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長期以來,中國不僅堅持及時、足額、無條件繳納聯合國會費和維和攤款,還積極承擔其他責任
受中國政府邀請,聯合國負責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拉德蘇將訪問中國。2016年5月28日,拉德蘇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6年至2018年,中國將承擔10.2%的維和攤款,僅次于美國。此行,他希望能就中國在去年聯合國維和峰會上作出的建設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的承諾,與中方討論相關落實事宜。
2015年12月23日,聯合國大會通過2016~2018年聯合國會費與維和攤款的分攤比額,中國在此后三年將承擔7.921%的聯合國會費,成為聯合國第三大會費國;同時,中國將承擔10.2%的維和攤款,成為第二大維和經費貢獻國。
外交學院教授、聯合國研究專家鄭啟榮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繳納的會費不斷上升,每隔三年繳納會費就會上一個臺階,維和攤款比額也會上升。
“聯合國要在國際事務中有效地履行職責,就必須有一個穩定的財政基礎。會員國繳納的會費是聯合國主要的經費來源,用于支付維持聯合國機構正常運轉所需要的經常性開支,如聯合國工作人員的工資、辦公用品及設備的購置與維修、通訊聯絡、會議服務、文件印刷等。”鄭啟榮說。
聯合國成員國會費的繳納,聯合國有一套具體規定。各國應繳納的會費數額,由大會根據會費委員會建議批準的比額表確定,其主要依據是每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口以及支付能力等因素。對于會費比額表,聯合國大會第五委員會(行政及預算)和會費委員會每三年進行一次核查和調整。這一方法已經使用多年,為大多數會員國所接受。
鄭啟榮告訴本刊記者,在過去幾十年里,聯合國會費的具體分攤辦法是在不斷改變的。
在聯合國剛成立時,美國承擔相當比例的會費,最高時達40%左右。隨著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在聯合國內指揮棒的失靈,美國轉而倚仗其聯合國經費最大分攤國身份,采取降低其承擔的會費比例,以及拖欠會費與維和費用的辦法,試圖以此對聯合國施壓,重新獲得其在聯合國組織內的絕對主導權。但美國的這一企圖屢遭挫折。
從1974年起,美國承擔的聯合國會費比例降至25%。2000年12月22日,第55屆聯大又通過55/5號決議,同意從2002年起,美國承擔的會費比額從25%降為22%,但同時規定,美國必須盡快繳清多年拖欠的會費。
這一比例延續至今,并成為聯合國會費繳納的上限,除此之外,成員國會費繳納下限為0.001%。
值得注意的是,影響會費比額的另一主要因素是低人均收入寬減,即在會員國應分攤的比額基礎上給予一定折扣。所有年人均收入低于世界平均值的聯合國會員國均可享受寬減。
事實上,聯合國在確定各國2016~2018年應繳納的會費與維和攤款的分攤比額時,仍然繼續保留對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低人均收入寬減辦法。
雖然,聯合國在確定會費比額時,仍根據“按能力支付”的原則,考慮到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現實,實行了一定的寬減,但在2016?2018年,中國將承擔的聯合國會費比額仍然高達7.921%。
“中國承擔會費比額的提高也反映了中國整體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上升,這是不可避免的過程。”鄭啟榮說。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中國交多少是根據國力以及聯合國會費規則所決定的。2000年中國GDP總量為1萬億美元,2015年中國GDP總量為11萬億美元,15年間GDP增加百分之一千,多交會費是應該的。”
“目前中國的聯合國會費還是享受了減免優惠。預計三四年后,中國的GDP占世界比重可能達15%。那時,中國將繳納更多的會費和維和費用。”沈丁立說。
根據聯合國官方信息,中國于2016年2月24日繳納了2016年全部常規會費,成為繳費大戶中第一個完成會費義務的會員國。2016年,中國應繳納的會費占比為7.921% ,會費毛額近2.14億美元,其中員工薪金稅抵扣近2000萬美元,會費凈額超過1.9億美元。
自1971年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來,中國的聯合國會費經歷了先漲后跌再漲的變化。最初的會費,是參考此前中國國民黨當局占據聯合國席位時期的比額進行繳納,繳納比額達到4%。3年后,這一數據增加到5.5%,并一直延續到1979年。
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外交政策趨于務實,開始合理地利用聯合國會費繳納的有關規定。1980年,中國的聯合國會費比額大幅下降到1.62%,到1995年,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0.72%,這也是中國承擔聯合國會費的最低點。在此之后,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的會費比額開始一路上揚,在20年內,從0.72%上漲到7.921%。
沈丁立表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已達約8000美元, GDP總量占世界13%。預計中國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大約還需要3?4年。那時,中國將失去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所有減免。”
除了聯合國會費之外,維和攤款是會員國繳納的另外一筆主要經費。
“聯合國維和攤款的總額,是聯合國根據當年需要進行的維和任務情況進行核算產生的。這一數據近幾年呈上升趨勢。”鄭啟榮說。
聯合國官方信息顯示,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財政年度,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核定預算約為82.7億美元。
和會費相似,會員國繳納的維和費用,也取決于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會費分攤比額表。這一分配方案,同樣主要考慮的是各會員國的經濟狀況,但和聯合國會費繳納不同的是,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需繳納更大份額,因為他們對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負有特殊責任。
2015年11月14日,中國維和步兵營的一名戰士在南蘇丹街頭巡邏,護衛當地民眾
2016?2018年,中國將承擔10.2%的維和攤款,成為第二大維和經費貢獻國,但在2013~2015年中國還處于第六的位置。
2013?2015年,排名在前十名的聯合國維和攤款捐助國為:美國 (28.38%),日本 (10.83%),法國 (7.22%),德國 (7.14%),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6.68%),中國 (6.64%),意大利 (4.45%),俄羅斯聯邦 (3.15%),加拿大 (2.98%),西班牙 (2.97%)。
盡管支付維持和平攤款是各國的義務,但截至2015年6月30日,會員國當前和以往的欠繳額約達16億美元。
2016年至2018年,中國將承擔7.921%的聯合國會贄,成為聯合國第三大會費國
“聯合國經費來源除會費和維和攤款外,還有部分來自會員國支持聯合國各附屬機構開展活動的自愿捐款,以彌補其經費困難。”鄭啟榮說。
聯合國機構包括聯合國六大機關,以及被稱為方案、基金和附屬機構、專門委員會等,這些機構業務范圍非常廣泛,承擔著維護國際和平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進各國友好的繁重任務,并雇有大批工作人員。要維持這么龐大機構的運作,必須有穩定和充足的經費保障。
長期以來,中國不僅堅持及時、足額、無條件繳納聯合國會費和維和攤款,還積極承擔其他責任。
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決定設立為期10年、總額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支持聯合國工作,促進多邊合作事業。中國將加入新的聯合國維和能力待命機制,率先組建常備成建制維和警隊,并建設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
鄭啟榮告訴本刊記者:“待命安排是聯合國維和中的一個辦法,考慮到聯合國維和本身的突發性,聯合國自身沒有軍隊,所以希望會員國設立待命安排機制,在聯合國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從聯合國的待命安排中征召一定的人員,提高維和的效率和行動能力。”
“除了費用之外,聯合國并沒有硬性規定各國建立多大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中國建設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完全是自愿的。同時,在安理會五常中,中國是聯合國維和部隊中派兵最多的國家,可以說,中國是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在維和方面表現最好的國家。”鄭啟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