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秀華
老年性腦梗死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探析
江秀華
目的 對老年性腦梗死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將92例接受治療的老年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的護理方法將其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優質護理組,各46例,比較2組護理效果。結果 優質護理組患者的FMA和MBI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結論 在老年性腦梗死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運動功能恢復情況。
老年性;腦梗死;優質護理;滿意度
腦梗死也被稱為腦血栓,為臨床中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強,老年性腦梗死患者人數也越來越多[1]。優質護理服務為近年來新興的護理模式,主要將患者作為中心,增強基礎護理效果,并顯著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技能水平。有研究指出[2-3],對老年性腦梗死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能夠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本研究對老年性腦梗死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撫州第五醫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92例老年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的護理方法將其分為常規護理組與優質護理組,每組46例,其中,常規護理組男28例,女18例,年齡53~80歲,平均年齡(65.8±9.2)歲,病程1.6h~2年,平均病程(1.7±1.4)年;優質護理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54~81歲,平均年齡(67.2±9.1)歲,病程1.7h~3年,平均病程(1.9±1.5)年;排除伴有意識障礙、癱瘓肢體肌力達到Ⅳ級以上的患者。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指標對比,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護理組 46例常規護理組患者均應用老年病科神經專科常規護理法進行護理。
1.2.2 優質護理組 46例優質護理組患者主要實施優質護理,主要在病房環境、患者心理、康復訓練、健康宣教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方面實施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1)病房環境護理。為老年梗塞患者建立溫馨、安靜、舒適、整潔的環境,適宜控制病房內的溫度、濕度、光線等適宜性,確保通風條件良好;保持地面平坦,無障礙物,避免患者出現跌倒、摔傷等意外,有序、合理的擺放病房內物品;為患者播放其喜歡的音樂,進而有效放松身心,提高患者舒適度;給患者建立良好、舒適的環境,有利于使患者和患者家屬保持舒暢、愉悅的心情,更加積極的接受治療,進而大大降低并發癥率與復發率。(2)心理護理。由于腦梗死疾病具有發病急的特點,患者機體器官功能會逐漸減退,逐漸出現言語、吞咽功能、肢體功能活動障礙等;醫院內,直接與患者接觸的人員為護理人員,因此,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大多數患者不同程度伴有悲觀、抑郁情緒;護理人員和患者加強溝通、交流,囑咐患者家屬常常鼓勵、陪伴患者,提高患者治療自信心和信任度。(3)康復訓練。主要指導患者進行被動鍛煉和主動鍛煉。其中,被動鍛煉:如患者臥床不起,為防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患者家屬要按摩患者癱瘓肢體,指導患者對大、小關節進行彎伸手指、屈肘、屈伸膝等功能鍛煉;主動鍛煉:如患者活動能力較強,護理人員則可協助患者坐到凳椅上,協助其進行扶物站立、伸膝、提腿等動作;如腦梗死患者能夠自立行走,則要逐漸加大運動量,加強鍛煉,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快速恢復。(4)健康宣教。采取應用科普手冊、錄像或者電視等形式,對患者和家屬講解疾病知識,這樣一方面能夠鞏固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另一方面,能夠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積極性,積極配合治療;另外,加大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腦梗死疾病知識的宣傳,可采取發放科普手冊、錄像以及電視等形式,鞏固患者對該疾病的認知,提高治療積極性;患者出院后,可應用打電話、短信或者上門等隨訪形式,監督患者嚴格遵照醫囑用藥,并規范其生活習慣,促進疾病快速恢復。(5)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訓練主要包括洗臉、穿衣、進食、排便、洗澡以及家務勞動等。其中,洗臉:洗臉時用鍵側手進行洗臉、漱口、梳頭等,此后可逐漸轉為應用患側手協助鍵側手;穿衣:患者衣服以寬大柔軟、樣式簡單的為主,穿衣服時,按照先患側、后鍵側的順序;脫衣服時按照先鍵側、后患側的順序;進食:早期應用喂食法,此后逐漸訓練為自行進食,患者康復后,飲食逐漸以半流質飲食轉變為正常飲食;排便:起初主要指導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盡量鼓勵患者自行排便,如患者伴有便秘、尿潴留或者大小便失禁等現象,則護理人員嚴格遵循醫囑處理;洗澡:可應用盆浴或者淋浴的方式,注意合理控制洗澡時間,不宜過長,起初患者家屬要協助患者洗澡,此后,即可指導患者自主洗浴;在保證患者能夠自理生活后,家屬可適當指導患者進行輕松的家務勞動。
1.3 觀察指標[4]對比2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情況。其中,運用Barthel指數(MBI)進行評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應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FMA)評定患者運動功能,評定分值越高,那么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與運動功能恢復情況恢復就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優質護理組患者的FMA和MBI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FMA和MBI評分比較(s)

表1 2組患者的FMA和MBI評分比較(s)
組別例數FMAMBI常規護理組4649.2±20.146.2±23.1優質護理組4669.6±25.867.9±25.9 t值4.2304.241 P值<0.05<0.05
近年來,在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前提下,老年慢性疾病發病率也在不斷提高。老年性腦梗死屬于其中一種慢性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致殘率以及死亡率[5-6]。為有效提高老年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在實施綜合治療的基礎上,還要對其實施全面性優質護理服務[7-8]。本組研究中,對常規護理組和優質護理組患者的運動功能障礙和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定,結果顯示,優質護理組患者的FMA和MBI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表明,對老年性腦梗死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能夠顯著增強患者的運功功能恢復,并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綜上所述,在老年性腦梗死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能夠有效促進患者運功功能的恢復,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廣應用。
[1] 苗紅俠.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中老年性腦梗死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5,1(12):82.
[2] 蘇欣.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老年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10(3):435-436.
[3] 楊琳琳.優質護理服務在老年性腦梗死護理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1):2-3.
[4] 林阿榮,何麗蓉.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在老年性腦梗死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5):161.
[5] 楊麗梅,吳紅恩.優質護理服務在老年性腦梗死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衛生,2014,10(zz):244.
[6] 陳桂華,劉惠茹,付小芹,等.早期情志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和康復護理依從性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91-192. [7] 成巧梅,宋葆云,李瑋.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伴抑郁癥狀患者康復效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103-105.
[8] 沈建成.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體水平和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2011,26(3):202-20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73
江西 344000 江西撫州第五醫院(江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