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松 黃志平 丁小軍 廖福苑
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分析
許松 黃志平 丁小軍 廖福苑
目的 分析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具體表現。方法 回顧分析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65例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患者(共計68個病灶)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并對超聲診斷分級情況進行總結。結果 經典型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提示惡性超聲表現邊緣毛刺狀、微小鈣化、病灶低回聲占比22.0%、46.3%、56.1%明顯高于濾泡型的0.0%、7.4%、11.1%。濾泡型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良性表現占比48.1%較經典型4.9%高,不確定性18.5%、惡性可能占比9.5%及惡性表現占比0.0%較經典型的31.7%、34.1%、19.5%低(P<0.05)。結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診斷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具有較高臨床價值,邊緣毛刺、極低回聲病灶伴微鈣化等超聲表現,應警惕惡性病變。
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彩色多普勒超聲
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是甲狀腺乳頭癌較為少見的一種亞型,纖維包膜完全將腫瘤包裹,與周圍正常甲狀腺組織隔離[1]。通常臨床認為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轉移率較低,臨床預后好。而在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超聲診斷中,對其尚缺乏足夠理論文獻支持。本研究以65例患者為例,分析患者彩色多普勒超聲具體表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65例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患者于2010年1月~2015年6月期間在贛州市人民醫院行甲狀腺手術,經手術病理證實為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男21例,女44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5.7±5.6)歲;患者術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術后病理顯示65例患者共計68個病灶,其中經典型病灶41個,濾泡型27個;患者未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
1.2 方法 65例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采用Philips iU22、Philips IE Elite、Philips HD11,SIEMENS ACUSON Antares,Mindray DC-7等彩色超聲診斷儀診斷,探頭頻率5~12MHz。患者取頭低頸高仰臥位,頸部充分暴露。利用二維超聲對甲狀腺區依次進行多方位、多切面掃查,仔細觀察甲狀腺結節的大小、形態、邊界、包膜、內部結構、內部回聲、鈣化等情況,利用彩色多普勒觀察病灶內部及周邊血流信號,以脈沖多普勒取樣行頻譜測定。
1.3 診斷標準[2]按照甲狀腺TI-RADS分級,良性(1級):甲狀腺結節超聲良性表現≥3種,見病灶卵圓形,等回聲,邊界光滑清晰,周圍有血流信號,無惡性或不確定性表現;良性可能(2級):甲狀腺結節見1~2種超聲良性表現,無惡性或不確定性超聲表現;不確定性(3級):甲狀腺結節提示不確定性超聲表現≥1種,病灶低回聲、病灶內部血流信號、粗大鈣化、邊界模糊;惡性可能(4級):甲狀腺結節提示1種惡性超聲表現,惡性超聲表現:微小鈣化、病灶極低回聲、邊緣毛刺狀、縱橫比>1、淋巴結異常;惡性(5級):甲狀腺結節提示惡性超聲表現≥2種。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采取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超聲診斷具體表現 65例患者(68個病灶)經超聲診斷,經典型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提示惡性超聲表現邊緣毛刺狀、微小鈣化、病灶低回聲占比22.0%、46.3%、56.1%明顯高于濾泡型的0.0%、7.4%、1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超聲診斷具體表現[n(%),個]
2.2 超聲診斷分級 68個病灶經超聲診斷分級,良性15個(22.1%),良性可能11個(16.2%),不確定性18個(26.5%),惡性可能16個(23.5%),惡性8個(11.7%),其中濾泡型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良性表現占比48.1%較經典型4.9%高,不確定性18.5%、惡性可能占比9.5%及惡性表現占比0.0%較經典型的31.7%、34.1%、19.5%低(P<0.05)。見表2。

表2 超聲診斷分級[n(%),個]
甲狀腺乳頭狀癌是甲狀腺癌常見類型,其所占比值高達80%,屬于高發的甲狀腺癌[3]。甲狀腺乳頭狀癌惡性程度較低,但早期具有較高的轉移率,需早期診斷,盡早治療。而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是甲狀腺乳頭癌較為少見的一種亞型,轉移率較低,通過手術盡早治療后,幾乎無患者由于局部復發和腫瘤轉移而死亡。但是隨著臨床發病率的不斷增加而發現,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依然存在一定的轉移性,且存在相應的惡性程度[4-5]。因此對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積極診斷,掌握超聲診斷具體表現,對判斷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起到積極促進意義。
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甲狀腺腫瘤的診斷和鑒別中起到顯著意義,通過對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根據超聲惡性表現提示,以此判斷是否為惡性病變。在超聲提示中,微小鈣化、病灶極低回聲、邊緣毛刺狀、縱橫比>1、淋巴結異常等內容是惡性表現。此次研究發現,經典型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提示惡性超聲表現邊緣毛刺狀、微小鈣化、病灶低回聲占比22.0%、46.3%、56.1%明顯高于濾泡型的0.0%、7.4%、11.1%。P<0.05。超聲見病灶低回聲或極低回聲,邊緣毛刺狀,微小鈣化等;而濾泡型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病灶體積相對較大,超聲表現多為良性,濾泡型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超聲見病灶為圓形及卵圓形,邊界清晰,以實性為主,等回聲或稍低回聲伴低回聲聲暈,而微小鈣化是其僅有的惡性表現。而在此次研究中,經典型或濾泡型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超聲診斷尚無縱橫比>1,微小鈣化是提示惡性病變的主要超聲表現之一。結果顯示,濾泡型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良性表現占比48.1%較經典型4.9%高,不確定性18.5%、惡性可能占比9.5%及惡性表現占比0.0%較經典型的31.7%、34.1%、19.5%低,P<0.05。從這一結果可以看出,濾泡型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多為良性級別,經典型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惡性級別高,需高度重視患者病情,尤其是經典型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患者。
而在超聲診斷中,對于良性和良性可能患者,需長期超聲隨訪,患者腫瘤體積增加或超聲提示惡性表現,需及時聯合穿刺抽吸檢查,及時采取相關治療;不確定患者應實施穿刺抽吸檢查,確定腫瘤性質[6]。但超聲提示為良性,腫瘤體積超過3.0cm,無需長期超聲隨訪,應立即采取抽吸檢查,確定性質,否則過大腫瘤體積極易發生淋巴結轉移[7-8]。若患者結節鈣化明顯,無法抽吸,需根據超聲診斷情況確定手術;一般濾泡型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細胞學診斷較為困難,通過采取超聲診斷,利于病情判斷。
總而言之,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診斷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具有較高臨床價值,應掌握具體超聲表現,準確鑒別該病良惡性級別,對邊緣毛刺、極低回聲病灶伴微鈣化表現,應警惕是否為惡性病變,并及時聯合穿刺抽吸活檢,以此確定病情。
[1] 楊愛紅,陳運洪.橋本甲狀腺炎合并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超聲聲像特征[J].廣東醫學,2012,33(24):3745-3747.
[2] 李逢生,馮海波,徐榮,等.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36例超聲回顧分析[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2,28(4):317-320.
[3] 包國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甲狀腺微小癌的體會[J].中國醫藥前沿,2010,5(6):77-78.
[4] 王宇,周沛紅,曹偉紅,等.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超聲診斷及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6):10-11.
[5] 李吉昌,劉紹玲,侯連澤,等.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診斷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11):1821-1824.
[6] 盧秀波,耿祖仕,劉洋,等.甲狀腺結節的超聲TI-RADS診斷[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8(2):277-278.
[7] 劉利民,張韻華,王文平,等.甲狀腺包膜內乳頭狀癌的超聲表現[J].中國臨床醫學,2014,7(4):444-447.
[8] 丁玫,馮先瑞,閆媛媛,等.不同年齡結節性甲狀腺腫合并甲狀腺癌患者甲狀腺超聲特征比較[J].山東醫藥,2016,56(14):66-6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106
江西 341000 贛州市人民醫院 (許松 黃志平 丁小軍 廖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