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濤
摘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新課標的基本目標之一,也是教師要幫助學生開啟的心靈之旅。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探究能力。提倡家校共建閱讀空間,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
關鍵詞:良好氛圍;探究能力;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4-0230-3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115
閱讀始終貫穿整個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在表面上直接影響到寫作水平和語文教學質量,而從深層次來講就是能不能在閱讀中擦出思想的火花,讓自己的人格魅力綻放光彩。下面就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營造良好閱讀氛圍,家校共建自由閱讀空間
教師不要讓閱讀帶有強烈的功利色彩,只為成績和考試服務,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一點點地被消磨掉。在班級和學校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更能讓學生的情緒在閱讀中產生共鳴,陪伴學生度過一段美妙時光,品味出與古今偉人心靈對話樂趣。它會帶領學生面對內心,面對生命,更是提供智慧、撫慰和解決問題之道。然而閱讀習慣從來不只是在學校教師的督促下養成的,它和學生的家庭環境,父母的習慣有著很大的聯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在提倡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時,更要倡導家長要做到用心陪伴與引領。一些學生表示他們熱愛閱讀也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一個家庭如果能在父母的帶領下耳濡目染,那學生的閱讀興趣會受到極大地促進和尊重。例如:五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的主題是走進偉大領袖毛澤東,感受他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在教授這組課文時,我提前布置和家長搜集整理并閱讀關于毛澤東的故事和詩詞,由于學生對毛澤東了解的不是很多,而學生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都參與進來,為學生推薦關于毛澤東的文章和故事,這樣家長和學生一起走進偉人,重溫偉人的風采。同時也掀起了一股閱讀毛澤東詩詞的浪潮。家庭的支持促進了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提高學生的閱讀探究能力,做能獨立思考的個性學生
獨立思考是一個現代人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必備條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提高學生的閱讀探究能力,自然就應該把學生的個性釋放出來。我們圖書館里收藏了很多濃縮版的名著,也鼓勵學生借閱。但是個人認為這些為中小學生量身定制的書籍,只保留了故事框架和基本情節,大量細節、對話和心理描寫被刪除。學生習慣了看梗概,在閱讀課文時也習慣了先總結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如果拿掉了最優美的文字和最值得回味的細節,孩子們沒有機會讀到原汁原味的作品,總結中心思想千篇一律,就沒有了學生對文本的真正的思考。長此以往,也就使學生喪失了對閱讀的個性體驗和深入思考。
提升學生的閱讀探究能力,離不開良好課外閱讀的奠基。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一些書籍,以供課外閱讀訓練所用。在課外閱讀訓練中,學生應做到多種感官并用,才能在閱讀中獲取最大效益。這就要求在閱讀的時候要對感受獨特深刻的語句或者詞匯進行簡單的標記,并在一旁做出批注,讀后的一些所想所感,心靈的觸動等,都可以寫下來,日后與同學老師交流,隨著時間的積累,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有所提高。例如,我每次在教學中都會讓學生在了解文章后談談哪些句子對你觸動最大?哪些句子感受最深?再和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感受,這樣增長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閱讀方式多種多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掌握閱讀的方法就會事倍功半,所以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引導學生掌握進行閱讀的方法、步驟。
在進行閱讀課文教學時,我常指導學生先做到:初讀和精讀。所謂的初讀是指讓學生初讀全文,感知全文,對課文有一個總體認識,形成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精讀是讓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根據課文要求,深入理解課文,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而在這兩種閱讀方法時,我還經常用兩種朗讀方式達到我所希望的教學效果,那就是朗讀和默讀。朗讀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能集中注意力更能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比如在教授《狼牙山五壯士》一課中,文章最后五壯士跳下懸崖時壯烈豪邁的口號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在課上我讓學生齊讀感受口號的壯烈豪邁,這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如果說朗讀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那么默讀就是要求學生安靜下來閱讀思考,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只有在默讀時學生的思緒才會飛揚,才會發現文字的奇妙,才能讓學生在安靜的思考中與作者的心靈共舞。
總之,閱讀的作用在于能打動人心,使閱讀真正成為一種深刻而愉悅的體驗,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自己、塑造自己,是我們作為語文教師的重任。只有經過我們用心的思考和不斷地探索,才能尋求到更加適合學生發展、更適合教育發展的方法。閱讀能力的培養值得我們每一個教師反思,但愿閱讀教學會開辟出一片新天地,發現新模式、新方法。
[責任編輯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