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小勇 廖學勤 葉棟 簡蔚泓 吳鴻亮 章明新
同時切開復位內固定輔助治療復雜髖臼骨折的應用效果分析
蘭小勇 廖學勤 葉棟 簡蔚泓 吳鴻亮 章明新
目的 探討髂腹股溝聯合K-L入路同時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復雜髖臼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80例復雜髖臼骨折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選患者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采用髂腹股溝聯合K-L入路同時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對照組采用髂腹股溝聯合K-L入路依次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綜合比較2組患者優良率及并發癥情況。結果 研究組優良率為9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出現醫源性坐骨神經損傷、股骨頭壞死、腓總神經損傷、骨缺血性壞死以及創傷性關節炎等并發癥發生率為5.0%,低于對照組的22.5%(P<0.05)。結論 髂腹股溝聯合K-L入路同時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復雜髖臼骨折療效確切,固定牢固,解剖復位滿意,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髂腹股溝入路;K-L入路;復雜髖臼骨折
髖臼骨折多為間接暴力及擠壓暴力引起,早期主要臨床表現為髖關節局部疼痛、活動受限,嚴重者可并發盆腔內大出血、神經損傷、同側下肢骨折等[1]。傳統多采用前后聯合入路手術依次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野暴露不充分,效果欠佳[2]。為探討同時切開復位內固定輔助治療復雜髖臼骨折的臨床療效,南昌市第一醫院展開了本次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7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復雜髖臼骨折患者,均符合王巖主譯《坎貝爾骨科手術學》相關診斷標準[3],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藥物過敏、肝腎功能障礙等。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80例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35.6±6.3)歲;前柱合并后半橫形骨折17例,雙柱骨折11例,橫形骨折伴后壁骨折7例,“T”形骨折5例。對照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齡(35.3±6.5)歲;前柱合并后半橫形骨折18例,雙柱骨折13例,橫形骨折伴后壁骨折7例,“T”形骨折2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積極完善術前準備,入手術室監測生命體征,行腰硬聯合麻醉,測得麻醉平面滿意,合并髖關節脫位者行手法復位,取健側臥位,漂浮體位,常規消毒鋪單,以髂腹股溝為前側入路,K-L為后側入路,充分暴露術野,牽引患肢并使用克氏針內固定,“C”形臂透視下確認復位滿意后沖洗切口,留置引流管,術后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1.2.2 研究組 積極完善術前準備,入手術室監測生命體征,行腰硬聯合麻醉,測得麻醉平面滿意,取漂浮體位,常規消毒鋪單,標記髂腹股溝和K-L入路并同時切開,盡量保留切口之間皮橋,充分暴露術野,牽引患肢并臨時使用克氏針內固定,輔助擰入螺釘和旋轉骨折等措施復位,“C”形臂透視下確認復位滿意后沖洗切口,留置負壓引流管,術后使用抗生素抗感染,逐層縫合切口。
1.3 療效評價標準 優:術后患者關節無疼痛,髖關節活動范圍≥正常關節活動度75%,X線片示無明顯骨關節改變;良:行走時輕微疼痛,髖關節活動度≥正常關節50%,X線片示關節間隙狹窄,少量骨贅形成;可:關節中度疼痛,髖關節活動度<正常50%,X線片示關節間隙明顯變窄;差:活動時明顯疼痛,髖關節活動度<10%~30%,關節僵硬或畸形。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優良率比較 研究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2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表1 2組患者優良率比較[n(%)]
2.2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髖臼是髖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髖關節負重大、活動度大而極易出現損傷,同時髖臼位置深、解剖關系復雜,可伴骨盆、股骨頭、神經等損傷。采取有效措施,給予正確的解剖復位和內固定,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4]。王振海[5]研究指出,常規單一手術入路術野暴露不充分,對于復雜髖臼骨折患者,采用漂浮體位下,髂腹股溝聯合K-L入路同時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效果確切,可在直視下充分暴露方形區、前柱和后柱,減少對周圍血管、神經的損傷,手術時間較短,術中透視次數少[6-7]。張發平等[8]研究結果表明,兩種入路協同復位內固定效果更好,解剖復位率高,可明顯提高髖臼穩定性,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因此本研究中分別采用髂腹股溝聯合K-L入路同時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和兩種入路依次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結果表明:研究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并發癥少于對照組(P<0.05),同喬永軍等[9]研究結果一致,證明髂腹股溝聯合K-L入路同時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復雜髖臼骨折效果滿意。
綜上所述,髂腹股溝聯合K-L入路同時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復雜髖臼骨折效果確切,具有術野暴露充分、解剖復位滿意、固定牢靠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張玉霞,水曉波,水根會.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復雜髖臼骨折的護理[J].中醫正骨,2013,25(9):78.
[2] 宋文福,金華,張東生,等.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治療髖臼骨折術后股骨頭缺血壞死[J].當代醫學,2010,16(36):71-72.
[3] 席學義.髂腹股溝聯合K-L入路同時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47例復雜髖臼骨折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7):54-55.
[4] 謝嘉禧,曾桂平,徐尼亞.髖臼雙柱骨折90例手術治療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7):115-116.
[5] 王振海,丁海蛟,高燕,等.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臨床軍醫雜志,2014,42(8):868-869.
[6] 王海濱,隨萍,吳彬,等.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陳舊性與新鮮性髖臼骨折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2(20):1851-1855.
[7] 康錦,劉曉偉,馬成利,等.陳舊粉碎性髖臼骨折手術重建修復的策略及預后[J].中國骨與關節外科,2012,5(3):228-232.
[8] 張發平,李玉橋,羅仕武,等.手術治療髖臼骨折的臨床療效[J].臨床骨科雜志,2014,42(4):422-425.
[9] 喬永軍,李再平,楊文學,等.經髂腹股溝聯合K-L入路治療髖臼骨折的臨床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10):1069-107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50
江西 330037 南昌市第一醫院急救創傷中心 (蘭小勇 廖學勤葉棟 簡蔚泓 吳鴻亮 章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