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燕長春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吉林長春 130000
?
托吡酯聯合拉莫三嗪治療難治性癲癇臨床研究
徐曉燕
長春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吉林長春130000
[摘要]目的探討托吡酯聯合拉莫三嗪治療難治性癲癇的效果。方法整群選擇該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難治性癲癇患者134例,隨機分為2組,各67例,對照組給予拉莫三嗪治療,觀察組給予托吡酯聯合拉莫三嗪治療,比較兩組效果。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6%,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4%,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托吡酯聯合拉莫三嗪在治療難治性癲癇中具有顯著效果,值得應用。
[關鍵詞]托吡酯;莫三嗪;難治性癲癇
癲癇是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報道顯示[1],癲癇發病率以每年每10萬人口中新發現的癲癇病人分率計算,國外每年為40/10~70/10萬人口,而我國每年為35/ 10萬左右。癲癇通過治療80%以上患者癥狀可得到控制,但仍有20%患者發展成難治性癲癇[2],不僅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還因伴隨不良反應而發生事故甚至死亡。目前,臨床上抗癲癇藥物眾多,探尋難治性癲癇的有效治療方法已成為臨床醫生研究的重點。此文對該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7例難治性癲癇患者采用托吡酯聯合拉莫三嗪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整群選擇該院門診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難治性癲癇患者134例,隨機分為2組各67例,觀察組男41例,女26例,年齡17~61歲,平均(40.6± 1.3)歲,病程2~14年,平均(4.7±1.1)年;發作類型:復雜性發作21例,單純部分發作17例,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13例,繼發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16例;對照組男44例,女23例,年齡17~63歲,平均(39.1±1.5)歲,病程2~14年,平均(4.2±0.8)年;發作類型:復雜性發作19例,單純部分發作16例,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18例,繼發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14例。患者均經腦電圖檢查確診;患者長期服用≥1種抗癲癇藥物;接受本次治療前3個月內癲癇發作次數>4次;排除肝腎功能損害、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和智能異常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并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拉莫三嗪(50 mg/片,GlaxoSmithK-line Pharmaceuticals S.A.,國藥準字J20130026,批號:20130915),初始計量12.5 mg/d,連服兩周,第3周后每周增加12.5 mg/d,直至達到維持量100~150 mg/d,連續治療3個月。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托吡酯(25 mg/片,國藥準字H20020555,批號:20121207),初始計量25 mg/d,每周增加25 mg直至劑量200 mg,連續治療3個月。
1.3觀察內容
隨訪3~12個月,平均(7.9±1.1)個月,觀察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
1.4療效判定
控制,癲癇無發作;顯效,發作頻率減少≥75%;有效,發作頻率減少≥50%;無效,發作頻率減少<50%;惡化,發作頻率增加>25%。
1.5統計方法
本組數據采用SPSS 2.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效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不良反應
觀察組頭暈3例,食欲減退1例,乏力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4%,對照組頭暈4例,食欲減退3例,乏力5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9%,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癲癇是一種國際性的疾病[3],很多國家對這種疾病的病因和治療進行不間斷的研究。有學者認為[4],胚胎發育時受到病毒感染或輻射照射引起胚胎腦損害是導致癲癇發生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經研究發現[5],環境因素如壓力過大、精神刺激、驚嚇等也是導致癲癇發作的重要誘因。癲癇的患者需要正規藥物與長時間治療才能控制病情發展,但臨床也有許多患者因在治療后病情未得到緩解,對這類難治性癲癇患者,應控制和減少其發作次數和頻率,從而保證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
拉莫三嗪屬于葉酸拮抗劑[6],其主要通過作用于電壓敏感性的鈉離子通道,選擇對穩定性癲癇病灶放電,抑制神經遞質釋放,從而起到抗癲癇作用。托吡酯是一種新型的抗癲癇藥物,具有多重抗癲癇作用機制,可阻斷電壓依賴性鈉離子通道,增加酪氨酸受體濃度,進一步減低電流脈沖所誘發的持續性反復放電的時間和數目;提高GABA(γ-氨基丁酸)的活性,抑制興奮性GABA的釋放,起到增強抑制性神經遞質活動的作用[7];阻斷谷氨酸介導的興奮性氨基酸的作用;輕度抑制碳酸酐酶。托吡酯利用多種作用治療癲癇,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也減少了單一用藥產生的耐藥性;同時本藥生物利用度較高,能夠被機體快速吸收,并隨尿液排出,有效降低了對腎臟的負擔,減少了藥物的不良反應。通過對本組進行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6%,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6%,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賀瓊報道[8]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15%,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5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3.08%,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23%相近。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根據患者癲癇發作的具體情況、病情變化和耐受程度,調整藥物劑量,一方面使藥物達到最大濃度,另一方面也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托吡酯聯合拉莫三嗪在治療難治性癲癇中具有顯著效果,有效控制了癲癇發作,減少不良反應,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張纓,周曉毅,托吡酯治療難治性癲癇的臨床證據[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4,6(2):142-145.
[2]張曉霞,王有奎,托吡酯與丙戊酸鈉對照治療成人癲癇觀察[J].醫學信息,2015,33(2):319.
[3]陳騫,潘媛銘.托吡酯片聯合丙戊酸鈉在難治性癲癇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4):158-159.
[4]孫樂羽,牛延良,田志強.托吡酯與丙戊酸鈉治療成人癲癇療效的隨機對照研究Meta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 (6):7.
[5]夏杰.托吡酯添加治療難治性癲癇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22(6):101-102.
[6]舒艷.拉莫三嗪添加治療青少年耐藥性癲癇的療效及安全性[J],醫學信息,2014,17(3):14.
[7]孟飛燕.卡馬西平,托吡酯與丙戊酸鈉治療腦炎繼發癲癇的療效比較[J].河南醫學研究,2014,9(3):44.
[8]賀瓊.托吡酯片聯合拉莫三嗪治療難治性癲癇的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50(11):215.
Clinical Research on Topiramate and Lamotrigine in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Epilepsy
XU Xiao-ya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Central Hospital of Changchun City,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opiramate and lamotrigine in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epilepsy. Methods 13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epilepsy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7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motrigine,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opiramate and lamotrigine,and th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spectively 92.6%and 10.4%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ch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opiramate and lamotrigine in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epilepsy is obvious,which is worth application.
[Key words]Topiramate;Lamotrigine;Intractable epilepsy
[中圖分類號]R24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6)05(a)-0107-02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3.107
[作者簡介]徐曉燕(1978.12-),女,吉林長春人,碩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癲癇病和腦電圖臨床診斷和治療。
收稿日期:(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