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婆婆半年前患了干眼癥,找中醫開了方子回來吃,干眼癥似乎有所好轉,但大便不行了,經常排不出來。后來又找了別的中醫看,醫生說方子里有決明子,建議她去查腸鏡。檢查結果不好,說是腸子都變黑了,還長了息肉。請問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晏美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 肛腸外科 主任醫師
好好的腸子出現這么多問題,頑固性便秘、癌前疾病腸息肉、大腸黑病變,這一切都源于一味藥:決明子。近年來瀉劑造成的腸道損害問題越來越嚴重。在我國,便秘的發病率約為15%,60歲以上老年人可達50%。據不完全統計,在這些患者中,約有1/5的患者因服用瀉劑導致便秘加重及出現其他不良反應。根據作用機理瀉劑一般可分為五類,即容積性、刺激性、滲透性和潤滑性瀉藥及腸動力藥。其中刺激性瀉藥和大劑量滲透性瀉藥因導瀉作用快、效力強被認為是“峻瀉劑”。容積性、潤滑性、小劑量滲透性瀉藥和腸動力藥因作用相對和緩,被稱為“緩瀉劑”。即使是緩瀉劑,如果長期使用也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無論是何種瀉劑,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緩瀉劑不可久用,但到底多久才算久,沒有一個統一的時間,原則上當發揮作用后維持1~2個月,然后再慢慢減量,直至完全停藥。每個人到底用多大的劑量,也沒有標準,在安全劑量范圍內根據服藥后的反應,靈活增減用量。一般認為中藥比較安全,可以長期使用,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
本人男性,今年49歲,有肝硬化病4年半。最近血小板減少,去年做過介入脾栓塞手術,但今年最近一次體檢顯示血小板減少到只有26×109/L。請問我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閆杰 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副主任醫師
肝硬化患者因脾臟增大,會出現血小板下降。但由于人體的凝血功能不僅僅靠血小板來完成,所以不會因血小板下降而發生大出血,無需過度擔心。你的血小板雖然下降了,但并沒有影響凝血機能,所以不需要針對血小板下降做任何治療。現階段,你需要關注的是有沒有腹水、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等肝硬化并發癥就可以了。
妹妹最近一直吵著要去做近視手術,來征求我的意見。說實話,我心里還是挺忐忑的。畢竟是手術,很擔心萬一失敗,會不會造成失明這種可怕的后果?
翟長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眼科副主任醫師
失明狹義上指視力喪失到全無光感。廣義上則指雙眼失去辨別周圍環境的能力。一般0~14歲的青少年失明的常見原因是遺傳,當然,這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內。咱們說成年以后的失明原因,目前常見的如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是現階段較為普遍也較為嚴重的失明原因。除此之外,還有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主要的原因是動脈硬化和心臟病;眼底和玻璃體出血,發病的原因多為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急性神經炎,引發原因很廣泛,如扁桃腺炎、壞牙、中耳炎、流行性感冒等都可造成急性神經炎的發生。再有就是比如白內障(當進入成熟期后就不能再看到視物)、青光眼和老年性視網膜病變。而近視手術并不在此列。換句話說,失明跟眼底與視網膜有關。而近視手術一般在角膜上操作來提高視力,根本不會破壞眼底與視網膜,也就是說近視手術不會讓你失明。
我母親患有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一直想做膝關節置換手術。但她心里又有很多顧慮,比如置換的膝關節能用多久?術后會不會長時間影響正常的生活?做完手術會不會變成長短腿?
蔡谞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關節外科中心主任 主任醫師 教授
現在,人工膝關節或者髖關節的使用壽命一般都在25年以上,大多數人都能夠一生使用同一個人工關節。因此,患者不必等到60歲了才來接受關節置換。在接受膝關節置換術后,有的患者只需要住院1周,有的患者則需要住院2個月。總的來說,手術后的恢復是分階段的,并不是從頭到尾都躺在床上。快的話,有的患者用4~6周時間就能痊愈(能夠在活動關節和行走的時候感到很自然),有的患者則需要6個月的時間。但一般在兩周左右,患者便能夠自己洗澡或者開車。患者對待康復的態度、參與術后理療的積極性以及有無并發癥等因素都會影響到患者康復時間,所以不能一概而論。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會綜合考慮姿態對腿長的影響、患者脊椎的曲線以及植入的位置等因素,來調整自己的手術,從而避免長短腳。醫生除了依靠經驗做出判斷,在手術時使用X光實時成像等高科技手段,也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選擇關節植入的位置。在手術后,患者可能有些不適應自己的新關節,走路或站立時感覺奇怪。這其實是因為在之前的好幾年,他們可能都因為疼痛或者關節變形而無法挺直腰桿。這很常見,不需要擔心是手術失敗的結果。
我兒子現在26個月大,不喜歡吃飯一直要喝奶。飯幾乎不吃,就偶爾吃一點饅頭。是不是要去醫院看看?
崔玉濤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
兩歲多的幼兒喜歡喝奶,吃飯很少的話,可能有以下原因:1.孩子不習慣咀嚼。作為家長,應該利用一切機會教孩子咀嚼。2.孩子不喜歡飯的味道。家長要試著摸索、尋找孩子相對喜歡的味道,然后做給孩子吃。3.孩子不習慣吃飯的氛圍。在家中,最好是家長與孩子一起進食,不要單獨給孩子喂飯。再有,必須強行減少奶的攝入,甚至暫停奶的攝入。因為只有讓孩子感到饑餓,才能迫使孩子開始吃飯。
我今年28歲,體檢時查出了多囊卵巢綜合征。心里很害怕,請問嚴重么?需要如何治療呢?
孫曉光 協和醫院婦產科 主任醫師
臨床上經常見到年輕的女性,未婚的和已婚的,因為被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而煩惱,甚至驚慌失措,來向醫生“求救”。此病在臨床是很常見的,占年輕女性的10%,占不孕患者的30%左右。它所帶來的危害,簡單來說就是:月經失調,主要見于月經姍姍來遲,甚者半年不來月經;形體減分包括肥胖、多毛、痤瘡、皮膚黑色素沉著;不易懷孕,結婚三四年沒有“動靜“者大有人在;中年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早早拜訪;晚年時子宮內膜癌等易找上門來。如果一旦發現患有此病,首先不要驚慌,要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此病。雖然多囊卵巢綜合征以目前的醫療手段并不能完全治愈,但是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改善癥狀。癥狀改善了,生活質量提高了,大部分患者都可以過上和正常人無太大差異的生活。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等來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