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日環
摘 要 會計實踐教學是會計專業學生培養中的重要一環。由于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獨特性,加強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尤為重要。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會計實訓教學 專業培養目標 實際動手能力
會計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在會計教學中,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會計理論與方法,還需要培養學生應用會計理論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使得學科理論知識及時準確地應用到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在會計教學環節中,增設實踐環節能將理論課程的講授與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達到理論教學與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依據高職高專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以便學生畢業后順利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并且能快速勝任會計工作。目前,高職高專的會計專業教育十分重視實訓環節,但由于各種制度、資源等的限制,使得高職高專會計專業教育的實踐環節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本文就對高校會計實訓教學進行探索,對優化完善高職會計實訓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及適應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高職院校會計實訓的現狀
(一)會計實訓基礎不牢
針對高校會計學專業會計實訓的情況,調查了部分高校會計專業的學生,發現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會計基礎沒學好、基本方法掌握不牢,如登記生產成本明細賬時,沒有貸方余額,不知道要用紅字表示相反方向,月結、年結畫線問題也搞不清;二是會計憑證、賬簿出錯時,不懂得如何采用錯賬更正方法更正,無論是哪種錯誤都統一采用畫線更正法;三是Excel在財務會計中的應用技巧差,金額數字輸入速度慢而且出錯率高,不會使用函數公式進行計算、查賬等;四是會計基本技能掌握不牢,挖、刮、補、擦和撕毀賬簿現象時有發生,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未能在會計實踐中很好的運和執行。
(二)實訓條件簡陋
很多學校只有少量的實訓室,并且實訓室設備簡陋,只有一些桌椅,不能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即使有專門實訓室和實訓設備,很多設備或者軟件都比較老舊,使用起來比較困難,導致學生不能學以致用。
(三)課程設置不合理
會計實訓教學大多數還停留在填寫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等基本操作上,僅僅局限于企業簡單的賬務處理,而現實企業是處于一個由產供銷、工商、銀行、稅務等多個環節相互聯系的一條經濟鏈中,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實訓教學沒有形成一整套連續、完整的工作系統。還有一部分高校存在理論課和實訓課不在同一個學期上,等到上實訓課的時候,很多學生已經把理論知識忘得差不多了。
(四)會計實訓教學師資力量欠缺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師不具備真正的“雙師型”資格,有的教師可能一畢業就進入高校,重沒到企業去實踐過,很多經驗都是紙上談兵或者是從有經驗的老師那里聽來的,所以教學效果得不到保證;有的教師實踐經驗、理論經驗都充足,但教授方法存在問題,不能很好地把知識經驗傳授給學生。
二、針對高職院校會計實訓的現狀,對如何改進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一)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興趣
大學與中學的教學模式相差太大,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找不到奮斗目標,自控能力又弱,學校、老師應在大一新生入學時給予合理的引導,如可以在上專業課之前讓學生接觸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單據、發票,根據這些發票單據進行簡單的會計處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專業課的老師應有相應的責任心,而不是放任學生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管。調整教學方法,堅決不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多采用啟發、案例等教學方法。
(二)加大實訓經費投入,實訓模式多樣化
高職院校應該重視會計實訓室的建設,加大基金的投入,購買先進的實訓設備、實訓軟件等,創建產供銷、銀行、工商、稅務等為一體的實訓環境,讓學生進行情景實訓,更加直觀地體會到會計的流程,不再是單一的手工記賬。也可以以學習為主體,利用部分教師具有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資格證書的優勢,在校內設立代理記賬公司,讓學生參與,真正地接觸會計業務處理。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輪流安排學生出去實習,讓高職學生與專業技術崗位“零距離”接觸,加強理論知識、培訓職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合理安排課時,選用合適的教材
課程設置要環環相扣,基礎會計課程結束后,應該在期末留一到兩個星期進行基礎會計實訓,如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填列簡單的報表等。每個學期所開設的專業課程需要實訓的,都應在本學期安排相應的實訓課,使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牢固。選擇合適的教材也十分重要,稅法、公司法等內容經常有變化,教材也要與時俱進,高職高專的學生應該選擇相應層次的教材,以便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對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都很有幫助。學習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高:第一,技能。終生學習所要求的技能包括專業技能、溝通技能、智力技能和人際公關技能。同時,具備一項或者幾項技能也是在當今社會立足和發展的必備條件。第二,知識。知識要求包括一般知識、組織和商務知識及會計知識。拓展一個人的知識面對一個人的專業發展有輔助的作用,會計知識是保證學生獲得成功的必備要素,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能力。第三,價值觀。會計是一門高危行業,會計職業道德應該高于會計工作,要想在這個行業立足并且發展,必須具備相應的職業道德以及價值觀,時時秉持“正直、客觀、關心公共利益”等價值判斷標準,從自律和他律兩方面來要求自己。這三項能力的培養是會計教育的基本落腳點。
(五)培養“雙師型”人才、擴充和提升師資力量
學校要大力培養“雙師型”人才,對實訓教師組織定期培訓,創造條件并鼓勵教師到企業兼職或暑期實習。學校應創造條件,使沒有經驗的教師去到企業實踐學習。校內也不乏實踐經驗少的老師,應多對沒有實踐經驗的老師進行指導,加強教學能力。另外,可以聘請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會計人員來學校兼職,讓資深人員指導缺乏工作經驗的教師,使他們盡快適應實踐性教學。
三、結語
高職高專院校在教學中如何強化實踐教學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它不僅是目前國家高職院校職業教育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關系到每所高職院校職業教師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工作。能否培養出能服務地方的應用型學生,是檢驗高職院校的一個標準。所以,高職院校要把學校的發展重心放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上來,確保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的高職院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
(作者單位為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 張建濤.談財會專業教學中的職業素質的培養[J].中國教育,2012.
[2] 陳艷.提高會計專業技能訓練的幾點構想[J].中國教育,2012.
[3] 查玉蘭.淺談會計實訓課程教學與創新發展[J].現代企業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