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幫
摘 要:根據多年教學實踐,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在教學中,若能恰當地使用教學方法,使語文課堂多一些詩詞文化的氣息,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陶冶學生的情操。
關鍵詞:語言;情感;意境;想象;修辭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7-0230-3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48
在實踐的基礎上,加強對詩詞的教學,在目前的形勢下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大多數學生對古典詩詞中的意境美、情感美、語言美、意象美都無法體會到其之所以美的原因。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更好地貫徹課標要求,更高效地實施古典詩詞教學,就成了亟待探討的問題。
一、反復朗讀,品味詩詞的語言美
現行的各種版本的教材里,古典詩詞是重頭戲,尤其北師大版的教材,一個單元安排十幾篇,更彰顯了編排者的意圖。那么,如何教授這些詩詞呢?讀是基本的,如何讀才能領會詩詞的藝術魅力,這就成了教學的關鍵。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尤其詩詞,更是語言的藝術。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美,對于理解古詩的思想內容和寫作藝術,以及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反復朗讀,直到朗朗上口,才能品味出詩詞音樂美,尤其是唐詩的平仄音節,配上音樂,帶著感情大聲朗讀,聽起來鏗鏘悅耳,抑揚頓挫。在這種富有韻律的節奏感中,語言文字的藝術魅力,自然而然就顯示出來了,可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鳴。
二、咬文嚼字,品味詩詞的思想情感美
教師要教給學生品讀詩詞的方法和策略。不能老師在講臺上講得眉飛色舞,完了學生還是不知道詩詞怎么樣來品讀。品讀詩詞,就是要通過關鍵的詩詞名句,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所集中的地方,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去接觸感受作者的內心,與先輩們鮮活的心去碰撞,激起心靈的火花。當我們誦讀“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時,看到的是錚錚鐵骨的易安居士,而不是“人比黃花瘦”的李清照。通過這樣的對比,其人其情,立體地呈現了出來;當我們吟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想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所在,民族魂所在,民族精神所在;當我們低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時,看到的是一顆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當我們高唱“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時,心中定會激情昂揚,揚帆奮進。當我們吟唱“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時,看到的是一個矗立天地之間,偉岸而凜然不懼的一代名臣的形象,想到的是這樣一個個頂天立地的漢子撐起的中華民族的不朽魂靈。每當讀到這些感人肺腑的詩詞句的時候,我們的血液就不得不沸騰,心臟不得不膨脹,豪邁之氣由胸中油然而生。教師要教育學生從這些詩詞中汲取精神營養,譜寫自己美好的青春篇章。
詩詞里的情感世界,教師要認真地去分析,認真地去教育學生,讓他們真正明白詩詞的情感世界,走進詩人詞人的內心世界,體會藝術情感美。
三、精雕細琢,分析詩詞的想象美
沒有想象就沒有文學藝術,這是至理名言。文學作品一旦缺失了想象力,那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力,所以一個優秀的作者一定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反反復復的強調這一點,為學生的文學夢想奠定堅實的基礎。
由具體的實物出發發揮作者的天分,極力給人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畫面。比如春天來了,草長鶯飛是很正常的事情,一般的景物入眼人們通常會說:“啊!真好!真美!”在善于思考的作者那里就不是簡簡單單的贊嘆一番了事,他們往往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挖掘出與常人不同的藝術內容來。白居易看到一年一度的草又冒出土了,他就吟哦“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們的眼前立馬就出現熊熊的大火燃燒的場面,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在人們的潛意識當中,就成了催生春草的使者,而真正改朝換代的則是綿綿不斷的春風,他們把枯黃的草借助東風一掃而盡,把嫩綠的草芽齊刷刷催出地面,讓人看了心生無限的力量,春天的希望就在這草芽里,生命的頑強也在這稚嫩的草芽里,不管以后的路途有多么艱難,心中的希望是不滅的,就像這春天的綠草一樣,蓬勃發展,不畏艱險,任何阻力都無法擋住生命前進的腳步。這是一種力量,一種無所畏懼的力量,人類正是在這種力量的推動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如何把古典詩詞的精華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從中汲取營養,健康成長,就是教師要研究的課題。要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在古典詩詞的殿堂里徜徉,欣賞詩詞的意境美,體會文學作品的內在美。通過詩詞的熏陶,讓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為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