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
優質護理干預對功能性便秘患者不良心理的影響分析
李曉霞
目的 分析優質護理干預對功能性便秘患者不良心理的影響。方法 選擇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F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6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干預4周后,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變化。結果 干預前2組患者SAS評分及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2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相比干預前均有所下降,但觀察組患者下降幅度比對照組明顯,2組患者SAS評分及SDS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優質護理能顯著改善FC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有助于FC治療。
優質護理;功能性便秘;不良心理;抑郁;焦慮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及飲食結構的改變,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現已成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日常心理情緒。其臨床癥狀明顯,主要為腹脹、腹瀉、惡心、嘔吐等。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1],FC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現已成為廣大上班族的常見問題。臨床研究學者已加強對FC疾病的研究,并表示主要的原因在于患者壓力大加上生活作息不規律。本研究針對我院接診的FC患者,開展了優質護理干預對患者不良心理的影響探討。旨在為FC疾病的治療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5年9月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接診的60例F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6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38~72歲,平均年齡(49.86±12.74)歲,初中及以上文化者12例,高中及以上文化者18例;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37~71歲,平均年齡(48.79±13.02)歲,初中及以上文化者14例,高中及以上文化者16例。本項研究患者知情并同意,我院委員會知情并審批通過。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的同時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優質護理干預的內容主要包括:心理干預、行為干預、飲食干預及按摩等。心理干預:盡量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認真傾聽患者的訴說,積極同患者進行溝通,取得患者對自己的信任。向患者普及FC疾病常識,講解心理因素對排便生理過程的影響。使患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導致FC的根源。告知患者的情緒會嚴重影響
FC,積極幫助患者調整情緒,可以通過播放輕音樂等方式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放松并保持愉悅的心情。并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行為干預:FC發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患者作息不規律。幫助患者調整作息,適當增加戶外運動。養成每天起床后空腹飲1杯白開水的習慣。并訓練自己排便模擬動作,即吸氣-縮肛-憋氣加壓排便-呼氣,動作頻率大概5秒1次。同時注意排便時注意力應集中,準確把握排便機會。飲食干預:改善以前不佳的飲食結構,保證每天飲充足的水,一般1500~3000mL。植物纖維能促進胃腸道蠕動,應注意增肌植物纖維的攝入量,一般每天不應少于
30g。按摩:幫助患者學習正確的晨起按摩結腸步驟,持續按摩時間至少3min,力度適當。進一步刺激胃腸道的蠕動,幫助排便。
2組患者干預周期均為4周,4周之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程度進行評價,即在一定程度上評價優質護理干預對FC患者不良心理的影響程度。
1.3 觀察指標
1.3.1 焦慮自評量表[2](SAS) 含有20個條目,根據最終分值分為: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焦慮60~69分;重度焦慮>70分。
1.3.2 抑郁自評量表[3](SDS) 含有20個項目,分為3級評分,分為輕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8.0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干預前后SAS及SDS評分變化的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SAS評分及SDS評分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干預后,2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SAS及SDS評分變化的比較(x±s,分)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4],健康人群嚴重受到便秘的困擾,生活質量得到嚴重下降。據統計有27%的患者出現便秘,但是大部分患者并不會到門診及醫院就醫,由此看來FC受重視程度并不高。但專家指出,FC存在極大的危害,例如會引起肛腸疾病,導致胃腸精神功能紊亂;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影響大腦功能。FC到目前為止,臨床上對FC的發病機制處于未知狀態。FC主要指的是患者長期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但經醫院常規檢查未見實質性疾病的一類慢性胃腸道疾病。FC患者癥狀多且明顯,但臨床觀察指標不足。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生活質量。有報道指出[5],不良的生活作息,是其發病的主要因素。國外研究專家也提出[6],精神狀態是導致胃腸道功能障礙,從而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因此應從FC患者的護理上著手,才能完全解決患者便秘問題。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對醫療服務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護理模式更新換代加速,優質護理模式是目前使用廣泛的人性化、優質化服務模式。服務宗旨在于為患者提供舒適、滿意的護理服務。且優質護理干預在臨床疾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本研究針對FC患者實施了優質護理干預,旨在研究此類護理模式對FC患者不良心理的影響。
有報道顯示[7],優質護理能顯著改善FC患者焦慮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護理的同時采取優質護理干預的FC患者,干預前SAS評分為(47.02±6.19)分,干預后SAS評分顯著下降至(35.48±5.47)分,焦慮程度明顯下降。常規護理干預的FC患者SAS評分也由干預前的(46.12±7.49)分,下降至(43.19±7.48)分,但是下降幅度不如優質護理干預下降幅度高。說明優質護理干預能顯著降低FC患者焦慮程度。同時本項研究比較了兩種護理干預的患者抑郁程度,優質護理干預的FC患者護理前的SDS評分為(47.34±6.41)分,護理干預后該值下降至(37.74±5.41)分。常規護理干預的患者雖然SDS評分也下降至(46.13±8.47)分。但通過比較可知,優質護理干預的FC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明顯。關于FC患者不良心理的兩項研究結果均符合相關文獻報道[8]。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干預能顯著改善FC患者不良心理,降低了FC患者抑郁與焦慮程度。值得在臨床護理應用。
[1] 金雁,梁愛群,徐曙光,等.優質護理在手術室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當代醫學,2015,21(3):115-116.
[2] 葉劍,梁秋明.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中醫藥治療研究進展[J].當代醫學,2015,21(13):13-14.
[3] 付雪飛,宗彩霞,張呈,等.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11):94-95.
[4] 楊玉紅.新型護理管理模式在社區醫院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 2013,19(35):128-129.
[5] 屈玉華.護理干預對功能性便秘患者臨床癥狀及康復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0):101-102.
[6] 陳淑芳,吳潔華,何亮,等.優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29):86-87.
[7] 王少萍,劉歡歡,許晨耘.EMG肌電生物反饋訓練系統治療功能性便秘患者的遠期療效及護理對策[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4, 22(19):2804-2808.
[8] 劉海寧.腸道菌群與功能性便秘的研究進展[J].復旦學報(醫學版), 2015,42(4):564-5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85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內科(李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