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麗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混合痔術后患者提肛肌訓練中的應用效果
王曉麗
目的 探討品管圈在提高混合痔術后患者提肛肌訓練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80例混合痔切除術患者為對象。以是否采用品管圈活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開展品管圈活動,比較2組提肛肌的訓練依從性、尿失禁、術后恢復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提肛肌訓練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尿失禁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尿失禁持續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以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疼痛、焦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品管圈活動有利于提高混合痔手術患者提肛肌訓練依從性,減少術后尿失禁發生。
品管圈活動;混合痔;提肛肌訓練;尿失禁
混合痔是老年男性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切除術是混合痔治療的主要手段。近年來,隨著微創醫學發展,經尿道混合痔等離子電切術以其創傷小、恢復快、療效確切等優點,在混合痔增生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1]。但術后尿失禁是混合痔切除術后比較常見的并發癥,與手術創傷、氣囊尿管牽拉壓迫、感染等因素有關。尿失禁不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使患者對手術療效產生懷疑,降低了手術治療的依從性。肛提肌訓練有助于降低尿失禁發生率[2]。為提高混合痔切除術患者肛提肌的訓練效果,本研究實施品管圈活動,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皖西衛生職業學院附屬醫院肛腸科
2013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混合痔切除術患者為對象。納入標準:(1)術前均明確診斷為混合痔增生;(2)均履行知情同意手續;(3)術前無需持續導尿及膀胱造瘺;(4)主要臟器功能正常;(5)無凝血功能障礙、貧血及惡液質;(6)無下尿路外傷史,無神經源性膀胱病史;(7)均無認知障礙,意識清楚,具備配合治療的能力;(8)基礎體溫36℃~37℃。排除標準:(1)合并認知功能障礙及有精神障礙個人史及家族史患者;(2)泌尿系統感染;(3)精神病、神經病史,聽力障礙;(4)免疫系統嚴重疾病意者;(5)惡性腫瘤;(6)心、肝、腎、循環、呼吸、神經、代謝等方面的功能嚴重紊亂者;(7)術前1個月服用激素或止血藥者。年齡60~82歲,平均(71.5±12.8)歲。病程7個月~10年,平均(5.2±2.3)年。術前混合痔癥狀評分(IPSS) 16~29分,平均(22.4±6.2)分。混合痔大小分度為:Ⅰ度增生19例,Ⅱ度增生25例,Ⅲ度增生24例,Ⅳ度增生12例。按照是否采用品管圈活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2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QCC活動的實施
1.2.1 成立QCC 首先對本科的護士進行QCC相關知識培訓,重點為QCC的統計手法、活動開展方法、參加人員的注意事項以及圈長應具備的條件等。培訓結束后組織考核??己撕细竦淖o士可進入QCC。品管圈包括10名護士,所有組員均自愿參加,由圈員民主選出普外科??平M長任圈長,護士長任輔導員。剩余8名護士在圈長的組織下開展QCC的活動。通過投票確定圈名。
1.2.2 選定活動主題 開展QCC活動會議,采用頭腦風暴法,每位圈員提出1個候選題目,經過全體討論,根據上級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打分,確定主題。主題最后確定為:“提高患者的肛提肌訓練的積極性和依從性”,本次品管圈活動于2014年開始,開展時間為2014年1月~2014年6月。每2周1次,每次1~2h,在每周一的下午進行。
1.2.3 選題理由 對患者肛提肌訓練的評價過程中,發現患者的積極性和依從性不高,訓練效果較差。發現常規護理下,患者肛提肌訓練的依從性為80.0%,存在20%的患者不重視肛提肌的訓練,術后尿失禁的發生率較高,為70.0%,嚴重危害了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
1.2.4 原因分析 通過對患者基本資料、護理的指導訓練方法、角度、態度、行為等多方面調查,并對患者直接觀察、直接提問與家屬溝通的方式進行原因分析。發現患者的病人觀念較為強烈,自我護理意識差,能力也不足。護士在對患者進行護理中,主導地位較強,不注重與患者的溝通和健康教育。
1.2.5 設定目標 將患者的提肛肌的訓練依從性提高到90%以上,尿失禁的發生率控制在40%以內,護理滿意度提高到95分以上。
1.2.6 對策擬定 實施責任負責制,每位護士負責5~8個患者,實施患者的肛提肌訓練指導?;颊呷朐寒斕鞂颊唛_展肛提肌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提肛提訓練目的、重要性以及預期效果,向患者耐心講解尿失禁是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提肛肌訓練能夠有效減少和減輕尿失禁的發生,消除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獲得患者和家屬的理解同意后,指導患者進行提肛肌訓練[3]。訓練時指導患者選取舒適體溫,囑患者自然放松,深吸氣的同時主動收縮肛門,收縮持續時間約為10s,然后放松,100次為1組,每天訓練4次[4]。時間定位每天的8:00、12:00、16:00、20:00,由責任護士督促進行,訓練過程中多鼓勵患者,列舉成功病例,增強患者訓練的信心。訓練結束由護士采用肛檢的方式檢查患者的訓練結果[5]。術后以同樣的方式指導患者進行訓練,訓練的次數、時間根據患者的耐受而定,連續訓練到患者尿失禁的情緒緩解為止。
1.2.7 完善階段 圈內每月召開圈會1~2次,由圈內人員匯報QCC的開展情況,并共同討論活動開展中遇到的問題,商議解決的辦法。同時在中心內進行定期培訓和考核,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整改,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提肛肌的訓練依從性、尿失禁的情況、術后恢復情況(疼痛、焦慮評分以及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其中,(1)提肛肌的訓練依從性:由專業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訓練的情況進行評定,內容包括對訓練有無積極性、主動配合程度、有無放棄訓練的舉動、有無抵觸情緒、護士及家屬的鼓勵對否對患者產生效果,每個方面0~10分,滿分為50分。(2)尿失禁情況:包括尿失禁的發生率以及尿失禁的持續時間。(3)疼痛程度均采用視覺模擬尺(visual analogue scle,VAS)進行測評,尺上有10個刻度,評分0~10分,讓患者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在刻度上進行劃線,0分為無焦慮或疼痛,10分為非常焦慮(疼痛)。(4)住院時間。(5)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度護理過程及結果進行調查,共20個項目,5級評分,滿分10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提肛肌訓練的依從性、尿失禁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提肛肌訓練的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尿失禁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尿失禁的持續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提肛肌訓練的依從性、尿失禁情況比較
2.2 2組患者術后恢復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疼痛、焦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及護理滿意度比較(x±s)
尿失禁是混合痔術后比較常見的并發癥,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和經濟負擔,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延長了患者住院時間。尿失禁的發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6-7]:⑴老年患者本身盆底肌松弛,加之術前混合痔增生長期壓迫,導致尿道括約肌的阻力不足;有研究報道,混合痔增生患者術前有50%~80%存在逼尿肌不穩定現象。⑵術中操作不當,損傷了尿道外括約肌和遠端尿道平滑肌纖維,降低了尿道括約肌的收縮力。⑶混合痔切除術不僅消除了梗阻,同時亦使尿道閉合壓下降,功能性尿道縮短,容易出現術后尿失禁。
對于混合痔手術的患者進行提肛肌訓練能夠保持有細小的尿道收縮,提高患者盆底肌肉的張力,增加尿道關閉功能,使尿道始終保持高于膀胱內壓的阻力而達到控制排尿的目的?;颊咝g前和術后的積極性和依從性,對于促進術后創面面炎癥水腫吸收、恢復受損的尿道括約肌張力、降低術后尿失禁的發生率意義重大。因此,必須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肛提肌訓練的積極性和依從性[8]。QCC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護理管理方法,是指相同的工作單位或工作內容相關的人員,自動自覺自發地組合起來,利用集體智慧來發現的問題,分析原因,集思廣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的一種管理方法,對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具有積極意義[9]。近年來,有研究將品管圈活動運用到護理工作中,能增強護士的主動性和責任感,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護理滿意度[10-11]。也有研究報道,品管圈活動可明顯降低患者術后康復訓練執行缺失率,增強患者參與術后康復訓練的主動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2]。
本研究將品管圈活動應用于提高混合痔患者提肛肌訓練的護理中,結果發現,其提高了患者訓練的依從性,改善了術后尿失禁的情況,減輕了患者因尿失禁帶來的焦慮和痛苦,促進患者的康復,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常規護理(P<0.05)。品管圈活動的實施中分析了發生問題的原因,設定了努力的目標,并制定對策實施以及進行效果評價,有效實現了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責任護士的一對一護理,既提高了護士的責任心,又讓護士將時間還給患者,保證了護理的時效性。
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有利于提高混合痔手術患者提肛肌的訓練依從性,減少術后尿失禁的發生,值得在臨床中推廣運用。
[1] 向昌橋.四妙湯治療濕熱下注混合痔術后并發癥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4,28(8):36-38.
[2] 張保峰.PPH應用于環狀混合痔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 2014,28(25):43,45.
[3] 朱小舟,林燕,陳賢慧,等."品管圈"活動在骨科無痛病房工作模式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10):1748-1749.
[4] 崔亞珍,錢進霞,成婷婷.品管圈在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20):3066-3067,3069.
[5] 李紅,何梅,譚君,等.品質管理圈活動在減少維持性透析患者急診透析次數中的應用[J].華西醫學,2014,29(10):1939-1942.
[6] 賈菲,李國棟,李峨,等.祛毒中藥用于混合痔術后的臨床療效評價[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66(3):213-216.
[7] 趙權,陳國鋒,賴添武,等.分區剝扎斷橋縫合術結合中藥坐浴治療環狀混合痔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2):92-93.
[8] 黃琪,程泓,李巧鈴,等.環狀混合痔的手術治療概況[J].社區醫學雜志,2014,12(11):7-9.
[9] 宋丹,孟凡菲,張晶.品管圈在改善ICU醫護人員手衛生現狀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4,29(10):1292-1294.
[10] 洪麗雅,蔡碧蘭,鄭美瑜.品管圈活動在提高硬式內鏡清洗合格率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0):104-106.
[11] 苑景,劉新明.品管圈理念在手術室醫療耗材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2):5704-5706.
[12] 陳慶麗,秦超,解修園,等.應用品管圈提高患者出院電話回訪滿意度[J].江蘇醫藥,2014,40(21):2669-267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9.080
安徽 237000 皖西衛生職業學院附屬醫院,六安市第二人民醫院肛腸科 (王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