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芳
機械通氣加止血藥治療新生兒肺出血臨床效果初評
周莉芳
目的 研究和觀察治療新生兒肺出血患者時使用機械通氣加止血藥的治療效果。方法 收集新生兒肺出血患者共60例,所有患兒均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將患兒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27例,使用腎上腺素鹽水進行治療,觀察組33例,采用立止血進行治療,將2組患兒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患兒的機械通氣時間和肺出血停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新生兒肺出血患兒的治療過程中使用機械通氣加止血藥的治療方式,能夠有效縮短機械通氣的時間和肺出血的時間,有利于促進患兒康復,使患兒家屬更加滿意,值得推廣應用。
機械通氣;止血藥;新生兒肺出血;臨床效果
新生兒肺出血通常在患兒出生1周內發病,且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患兒在出生12小時之內就會發病,研究發現,早產、感染性肺炎、低體重初生兒、先心病、重度窒息、羊水吸入性肺炎等都可能引發新生兒出現肺出血[1]。該病的早期診斷較為困難,患兒的主要表現為拒哺,吸吮無力或者不吸吮,而當患兒口鼻涌出血性的泡沫液體時通常已屬晚期,死亡率極高[2]。在本次研究中,對新生兒肺出血患兒采用了機械通氣加止血藥的治療方式,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常德市第一中醫院新生兒肺出血患兒共60例,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將患兒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27例,男11例,女16例;日齡60min~20d,平均日齡(6.2±1.8)d;患兒發生肺出血的時間均在出生后80min~22d,平均時間(4.1±0.3)d。觀察組33例,男15例,女18例;日齡50min~18d,平均日齡(6.0±1.9)d;患兒發生肺出血的時間均在出生后65min~20d,平均時間(4.4±0.2)d。2組患兒的日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所有患兒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進行吸氧治療、保暖治療、抗感染治療等常規治療,并進行機械通氣治療,呼吸機的參數設置:給氧濃度為0.6~0.8,呼氣末正壓為0.49~0.69kPa,氣道峰壓為
2.45 ~2.94kPa,呼吸頻率為每分鐘35~45次,氣體的流量控制在每分鐘8~12L,吸呼比為1∶1~1∶1.5[3]。在上機治療半小時后對患兒的血氣進行復查,并根據復查結果對呼吸機的參數進行調整,通氣方式逐漸從同步間歇指令通氣過渡到持續性的呼吸道正壓通氣,然后改用鼻導管或者面罩給氧。在整個過程中應注意從氣管或者患兒口腔內吸出血性液體,從而保持患兒呼吸道的通暢[4]。對照組使用腎上腺素鹽水進行治療,從氣管內滴入,濃度為
1∶10000,劑量為0.1~0.3mL/kg;觀察組采用立止血進行治療,首先行靜脈滴注,劑量為0.5kU,然后將0.25kU的立止血滴入氣管內并使用呼吸氣囊進行1min加壓,在1h后再次進行重復操作,12h后再次重復以上操作,直到患兒的肺出血完全停止為止。
1.3 評價指標 將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而的臨床治療效果、機械通氣時間和肺出血停止時間進行統計和對比。顯效:患兒用藥
1d后肺出血停止,紅細胞含量和血紅蛋白含量沒有出現進行性下降;有效:患兒用藥3d后肺出血停止,紅細胞含量和血紅蛋白含量稍有下降;無效:患兒用藥3d后主要癥狀沒有改善,甚至出現加重[5]。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以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 學意義。見表1。但觀察組患兒的機械通氣時間和肺出血停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新生兒肺出血屬于新生兒的危重癥,具有極高的死亡率,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病死率大約為45.9%,將會給患兒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6]。該病的病因十分復雜,研究認為與嚴重感染、窒息缺氧、寒冷損傷、早產、酸中毒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7]。在治療中,關鍵就在于盡快止血,并改善通氣。
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的肺出血患兒采用了機械通氣加止血藥的治療方式,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患兒的機械通氣時間和肺出血停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機械通氣是肺出血治療中的重要手段,相關的研究發現,在使用呼吸機進行肺出血治療前,患兒的病死率在95.7%以上[8]。而通過間歇的正壓通氣與呼氣末正壓通氣,能夠使患兒的肺泡得到擴張,并抑制肺血管滲出,能夠起到機械性的壓迫止血和改善通氣功能的作用。所以在治療中,患兒的吸氣時間隨之延長,在肺泡內能夠使壓力高峰維持較長的時間,從而有效地擴張患兒的肺泡,并減少滲出,提高治療的效果。而立止血所含有的蛇毒血凝酶包含了巴曲酶和爬蟲酶2種成分,屬于類凝血激酶和類凝血酶,類凝血激酶在被激活后,能夠使出血部位的凝血酶原更快地轉化成凝血酶,從而產生凝血塊后達到止血的效果;而類凝血酶可以使出血部位的血小板更快聚集,從而形成白色栓子達到止血效應[9]。更重要的是,立止血只會對出血部位產生作用,不會對正常的血管造成影響,因此即使大劑量應用也不會形成血栓,引發或者加重患兒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研究中觀察組的33例患兒均未出現不良反應,因此提示立止血的使用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肺出血患兒的治療過程中使用機械通氣加止血藥的治療方式,能夠有效縮短機械通氣的時間和肺出血的時間,有利于促進患兒康復,使患兒家屬更加滿意,值得推廣應用。

表1 2組患兒治療有效率對比[n(%)]
表2 2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和肺出血停止時間(s,d)

表2 2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和肺出血停止時間(s,d)
組別例數機械通氣時間肺出血停止時間對照組275.3±1.72.1±0.8觀察組333.6±1.31.3±0.6 t值4.3894.424 P值<0.05<0.05
[1] 李雪蓮,吳婷婷.機械通氣聯合不同途徑止血藥治療新生兒肺出血的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4,26(32):4363-4365.
[2] 劉茂蘭,賴虹.新生兒肺出血38例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3):104-105.
[3] 陳宗文,余秀蘭,田秀英,等.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肺出血41例療效分析[J].重慶醫學,2010,39(14):459-460.
[4] 鄧毅,張華,譚媛,等.機械通氣聯合氣管內給予血凝酶治療新生兒肺出血42例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2,30(17):990-991.
[5] 史靜,陳新,戰雪麗,等.機械通氣聯合血凝酶氣管內注入治療新生兒肺出血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0,12(10):62-64.
[6] 高勤在,吳超榮.機械通氣聯合氣管內滴入血凝酶治療新生兒肺出血的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2):5339-5340.
[7] 嚴越秀,莫偉雄,張小玲,等.加用快速洋地黃類藥物對發生在機械通氣時新生兒肺出血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14,33(15):845-847.
[8] 徐建強,孫樂科.機械通氣聯合蛇毒血凝酶治療新生兒肺出血的療效[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51(10):1078-1080.
[9] 郭紅苗,呂勤.新生兒肺出血高危因素與預后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2(22):1155-115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42
湖南 415000 常德市第一中醫院(周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