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
【摘要】 本文通過對當前高校實際招生情況的了解,分析了高校招生系統設計和開發的可行性、需求以及系統基礎設計,希望能夠更合理的對高校招生采取信息化管理。
【關鍵詞】 系統設計 招生信息 管理系統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信息技術也隨之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改善,高校在開展招生錄取工作時,運用信息技術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高校招生錄取方式的改革創新。當前高校已經廣泛運用遠程網上錄取方式招生,為招生工作創造了便捷。可是,高校還不具備一整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高校基本上以人工或半自動化方式,完成每年招生后期的管理工作。近年來,隨著高校規模的擴大,招生數量逐年增加,招生后期的數據處理與迎新工作等任務都十分繁重,傳統的工作方式已不能適應目前招生工作的要求。所以,為方便高校自己的管理和應用,研制開發實用的招生管理信息系統是十分有必要的工作。
一、系統可行性分析
本文主要通過對高校實際招生情況的了解設計了一個全面的綜合性信息管理平臺系統,這樣能夠有效處理招生錄取后產生的大量數據及資料,并對招生工作進行規范策劃和決斷。經過實踐證實此系統可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技術方面。當前社會上各種信息技術已經得到了完善的發展,相對比較成熟,如:軟件編程技術、數據庫技術以及Web技術等,通過利用這些技術可以建設一個健全完善的招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本次研究所具備的各種設備及人才都符合要求,不存在任何問題,此外,此研究所需的資金成本不高,不需要額外支出費用,工作人員也不需要進行培訓,極大的節省了資金成本。
2.操作方面。在研究開發過程中工作人員都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能,能夠熟練的進行操作和設計開發,同時,高校內的網絡完井為系統的檢測和使用提供了保障。此外,建立和運行招生信息管理系統適應高校信息化建設大趨勢,既符合國家教育部的有關招生政策,也不存在任何法律問題。因此,此項開發與研究,在操作方面是可行的。
二、系統需求分析與設計
1.系統需求分析。本文以某市一所高校學院為研究對象,此學院是經過了教育部門批準建立的一所獨立學院,當前學院內包含了全日制學生好幾千名,校園內部結構為南北兩個校區,高速光纖覆蓋了整個校園,為學校建設信息化平臺提供了有利保障。學校的數據資源分布在不同類型的數據庫服務器上,辦公室不集中,各部門工作人員計算機操作水平差別較大,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差異較大,所用數據和格式復雜,給數據統計和交換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本系統在設計初期就考慮到這些因素,要盡可能地具有大的包容性和易用性。 招生辦公室作為招生信息的集中部門,可以起到領航和控制的作用。 在充分考慮各不同用戶需求的基礎上,設計工作主要圍繞招生辦公室的業務需要進行。1)原始業務流程。傳統的招生系統主要是以人工操作的居多,在操作過程中極容易出現各種工作漏洞,對于招生數據都是以郵件或者U盤拷貝的形式進行傳輸,操作速度慢,使用時間長,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工作中存在很大的不便之處。2)基本業務要求。通過招生業務流程圖來講,建立綜合信息管理系統主要是以學生信息為核心,之后就是學生的專業資料和計劃信息等資料。想要快速準確的對招收的新生報到情況進行統計和管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利用系統進行如下處理:1)制定合理的招生計劃,將系部和招生辦的計劃數據進行交換審核。2)招生辦要實時更新和處理錄取數據,方便與工作人員和學生進行查詢和下載。3)招生辦要對新招收的學生數據進行整合,并及時上報與升級管理機構。4)新招收的學生需要進行專業轉換,這一過程會牽扯到學院多個部門,通過采用集中管理模塊進行網上操作,將各個相關部門集中在一起,及節省了時間有提升了工作效率。5)招生辦及學校相關負責人要實時掌握新生招收的情況以及學生報到和繳費情況,學生到校后要對其進行全面審核。
2.系統設計。1、系統工作流程設計。在對系統工作流程進行設計時要先了解招生工作的基礎工作內容及數據流向,首先在申請計劃環節要對計算進行填報和修改處理,之后在新生招收環節,招生辦要對錄取的新生數據進行整合導入,供考生查詢和各相關用戶下載使用。 在新生報到階段,招辦、各系部等用戶登錄系統完成新生報到狀態的更新、專業調整等,并實時查看數據統計信息。2、系統體系結構設計。在整個招生管理系統中有部分系統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即:招生計劃管理、新生報到管理、專業調整管理、系統接口管理以及用戶管理和系統維護等。根基相關業務流程組合情況來看,得出系統的主要功能:①系統登錄;②用戶管理;③計劃管理;④錄取數據發布;⑤數據查詢;⑥報到管理;⑦專業調整;⑧系統接口;⑨統計報表。3、數據庫設計。數據庫設計在整個系統設計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其設計的合理性直接關乎著管理信息系統整體的工作效率及成效。因此,要對數據庫結構進行合理的設計才能保證數據存儲的完整和真實性。
參 考 文 獻
[2]求是科技.ASP 數據庫開發技術與工程實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3]王軼,趙毅,陳敏.我國教育信息化的 20 年回顧與展望[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