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志
十二指腸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膽結石患者臨床效果觀察及其安全性評價
劉奇志
目的 觀察十二指腸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膽結石患者臨床效果觀察及其安全性。方法 選取83例膽結石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42例)和對照組(41例)。研究組采用十二指腸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外科手術治療。統計2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手術時間(94.57±12.13)min和住院時間(7.24±2.03)d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128.94±25.28)min和住院時間(13.89±3.14)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肛門排氣時間(19.43±2.89)h明顯短于對照組(47.35±6.34)h,術中出血量(54.28±12.43)mL明顯少于對照組(109.84±17.56)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十二指腸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膽結石患者臨床效果明顯,安全可靠。
膽結石;十二指腸鏡;腹腔鏡;效果;安全性
膽結石是常見的肝膽外科一種疾病,其臨床特點主要為急性發作、病情復雜,并且患者在發作時會出現劇烈的右腹疼痛[1]。對于膽結石采用傳統的治療方法,具有創傷大、切口容易感染以及術后并發癥多等缺點[2]。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十二指腸鏡聯合腹腔鏡能夠準確區屬,并且該技術為一種微創方法,很好的避免了切口感染,且術后恢復快,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痛苦[3]。本文研究針對83例膽結石患采用十二指腸鏡與腹腔鏡聯合與采用傳統外科手術對比分析,現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株洲市中心醫院在2013年5月~2014年10月間接受診治的83例膽結石患者。所有患者均通過B超、膽道造影以及膽道鏡檢查確診為膽結石。隨機分為研究組(42例)和對照組(41例)。研究組42例患者中,男30例,女12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46.38±7.48)歲;結石最大徑(1.13±0.25)cm。對照組41例患者中,男28例,女13例;年齡20~73歲,平均年齡(45.39±7.19)歲;結石最大徑(1.17±0.24)cm。2組經統計學分析表明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采用十二指腸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首先采用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確診結石后,再采用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起開,然后用取石網籃套取結石,并且放置鼻膽管引流,對于伴膽囊結石患者5~7d后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于本組肝外膽管結石居大者,采用十二指腸鏡難以成功取石,可直接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結合膽管切開取石,同時給予T管放置引流。
對照組:采用傳統外科手術治療,經氣管插管行全身麻醉后,取平臥位,然后于患者由右腹膽區逐層分離皮膚、皮下組織,并且需充分暴露患者膽道,切開膽道,取出結石。
1.3 指標觀察 (1)觀察2組患者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2)觀察2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和術中出血量變化;(3)觀察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所監測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對比 研究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對比(x±s)
2.2 2組肛門排氣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對比 研究組肛門排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肛門排氣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對比(x±s)
2.3 2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患者1例,對照組并發癥患者10例。研究組并發癥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膽結石主要是一種發生在膽囊內的結石致使的疾病。報道顯示,年齡的不斷增加,該病發病率也逐漸增加[4]。以往臨床采用的傳統外科手術,由于手術創傷較大,并且需留置引流管時間較長,對術后恢復具有較大影響,對于高齡、臟器功能不全患者,常會大大增加手術風險。近年來,隨著腹腔鏡與十二腸鏡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已逐漸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十二指腸鏡主要通過自然腔道將膽道結石取出,不開刀、無傷口便能夠治愈疾病[5]。報道顯示十二指腸鏡取膽石以膽石直徑在1.5cm以下為宜,而對于過大結石取石較為困難[6]。通過本文研究總結,在操作十二指腸鏡時鏡頭平面的方向與角度尤為重要,因此,在進行十二指腸鏡手術時有經驗操作者能夠將十二指腸乳頭很快找到,從而順利置入導管進行操作。腹腔鏡手術是在行十二指腸鏡取石后進行,其適應癥主要包括以下幾點[7-8]:(1)存在肝外膽管結石;(2)存在膽囊結石需采用膽囊切除術;(3)十二指腸鏡失敗者;(4)結石過大者。十二指腸鏡與腹腔鏡結合的介入時機與方法具有多種組合的選擇性,僅采用適合的組合方法才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臨床上應根據患者病情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從而能夠達到患者的治療愿望,取得很好的效果。
本文研究表明,研究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P<0.05),研究組肛門排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由上述可知,十二指腸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膽結石患者臨床效果明顯,能夠明顯縮短手術時間、縮短住院時間、縮短肛門排氣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安全可靠。
[1] 蔣劍.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21):42-44.
[2] 崔小鵬,樊勇.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結石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13,13(24):2847-2848.
[3] 焦忠玖.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15(21):4986-4987.
[4] 歐陽亮.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13(17):4026-4027.
[5] 唐立華.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膽結石與開腹手術的比較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4):132-133.
[6] 郭曉毅.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膽結石的臨床觀察[J].中國處方藥,2015,13(4):114.
[7] 尹小軍,張榮春,王向平,等.十二指腸鏡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124例[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2,21(5):496-498.
[8] 高安英,張金美.十二指腸鏡聯合腹腔鏡治療肝外膽結石120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0):63-6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34
湖南 412000 株洲市中心醫院普外科(劉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