基礎,抵抗力較低,因此多長期住院治療,從而導致患者機體的微生態失衡,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這就為銅綠假單胞菌的生長和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4]。曾有文獻報道,銅綠假單胞菌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性明顯,經研究發現,其可能與其產金屬β-內酰胺酶有關[5-6]。本次研究中出于對銅綠假單胞菌β-內酰胺酶的檢測及耐藥性進行分析探討,為今后的臨床治療工作中合理用藥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的目的,對我院收集到的123株銅綠假單胞菌株的耐藥性以及產金屬β-內酰胺酶情況進行了檢測分析,結果發現,銅綠假單胞菌對氨曲南、慶大霉素、頭孢哌酮的耐藥率超過了40%,而對頭孢曲松的耐藥率則超過了70%,銅綠假單胞菌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頭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則不足30%;123株銅綠假單胞菌株中,檢出產金屬β-內酰胺酶菌株26株,陽性率為21.14%,并且金屬β-內酰胺酶陽性菌株與陰性菌株對頭孢他啶、頭孢吡肟、頭孢哌酮/舒巴坦、亞胺培南、哌拉西林、頭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頭孢哌酮的耐藥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氨曲南、左氧氟沙星、慶大霉素的耐藥率比較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7-8],由此證實了,銅綠假單胞菌對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存在明顯耐藥性的主要機制為產金屬β-內酰胺酶,因此臨床用藥過程中,及時展開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的意義重大,能夠有效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減少耐藥性的發生。
[1] 余廣超,徐霖,袁廣卿,等.亞胺培南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的金屬β-內酰胺酶檢測[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1,36(3):223-225.
[2] 張娟,葉聰秀,曹開源,等.耐碳青霉烯類銅綠假單胞菌金屬β-內酰胺酶基因檢測及其與整合子的關系研究[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3,38(9):705-710.
[3] 陳東科,孫長貴.實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與圖譜[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99-102.
[4] 張淑明,馬國賢,李曉輝,等.2011年本院銅綠假單胞菌分布及耐藥情況分析[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2,28(9):650-652.
[5] 屠涌濤,肖美英,糜祖煌.一組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相關基因的樣本聚類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9):1515-1517.
[6] 周志慧,呂芳芳,周建英,等.中國部分地區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及主要β-內酰胺酶基因型分布[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0, 28(10):577-581.
[7] 王紹志,柴連海,張勇,等.ICU患者感染銅綠假單胞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性機制分析及檢測方法評價[J].中國急救醫學,2015,25(6):510-513.
[8] 楊艷,王厚照,張玲,等.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及β-內酰胺酶耐藥基因的研究[J].微生物學雜志,2015,18(4):62-66.
湖南 411400 湘鄉市人民醫院檢驗科 (周星)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123株銅綠假單胞菌株藥敏試驗結果統計
抗菌藥物敏感(n)敏感率(%)耐藥(n)耐藥率(%)氨曲南7056.915343.09慶大霉素7157.725242.28頭孢哌酮6754.475645.53頭孢曲松3528.468871.5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476.422923.58阿米卡星9879.672520.33頭孢哌酮/舒巴坦10484.551915.45頭孢他啶8266.674133.33左氧氟沙星8065.044334.96哌拉西林7863.414536.59頭孢吡肟7863.414536.59亞胺培南9778.862621.14
表2 β-內酰胺酶陽性與陰性菌株藥敏試驗結果對比[n(%)]
抗菌藥物金屬酶陽性(n=26)金屬酶陰性(n=97)χ2值P值敏感耐藥敏感耐藥氨曲南15(57.69)11(42.31)55(56.70)42(43.30)0.00820.3982慶大霉素14(53.84)12(46.16)57(58.76)40(41.24)0.20310.4412頭孢哌酮0(0)26(100.00)67(69.07)30(30.93)39.44510.0212頭孢曲松0(0)26(100.00)35(36.08)62(63.92)13.11270.027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26.92)19(73.08)87(89.69)10(10.31)44.83280.0187阿米卡星19(73.08)7(26.92)89(91.75)8(8.25)5.04840.0421頭孢哌酮/舒巴坦8(30.77)18(69.23)96(98.97)1(1.03)67.88970.0243頭孢他啶6(23.08)20(76.92)76(78.35)21(21.65)28.18950.0194左氧氟沙星15(57.69)11(42.31)65(67.01)32(32.99)0.78300.3287哌拉西林0(0)26(100.00)78(80.41)19(19.59)57.14640.0102頭孢吡肟5(19.23)21(80.77)73(75.26)24(24.74)27.74200.0113亞胺培南0(0)26(100.00)97(100.00)0(0)123.00000.009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