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羅學剛+汪飛



摘要:采用土壤理化性質分析研究方法,比較竹絲和椰糠的理化性質,并對竹絲生長障礙因素進行分析和調節。結果表明,竹絲的容重、比重與椰糠相似,總孔隙度為87.06%,持水能力為368.65%,都處于理想基質的范圍內;竹絲的水分特性曲線與椰糠相似;竹絲的堿緩沖性能優良,酸緩沖性能中等;竹絲的pH值為4.39,偏低,加入2~4 kg/m3 CaCO3粉對竹絲進行調節,可將其pH值調節到適用范圍內,并且pH值穩定;竹絲的EC值為 1.02 mS/cm,處于理想基質的適用范圍內;竹絲的肥力和礦質元素含量低于椰糠,作為基質使用需要添加更多的肥料和礦質元素。竹絲經過適當的調節,可以作為有機栽培基質。
關鍵詞:廢棄物;竹絲;椰糠;栽培基質;理化性質
中圖分類號: X70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4-0467-04
隨著我國無土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栽培基質作為無土栽培技術的基礎,成為研究和開發的重點,其中有機栽培基質營養含量能為植物生長提供足夠的養分,并且來源廣泛、價格低廉,不僅解決了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變廢為寶,實現了資源再利用成為無土栽培的研究熱點[1]。目前,椰糠纖維以其優良的理化性質,已在全球范圍內逐步代替泥炭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有機栽培基質。由天然的椰槺粉末及椰殼塊按比例混合壓縮制成的植生袋,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基質栽培形式,便于運輸和推廣,是未來設施農業的發展趨勢。
目前,市面上超過90%的植生袋是椰糠經脫鹽和高溫消毒處理后壓縮而成。我國椰子種植地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部分地區[2],其中海南省的椰子種植面積約占全國椰子種植面積的99%。椰糠產地過于集中,使得以椰糠作為栽培基質大大提高了生產成本,以四川地區為例,購買海南椰糠的成本為3 200元/t,且椰糠本身基本不具備肥力,不利于無土栽培的發展,從基質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來,就地取材,開發新型有機栽培基質勢在必行。
竹纖維具有優良的導濕性和壓縮回彈性[3],適合作為植生袋的基質材料。中國竹子廣泛分布在四川省、福建省、湖南省、浙江省等地,總種植面積約530萬hm2,產量約為800萬t,是世界第一竹資源國[4],目前竹材的利用率僅為40%,有約60%的剩余物被廢棄,不僅造成資源大量浪費,而且焚燒等處理方法也造成了環境污染。從經濟角度考慮,以四川地區為例,購買竹的成本僅為1 000元/t(含運費),竹材料及其廢棄物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目前竹纖維主要應用在造紙業、紡織業、復合材料等領域,在無土栽培基質領域未有涉及。
本研究通過對竹絲與椰糠理化性質的比較分析,找出其差異及基質應用障礙因素,并采取相應改良措施,使竹絲基質達到作為植生袋無土栽培基質材料的要求,為實際生產中使用竹絲作為無土栽培基質提供理論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及儀器
試驗材料為竹纖維(四川省宜賓市),以椰糠纖維(海南?。閷φ?。
HZQ-F160型振蕩培養箱,哈爾濱市東聯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GZX-9140型電熱鼓風烘干箱,上海博訊實業有限公司醫療設備廠;AR2202CN型天平,奧豪斯儀器(上海)有限公司,精度0.01 g;ZN-20L型小型粉碎機,北京興時利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80目(0.2 mm)標準篩,浙江上虞市華豐五金儀器有限公司;ECTESTR 11型電導率儀,馬來西亞;PHS-3CW型pH計,上海理達儀器廠;SXW-5-17型陶瓷纖維爐,中國上海實研電爐有限公司;Agilent 7700x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質譜儀,美國安捷倫公司;Vario EL CUBE型元素分析儀,德國元素分析系統公司;AA 700型原子吸收光譜儀,美國鉑金埃爾默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容重、比重、孔隙度的測定 容重的測定采用帶刻度燒杯法,孔隙度的測定采用飽和重力排水法。選取已知體積為3 L(標出3 L線并用小刀鑿以小縫隙)的塑料燒杯,稱凈質量(m1);把自然風干過篩的待測基質裝填入塑料燒杯至3 L線,稱質量(m2);然后將裝有基質的塑料燒杯用2層濕紗布封口,并將所鑿縫隙用防水膠布封住,浸泡在水中24 h后(水位線始終要沒過容器頂部至少2 cm),從水中取出,除去封口膠布,讓3 L線以上水分自由溢出,即為飽和水狀態下質量(m3),并將封口用的濕紗布稱質量(m4);最后用濕紗布包住塑料燒杯后倒置,讓燒杯內的水分(重力水)自由瀝干,稱質量(m5)[5]。
1.2.2 保水性測定 保水性的測試采用高溫法,稱取風干過篩的基質100 g,放入500 mL燒杯中,燒杯口采用2層紗布封口,放入蒸餾水中浸泡24 h(水位線始終要沒過容器頂部至少2 cm),取出燒杯倒置8 h,使重力水自由瀝干,將瀝干后的吸水基質均勻鋪置于直徑為15 cm的托盤(質量為m0)中,稱質量(記為m6)[5],放入80 ℃的恒溫烘箱內,并每隔1 h取出稱質量(記為mi),連續稱重12 h[6]。
1.2.3 pH值、EC值(電導率)的測定及調節 將自然風干過篩的基質與去離子水按體積比1 ∶5進行混合,其中基質150 mL,去離子水750 mL,放入振蕩培養箱中30 min,取出后用保鮮膜封口后靜置24 h,過濾,用pH計和電導率儀分別測定pH 值和EC值[7]。
在竹絲中分別加入用量為0、2、4、6、8、10 kg/m3的 CaCO3 粉,充分混合均勻,裝入自封口塑料袋中,將基質加水充分浸潤達到飽和含水量,將基質放在(25±2) ℃的恒溫培養箱中進行培養,分別在培養后0、2、4、8、12、16、20、28 d用基質與水按1 ∶5混合的飽和浸提法測定pH值[8]。
1.2.4 全氮、全磷、全鉀、有效磷、速效鉀、有機質含量、碳氮比及陽離子交換量(CEC)的測定 全氮含量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全磷含量采用釩鉬酸銨比色法測定;全鉀含量采用HF-HClO4萃取原子吸收法測定[9]。稱取質量為5.0 g的基質,放入坩堝中,再將坩堝置于馬弗爐中,于550 ℃下充分燃燒4 h[10],測定有效磷、速效鉀含量。碳氮比通過元素分析儀進行測定。陽離子交換量(CEC)采用乙酰銨交換法測定[11]。
1.2.5 緩沖能力的測定 稱取自然風干過篩的基質10 g,共25份,置于250 mL錐形瓶中,先加入100 mL去離子水,基質與水質量比為1 ∶10,再向錐形瓶中加入0.1 mol/L HCl溶液0、0.5、1、1.5、2、2.5、3、3.5、4、4.5、5、5.5、6、6.5、7、7.5、8、8.5、9、9.5、10、10.5、11、11.5、12 mL,放入搖床中振蕩30 min,靜置12 h,過濾。用pH計測定并記錄浸提液的pH值[12]。
2 結果與分析
2.1 容重、比重、孔隙度的比較
表1為椰糠、竹絲的容重、比重、總孔隙度、持水能力和氣水比。從表1可以看出,竹絲纖維的容重為0.26 g/cm3,椰糠纖維的容重為0.32 g/cm3,2種材料容重較接近,都處于理想基質0.1~0.8 g/cm3容重范圍內[14],比重值也接近,既有利于植物根系呼吸和透水,也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固定[15]。竹絲的總孔隙度為87.06%,椰糠的總孔隙度為93.94%,一般來說,基質的總孔隙度在54%~96%范圍內最為適宜[16],2種材料總孔隙度都處于此范圍內。竹絲的飽和含水量為 368.65%,椰糠的飽和含水量為371.02%,理想基質的飽和含水量在150%以上,2種材料的飽和含水量都處于較優秀的范圍。竹絲的氣水比為0.16,而椰糠的氣水比僅為0.07,一般來說,基質材料的氣水比為1 ∶(2~4)最為適宜[17],二者氣水比都偏小,但竹絲的氣水比更接近理想范圍。
2.2 保水性能分析
從圖1中可以看出,竹絲基質的保水性特征曲線與椰糠基質差別不大,竹絲的保水性稍弱于椰糠,但達到飽和含水量的竹絲在80 ℃的烘箱中,8 h 后,竹絲的保水率仍超過13%,說明竹絲具有優良的保水性能。這可能與竹絲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木質素有關,纖維素大分子中存在—OH,木質素中存在—COOH這些較強的親水基團[18]。
2.3 pH值、EC值(電導率)的分析
栽培基質的適宜pH值范圍在5.5~6.5[19]之間,表2為椰糠、竹絲的pH值、EC值,從表2中可以看出,椰糠基質的pH值為5.56,處于此范圍內,而竹絲的pH值偏低,為4.39,需要進行調節。理想基質的EC值為0.75~3.49 mS/cm[20],基質電導率值過低則營養缺乏,而過高則造成鹽漬傷害,竹絲的EC值為1.02 mS/cm,在理想基質的適用范圍內。
從圖3中可以看出,竹絲的pH值變化主要發生在前 4 d,在培養8 d以后,竹絲的pH值基本趨于穩定。這是因為CaCO3加入基質中之后,CaCO3在基質溶液中發生水解反應:CaCO3+H2O = Ca2++HCO-3+OH-,從而使基質溶液中的酸性離子如H+等被不斷地取代,這樣基質的鹽基飽和度不斷增高,二氧化碳不斷釋放出來,所以基質pH值相應提高[21]。添加在竹絲中的CaCO3可能在培養后8 d基本反應完全,所以竹絲的pH值在培養8 d以后基本穩定。
2.4 全氮、全磷、全鉀、有效磷、速效鉀、有機質含量,碳氮比和CEC(陽離子交換量)的比較
由表3可以看出,竹絲的全磷、全氮、全鉀、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均低于椰糠,但椰糠本身所含氮磷鉀也遠低于作物整個周期所需養分,用竹絲作為無土栽培基質需要多次施肥。理想基質的有機質含量在80%以上,從表3中可得出,椰糠的有機質含量和竹絲的有機質含量都在90%以上,并且竹絲的有機質含量稍高于椰糠。通常C/N 在(25~30) ∶1或 (30~35) ∶1較為合適[22],2種基質的碳氮比相差較大,均處于較高范圍。碳氮比高時,大多數氮將被土壤微生物所吸收,不利于微生物的發酵分解,所以在后期的栽培試驗中,應補充含氮較多的肥料以調節基質的碳氮比。竹絲的陽離子交換量為1627 cmol/kg,雖然低于椰糠的陽離子交換量,但作為無土栽培基質,也處于優良范圍。
2.5 緩沖能力的比較
由圖4可見,隨著HCl施入量的增加,竹絲基質的pH值下降速度相對較快。表4表明,竹絲酸緩沖容量為0.034 8 mol/kg,椰糠基質的pH值下降速度相對較慢,酸緩沖容量為0.076 3 mol/kg??梢娨坊|的酸緩沖性較好,而竹絲基質的酸緩沖性中等。
由圖5可見,隨著NaOH的加入,椰糠基質的pH值上升比較緩慢,竹絲基質的pH值上升稍快。表5表明,2種基質的堿緩沖容量基本相同,竹絲基質的堿緩沖容量為0.068 7 mol/kg,而椰糠基質的堿緩沖容量為 0.081 3 mol/kg,說明2種材料對較為劇烈的酸堿環境變化具有適應性。
2.6 Ca、Mg、Fe、Zn、Cu、Mn等元素含量的比較
從表6中可以看出,竹絲基質中鈣元素含量為98.66 mg/kg,鐵元素含量為137.49mg/kg,鎂元素含量為382.07 mg/kg,鋅元素含量為18.73 mg/kg,銅元素含量為 0.93 mg/kg, 均低于椰糠基質中元素含量。竹絲基質中的錳元素含量為91.01 mg/kg,高于椰糠基質,總體而言,椰糠基質的礦質營養比竹絲基質豐富, 竹絲用作無土栽培基質需要添加更多的礦質營養元素。
3 結論與討論
目前,采用竹絲纖維作為無土栽培基質材料,尚未見報道。本研究結果顯示,竹絲基質的容重、比重和椰糠相似,都處于優良無土栽培基質的適用范圍;竹絲基質的持水能力和椰糠基質相當,2種基質都有極其優秀的持水能力;竹絲基質的氣水比大于椰糠基質,作為基質使用的時候還須要調節粒度配比,以提高基質的氣水比;竹絲基質的保水性能稍弱于椰糠基質,但竹絲基質的保水性也屬于優秀的范圍;竹絲的pH值較低,須要加入CaCO3進行調節,CaCO3的加入量在2~4 kg/m3 時較為適宜;竹絲基質的EC值為1.02 mS/cm,在理想基質的適用范圍內;竹絲的酸堿緩沖性能與椰糠相差不大,2種基質都能抵抗強烈的酸堿變化。
竹絲基質本身的肥力弱于椰糠,保肥性能也弱于椰糠,竹絲的礦質營養元素含量低于椰糠,在作為基質使用時,須要加入更多的礦質營養元素。竹絲基質經過適當處理,可以作為植生袋的無土栽培基質。
竹絲在部分理化性質上與椰糠仍存在一定差異,利用竹絲與椰糠的混合基質是以后的研究方向。本試驗僅研究了竹絲作為有機栽培基質的理論性,仍須對竹絲作為有機基質材料的實用性作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拉花,楊秋生. 新型園藝栽培基質研究進展[J]. 河南農業科學,2015,44(3):9-13.
[2]蘇 飛. 椰糠復合基質在番茄無土栽培上應用與推廣[D]. 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4.
[3]李 暉,朱一辛,楊志斌,等. 我國竹材微觀構造及竹纖維應用研究綜述[J]. 林業科技開發,2013,27(3):1-5.
[4]王曉玲,徐劍輝,周國英. 竹纖維的利用[J]. 安徽農業科學,2006,34(8):1578-1579.
[5]蒲勝海,馮廣平,李 磐,等. 無土栽培基質理化性狀測定方法及其應用研究[J]. 新疆農業科學,2012,49(2):267-272.
[6]虞素飛. 一種纖維素改性土壤保水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 上海:東華大學,2013.
[7]程 斐,孫朝暉,趙玉國,等. 蘆葦末有機栽培基質的基本理化性能分析[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1,24(3):19-22.
[8]董 亮. 栽培基質pH值的調節試驗研究[D]. 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05.
[9]鮑世旦. 土壤農化分析[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10]Urrestarazu M,Martínez G A,del Carmen S M. Almond shell waste:possible local rockwool substitute in soilless crop culture[J].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5,103(4):453-460.
[11]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8.
[12]劉慶超. 三種重要盆栽花卉的有機代用基質研究[D]. 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6.
[13]鮑士旦. 土壤農化分析[M]. 3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14]郭世榮. 固體栽培基質研究、開發現狀及發展趨勢[J]. 農業工程學報,2005,21(增刊2):1-4.
[15]李天林,沈 兵,李紅霞. 無土栽培中基質培選料的參考因素與發展趨勢(綜述)[J]. 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3(3):250-258.
[16]葛桂民. 玉米秸發酵有機基質壓縮成型及育苗技術研究[D]. 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09.
[17]張 碩,余宏軍,蔣衛杰. 發酵玉米芯或甘蔗渣基質的黃瓜育苗效果[J]. 農業工程學報,2015,31(11):236-242.
[18]蔣建新,楊中開,朱莉偉,等. 竹纖維結構及其性能研究[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8,30(1):128-132.
[19]Landis T D. Growing media[J]. Containers and Growing Media,1990,2:41-85.
[20]Chavez W,di Benedetto A,Civeira G,et al. Alternative soilless media for growing Petunia × hybrida and Impatiens wallerana:physical behavior,effect of fertilization and nitrate losse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8,99(17):8082-8087.
[21]董 亮,張志國. 不同用量白云質石灰石對泥炭pH的調節試驗[J]. 北方園藝,2005(2):62-63.
[22]Golouke C G. Principles of composting[M]. Pennsylvania:the JG Press Inc,1991:14-27.楊 迪,賈晉煒,趙洪宇,等. 木薯廢棄物熱解特性及產物分布[J]. 江蘇農業科學,2016,44(4):47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