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感慨,不愿意錯過孩子成長的每一天,尤其是他們出生后的頭一兩年,因為一不小心你就會錯過孩子的第一個注目、第一次微笑、第一聲呼喚……
寶寶出生的第一周,就已經能夠認得父母的聲音,懂得依賴父母了;到了第三周,父母抱著寶寶時,他們會自己蜷縮在父母懷里,根據父母的臂膀和懷抱來調整自己的姿勢;在第六周,寶寶會微笑了;第八周時,寶寶頸部的肌肉變得強壯了一些,他們可以將頭抬起45°并趴著玩一小會兒了;到了第十周,寶寶就可以從一群人當中認出父母的臉來……
在寶寶日新月異的變化中,新手爸媽常常手忙腳亂。撫育寶寶并非只是給他們喂奶、幫他們穿衣、洗澡、換尿布而已。還需要滿足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其他要求,如對親密關系和愛的需求,對外界不同刺激的好奇等等。因此,除了讓寶寶吃飽穿暖睡足,父母還需要在小細節上花心思,讓寶寶能夠更好地成長。
例如,寶寶剛出生時,只能看清楚二三十厘米以內的東西,所以媽媽應該利用哺乳這個近距離接觸寶寶的時機好好與寶寶溝通。應該在安靜的環境中哺乳,并將注意力集中在寶寶身上,不要一邊哺乳一邊和旁人說話。哺乳時,可以輕拍寶寶,對寶寶輕聲說話或者唱歌。不要認為這么大的寶寶只會吃、睡、拉。其實,他們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學習關于這個世界的一切。越是與父母親密的寶寶,學習得越多越快。而寶寶在吃東西時,更是建立母嬰親密關系的最好時機。
有父母認為寶寶太小的時候,沒有必要對寶寶說話。其實父母的語言和聲音能夠刺激寶寶的大腦發育。相比父母不怎么跟他們說話的寶寶,經常聽父母說話的寶寶,在2歲時,單詞量會增加兩倍。因此,從寶寶剛出生,家長就應該多跟寶寶說話。說話的方式既不能像與其他成人說話一樣,也不能夠用全都是疊詞的嬰兒語言。選用的詞語應該盡量簡單,但是要說完整的句子。盡量用唱歌一樣的音調與寶寶說話,發音要清楚,可以緩慢一些,最好讓寶寶可以看到你的嘴型。
諸如此類的育兒小技巧還有很多。父母需要提前知道,寶寶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在成長的每個節點有什么不同的需求,這樣才能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適當推寶寶一把,而不是拖寶寶成長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