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煒 周利 孟麗娟 李嘯
不同喂養方式對極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胃腸道發育的影響分析
鐘煒 周利 孟麗娟 李嘯
目的 探討不同喂養方式對于極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胃腸道發育的影響。方法 選擇體質量極低的新生兒8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4組,各20例,分別進行單獨使用胃管喂養、胃管喂養加非營養性的吸吮、胃管喂養加撫觸、胃管喂養加非營養性的吸吮與撫觸。觀察和比較不同喂養方式喂養前的胃內殘留奶量、每天排便次數及排便量、出生時及出生后7d和14d的體質量。結果 采用胃管喂養加非營養性的吸吮與撫觸的喂養方式每天胃內殘留的奶量顯著少于其它3組,而每天排便次數和排便量、出生后7d和14d的體質量均顯著大于其它3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胃管喂養加非營養性的吸吮與撫觸的喂養方式有利于極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胃腸道的吸收及發育,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意義。
喂養方式;極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胃腸道發育;非營養性吸吮;撫觸
極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是臨床上常見的非健康新生兒類型之一,其各器官的生長及發育均未成熟,對新生兒的生命健康及正常生活存在很大威脅[1]。此外,極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還存在較多的并發癥,且并發癥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之勢。其中,胃腸道功能障礙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嚴重影響新生兒的營養吸收及身體健康。目前,臨床上對于極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的喂養方式主要包括經胃管喂養及經幽門喂養,并且將兩種喂養方式與非營養學吮吸及撫觸進行結合[2]。本文主要分析和對比4種不同類型的喂養方式對于極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胃腸道發育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萍鄉婦幼保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出生的體質量極低新生兒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3例,女37例。入選標準為:(1)出生時嬰兒的體質量為1~1.5kg;(2)于出生后3d內入院治療。所有研究對象排除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無重要器官并發癥等情況。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4組,分別進行單獨采用胃管喂養(A組)、胃管喂養加非營養性的吸吮(B組)、胃管喂養加撫觸(C組)、胃管喂養加非營養性的吸吮與撫觸(D組),每組20例。其中A組男11例,女9例,胎齡28~36w,平均胎齡(30.5±0.7)w,出生體質量1000~1347g,平均體質量(1216±32)g;B組男10例,女10例,胎齡27~37w,平均胎齡(31.0±0.6)w,出生體質量1050~1413g,平均體質量(1241±42)g;C組男10例,女10例,胎齡28~37w,平均胎齡(30.8±0.9)w,出生體質量1022~1358g,平均體質量(1232±40)g;D組男10例,女10例,胎齡27~36w,平均胎齡(31.1±1.2)w,出生體質量1083~1296g,平均體質量(1203±29)g;4組患兒的性別、胎齡、體質量等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胃管喂養:對患兒進行胃管留置,4組患兒均使用多美滋特別配方奶粉(由丹麥國際營養品公司提供)。所有患兒于入院后2~24h內開始進行胃管喂養,其實喂養量為1mL/次,1次/3~4h。之后每天的喂養量比前1天多2mL,每天在增加奶量的時候要觀察喂養是否耐受。
撫觸:將患兒放在溫度適中的房間里,擦適量的潤膚油,從前額到下頜、頭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的順序進行撫觸。在進行腹部撫觸的時候,用掌心接觸腹部,以臍為中心進行順時針由內往外進行撫觸。每天撫觸3~4次,每次15min左右。如果患兒出現腹脹癥狀時,可以適當延長撫觸的時間。在撫觸的時候應該注意觀察患兒是否出現不適的癥狀,例如哭鬧、膚色變化等情況。
非營養性吸吮:對胃管喂養的患兒在胃哺的間歇進行吸吮,吸吮未開孔橡皮奶嘴10分鐘。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進行數據統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喂養方法對體質量極低的新生兒體質量的影響 4組患兒出生時體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出生后7d體質量對比顯示,胃管喂養加非營養性的吸吮與撫觸的體質量增加幅度最大,為(1386.88±38.46)g,顯著高于其它3組的體質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生后14d體質量對比顯示,胃管喂養加非營養性的吸吮與撫觸的體質量增加幅度最大,為(1492.55±42.64)g,顯著高于其它3組的體質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喂養的方法對體質量極低的新生兒體質量的影響(x±s,g,n=20)
2.2 不同喂養的方法對體質量極低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的影響 單獨胃管喂養的殘留奶量最多,為(0.85±0.52)mL/ d;排便的次數最少,排便量最少,且胎糞排盡時間最長,為(2.85±0.85)d。胃管喂養加非營養性的吸吮與撫觸的殘留奶量最少,為(0.56±0.36)mL/d,排便次數最多,排便量最多,且胎糞排盡時間最短,為(1.11±0.68)d。見表2。

表2 不同喂養方法對體質量極低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的影響(x±s,n=20)
極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是臨床上常見的非健康新生兒類型之一,其各器官的生長及發育均未成熟,對新生兒的生命健康及正常生活存在很大威脅。此外,極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還存在較多的并發癥,且并發癥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之勢。其中,胃腸道功能障礙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嚴重影響新生兒的營養吸收及身體健康[3]。因此,尋找最佳的喂養方式對極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的胃腸道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非營養性吸吮(NNS),即對極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在胃管喂養基礎上給予安慰奶頭進行吸吮。NNS能幫助新生兒構建有節奏的吞咽和吸吮模式,從而減少胃管喂養引起的吞咽和吸吮功能減弱甚至消失。此外,其能使迷走神經變得更加興奮,從而調節了胃腸內的調節肽的量,引起胃腸道進一步發育成熟,加快新生兒的生長[4]。
撫觸是指在柔和音樂的環境下,對嬰兒進行溫和的感官刺激,同時與其進行親切的交流。撫觸可顯著提高嬰兒的胰島素和胃泌素水平,增加新生兒對營養的吸收利用,加快體質量的增加。撫觸能加快釋放新生兒體內的內啡肽,使生長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的分泌增加,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此外,撫觸可直接對胃腸道進行刺激,加快胃腸道蠕動,顯著增加排便次數和排便量,減少腹脹和便秘的發生[5]。
非營養性吸吮與撫觸同時應用于極低體質量新生兒時,研究者認為能明顯增加體質量增加,胎糞排盡時間明顯縮短,排便量及次數明顯增多,與本文研究一致[6]。本文研究中,采用胃管喂養加非營養性吸吮與撫觸的喂養方式每天胃殘留奶量顯著少于其它3組,而每天排便次數和排便量、出生后7d和14d的體質量均顯著大于其它3組。本文主要探討了非營養性吸吮與撫觸對極低體質量新生兒胃腸道發育的影響,但對于出生兩周內的胃腸道功能不成熟的極低體質量新生兒,不能耐受胃管喂養,應進一步探討靜脈營養或早期微量喂養等營養方式[7-8]。
綜上所述,采用胃管喂養加非營養性吸吮與撫觸的喂養方式有利于極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胃腸道的吸收及發育,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意義。
[1] 郭芳,朱進秋,羅維真,等.擠壓臍帶胎盤輸血方法對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影響[J].臨床兒科雜志,2015,33(3):211-213.
[2] 朱海濤,鄭珊,李季蘭,等.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手術治療結果分析[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5,36(2):95-99.
[3] 邢小芳.綜合護理措施干預對喂養不耐受的早產低體重新生兒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0):2660-2662.
[4] 鄒菊梅,陳小紅,李岸群.非營養性吸吮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的臨床應用[J].西部醫學,2014,26(10):1399-1401.
[5] 錢愛玉,艾雅琴.按摩撫觸對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1(2):391-392.
[6] 陳秀麗,鐘奎英,魏賢嬌.極低出生體重兒給予重力喂養及非營養性吸吮并結合新生兒撫觸護理干預方法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7):105-107.
[7] 張連紅,熊麗.靜脈營養對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藥,2015,25(7):742-745.
[8] 李公利,侯曉,周立.極低出生體質量兒早期經口微量喂養的臨床研究[J].中國綜合臨床,2014,30(1):88-9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9.057
江西 337000 萍鄉婦幼保健院住院部新生兒科 (鐘煒 周利 孟麗娟 李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