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琛
一 個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韓國前教育部長、首爾大學教育學教授文龍鱗認為是擁有較高的“道德智能”。所謂“道德智能”,是指能判斷是非,并能通過自己的倫理信念來做出不愧對自身及他人的行動的能力,包括理解和關懷他人痛苦的能力,調節自我情緒、將滿足欲望推到其次的能力,能夠包容與理解他人不同意見的能力,懷著尊敬之心對待他人的能力等。
文龍鱗解釋說,學會負責任、關懷別人、遵守約定等,是做人和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先決條件。當一個人擁有了這些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身邊能慢慢地聚集一圈人脈。一個人如果不能做到這些,那么就會失去朋友,也就很難談什么成功了。所以,作為父母,如果希望子女能夠真正地獲得成功,一定要重視家庭道德教育,教孩子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是最強大的競爭力。
文龍鱗介紹,據目前為止的發現,3~8歲,是負責道德智能這種感性能力學習的大腦前頭葉部分的敏感發達時期。也就是說,孩子道德學習的決定性階段就是在10歲以前,如果在這個階段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道德教育,并能付諸實踐,就可以在大腦的刻印電路的幫助下增強對于道德的渴望與責任。文龍鱗說:“孩子小的時候錯過了學習數學或英語的時機,以后若是有心,是可以補救的,但道德教育不同,錯過了再補救也不會有明顯效果。”
那么,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道德智能?文龍鱗建議從構建科學的家庭管理模式入手。他說:“大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采取的無非是獨裁、放任與民主管理三種模式。實際上,這三者都不是最好的。”獨裁與放任對孩子的傷害顯而易見,民主模式相對好一些,但在培養孩子的道德智能過程中,家長是不可能做到所有事情都征求孩子的意見的,這樣會失去權威。理想的家庭教育狀態是嚴格和慈愛相結合。家長要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被允許的,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給孩子制訂一個嚴格的行為標準,但同時用愛的方式引導孩子遵守這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