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秀 薄天岳 邰翔 任云英
?
滬抱1號抱子甘藍大棚雜交制種技術
陳錦秀薄天岳邰翔任云英
陳錦秀,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201403,E-mail:cabbagecjx@126.com
薄天岳,邰翔,任云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導讀:滬抱1號是雜交一代抱子甘藍新品種,早熟,品質優良,耐寒性好,適應性廣,深受廣大菜農的喜愛。從播種育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5個方面總結了一套成本較低、易于管理的滬抱1號大棚制種技術要點,以供參考。


抱子甘藍別名芽甘藍、子持甘藍,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二年生草本植物,為甘藍種中腋芽能形成小葉球的變種[1]。滬抱1號是上海市農科院園藝研究所近年利用雄性不育系CMS-10-85和自交系抱甘10-88選配而成的雜交一代抱子甘藍新品種,2012年通過上海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早熟,雜交率高、整齊度好[2],品質優良,耐寒性好,適應性廣,深受廣大菜農喜愛。抱子甘藍從播種到種子采收需330天左右,生產周期較長,但其地上部植株較高大,易發生倒伏,嚴重影響抱子甘藍制種產量。為進一步推廣滬抱1號,取得制種高產,經過多年對抱子甘藍栽培技術[3]和制種技術的試驗研究,總結出一套成本比較低、易于管理的滬抱1號大棚制種技術,現將有關制種技術要點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1.1適期播種
滬抱1號的雙親花期相差5~7天,故將晚開花的母本不育系CMS-10-85早播7天,江浙地區于8月8日左右播種。父本抱甘10-88于8月15日左右播種。
1.2培育壯苗
①穴盤播種為了節約親本用種量,采用穴盤育苗。選擇棚頂有薄膜、四周通風的大棚作苗床,采用72穴標準塑料穴盤,將基質裝入穴盤,每穴播1粒種子,后蓋上營養土,噴水,保濕。將穴盤整齊排放在苗床上,蓋上雙層遮陽網或其他遮蓋物遮蔭保濕。
②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時揭除覆蓋物,撒上稻殼,防止因覆土過淺使根裸露在土面。棚頂加蓋遮陽網,以防高溫強光對幼苗造成傷害。待幼苗3葉1心時適當噴施低濃度尿素,并逐步撤除遮陽網煉苗。
2.1整地施肥
選擇前茬為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大棚,棚頂覆蓋薄膜,四周圍有60目紗網。翻耕曬土2周以上,復耕碎土,每200 m2施有機肥1 000 kg和三元復合肥10 kg作基肥。開溝作畦,一般畦寬1.6 m,溝深30 cm,溝寬40 cm。
2.2定植時期及方式
幼苗具5~6片真葉時即可定植,江浙地區一般在9月中旬。定植前秧苗噴施防病治蟲藥劑1次,選擇大小、葉色、苗形一致、無病蟲害植株進行移栽。每畦定植3行,父本1行居中,母本2行在兩邊,事先留好株行,先栽母本,1周后再栽父本,株距為45 cm。
3.1定植后管理
移栽后連澆2~3天水,確?;羁谩>徝绾罅⒓粗懈?次,10天后澆1次大水,結合澆水施入尿素5 kg/200 m2,以后根據土壤墑情澆水、施肥、中耕,要求12月中旬前芽球初步包好。
3.2去雜去劣
生長期間對種株進行2~3次去雜去劣,拔除株型、葉形、葉色、芽球形成時間不一致的異株,并注意芽球形狀及芽球排列情況,拔除病株。
3.3培土、打老葉、割芽球
抱子甘藍植株較高,生長期間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多次培土以防倒伏。一旦植株中部產生小芽球,立即摘除下部老葉,利于田間通風透光,防止病害發生。入冬后少澆水、多培土,提高植株抗凍能力。
3.4春后管理
開春后抽薹前,穴施1次三元復合肥8 kg/200 m2。選擇晴天中午把芽球割除,促進主枝生長、抽薹。種株抽薹后每株插1根竹竿,并隨著植株的增高進行2~3次綁縛,防止倒伏。抽薹期可適當噴施硼肥,開花期可葉面噴施適量磷酸二氫鉀溶液,增強植株抗倒伏性,提高種子產量。開花前檢查大棚薄膜和紗網有無漏洞,及時修補,防蜜蜂外逃,防其他昆蟲進入。
3.5開花結莢期的管理
①放蜂時間當棚內10%以上雙親植株開花時,可以放蜂,一般每棚放2箱蜜蜂,有利于輔助授粉。放蜂后棚內一般不噴施農藥。
②澆水花期棚內白天溫度較高,空氣濕度小的情況下,花粉容易干枯,不利于授粉,因此開花期棚內3~4天澆1次水,但在種子成熟前半個月,應保持干燥,否則容易造成種子在莢內發芽。
③摘心打杈對于開花早的植株,可通過摘心使開花期趨于一致。為使種子飽滿,提高種子產量,5月以后應打掉下部的老葉、小分枝及腋芽。
4.1病害
在滬抱1號的制種過程中,主要病害有苗期猝倒病、立枯病,植株生長后期的霜霉病和開花至種子收獲期的菌核病。
①猝倒病、立枯病可采用福美雙、多菌靈等拌種進行預防,出苗后結合澆水用95%噁霉靈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或20%乙酸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廣譜性殺菌劑噴施防治。
②霜霉病,可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600倍液、75%丙森鋅·霜脲氰水分散粒劑8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噴霧防治。一般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③菌核病可在花期結束蜜蜂撤離后,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35%多·硫懸浮劑7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4.2蟲害
在滬抱1號的制種生產過程中,主要害蟲有蚜蟲、菜青蟲、小菜蛾、甜菜夜蛾等。蚜蟲可用3%啶蟲脒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菜青蟲、小菜蛾可用高效Bt可濕性粉劑750~1 000倍液或0.2%阿維菌素(阿維蟲清)乳油2 500~3 000倍液噴霧處理,也可用10%高效氯氰菊酯(殲滅)乳油、10%溴蟲腈(除盡)懸浮劑或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普尊)噴霧處理。甜菜夜蛾可用10%溴蟲腈(除盡)懸浮劑或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普尊)噴霧防治。
收獲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種莢轉黃,莢內種子轉紅或已變色即可采收。注意只采收母本結的種子,切忌混入父本可育株枝條,要求用鐮刀割,整株采收,斷根即可,有利后熟且易分清其他纏繞枝條。隨割隨曬,切忌堆在一起,以防種子霉變,影響發芽。種株曬干后及時脫粒、揚清并晾曬種子,脫粒、揚清、晾曬時注意檢查農具,嚴防機械混雜,防止泥土、砂礫、草籽等雜物混入,確保種子純度,將曬干的種子儲存于低溫干燥處。
參考文獻
[1]王鑫.抱子甘藍特征特性及露地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1(6):28-29.
[2]方智遠,劉玉梅,楊麗梅,等.甘藍制種技術上的一項重要變革[J].中國蔬菜,2004(5):33.
[3]陳錦秀,薄天岳,邰翔,等.抱子甘藍生產及采收技術規范[J].上海蔬菜,2014(4):32-33.
收稿日期: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