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忠, 丁顯春
473000 河南 南陽,南陽市中心醫院兒科
?
調查研究
南陽地區155例矮身材患兒病因分析
牛文忠,丁顯春
473000 河南 南陽,南陽市中心醫院兒科
【摘要】目的分析南陽地區矮身材患兒的病因。方法2009年10月至2015年2月南陽市中心醫院兒科收治矮小癥患兒155例,詳細記錄患兒一般資料及病史,了解患兒父母及其他家族成員身高和生長發育情況,進行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結果155例矮身材患兒中生長激素缺乏癥72例(46.45%),特發性矮身材50例(32.26%),體質性青春發育期延遲10例(6.45%),小于胎齡兒5例(3.23%),甲狀腺功能減低癥6例(3.87%),性早熟4例(2.58%),Turner綜合征3例(1.94%),軟骨發育不全3例(1.94%),黏多糖病2例(1.29%)。結論南陽地區矮身材患兒病因多為生長激素缺乏癥和特發性矮身材。
【關鍵詞】矮身材;臨床分析;兒童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環境下,兒童的身高較正常的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的人群身高均值低2個標準差(-2SD)以上或者處于3個百分位以下[1]。目前已成為基層兒科內分泌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報道發展中國家矮小癥患病率為32.5%[2];在中國,2009年程若倩等[3]報道上海市兒童青少年矮小癥患病率為3.77%。矮身材病因復雜,治療方法不同。確定病因,給予及時正確治療,對于治療原發病以及提高患兒的終身高具有重要的意義。現對155例矮小癥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2009年10月至2015年2月南陽市中心醫院兒科收治住院的矮小癥患兒155例,其中男93例,女62例;年齡2~14歲;生長緩慢,年生長速率<4 cm。
1.2診斷標準參照《實用兒科內分泌與遺傳代謝病》中矮身材的診斷標準[4]。
1.3納入標準(1)符合矮身材的診斷標準;(2)年齡2~14歲;(3)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4排除標準(1)顱腦腫瘤;(2)遺傳代謝性疾病;(3)臨床有畸形綜合征表現;(4)慢性疾病;(5)醫源性原因。
1.5方法(1)詳細記錄患兒姓名、性別、年齡、出生日期等;詳細詢問病史:患兒妊娠情況、出生體質量、身高以及飲食習慣等,并詳細了解患兒父母及其他家族成員身高及生長發育情況;(2)體格檢查:身高、體質量測量、指尖距、上下部量及乳腺分期、睪丸容積等;(3)輔助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氣分析、甲狀腺功能、性激素五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骨齡片、垂體MRI、生長激素刺激試驗(如下述),必要時查胸片、染色體核型分析、骨盆平片、腰椎正側位片、長骨正位片、成纖維樣生長因子3基因及黏多糖和糖原累積癥相關檢查。
生長激素刺激試驗:為生長激素缺乏癥的確診試驗,需做兩種不同的藥物刺激試驗,以避免假陰性。臨床一般采用胰島素低血糖試驗和左旋多巴或可樂定試驗,廣泛認為胰島素低血糖試驗是評價生長激素狀態的標準試驗。受試者從午夜起禁食水,幼童在試驗前一日睡前應加餐一次;為避免靜脈穿刺對試驗的影響,需提前安置靜脈留置針頭。靜脈穿刺后,應在床上休息30~60 min。試驗在9:00開始,兒童需在臨床心電監護條件下進行試驗;常規胰島素:0.05~0.1 U/kg用2 mL生理鹽水稀釋,靜脈注射;可樂定:0.15 mg/m2或4 μg/kg,最大劑量不超過250 μg,口服;于0、30、60、90及120 min取血查生長激素[5]。
1.6生長激素刺激試驗診斷標準(1)胰島素與可樂定聯合生長激素刺激試驗:生長激素峰值<10 μg/L,且出現在30及60 min,每年身高增長速率<4 cm,骨齡落后2年以上,頭顱MRI檢查已除外顱內腫瘤者診斷為生長激素缺乏癥。(2)血清甲狀腺素水平降低,血促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骨齡落后,伴或不伴智能發育低下者診斷甲狀腺功能減低癥,血清甲狀腺素正常而促甲狀腺素水平升高診斷為亞臨床甲減。(3)有青春期發育延遲家族史,女孩13歲、男孩14歲未出現第二性征,而生長激素水平正常或偏低,染色體無異常,骨齡相應延遲者,診斷為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4)出生體質量低于同胎齡、同性別平均體質量的第10百分位,或者同胎齡同性別平均體質量2個標準差的新生兒,診斷為小于胎齡兒。(5)患兒身高低于正常身高標準2個標準差,每年生長速率<4 cm,出生時體質量及身高正常,無慢性疾病或骨骼發育障礙,骨齡延遲或正常,染色體核型正常,生長激素刺激試驗生長激素峰值≥10 μg/L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濃度正常,診斷為特發性矮身材。
2結果
2.1155例矮身材患兒病因分布見表1。

表1 155例矮身材患兒病因分布(n)
2.2生長激素刺激試驗峰值分布0 min 18例,30 min 45例,60 min 68例,90 min 4例,120 min 2例。峰值多出現在30~60 min。
3討論
生長和發育是兒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點,其影響兒童各器官、系統的長大和功能成熟[6]。生長受多種因素影響,如遺傳、營養、疾病、母親情況及家庭和社會環境等。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軸是影響生長的主要內分泌因素[5]。南陽地區生長激素缺乏癥占46.45%,最為多見,與國內外研究相近[7]。引起生長激素分泌障礙的主要病因:(1)皮質功能障礙:生長激素神經分泌功能障礙和神經傳遞缺陷;(2)下丘腦性生長激素缺乏癥:炎癥性、產傷、外傷、激素誘導及腫瘤等;(3)垂體性生長激素缺乏癥:垂體解剖缺陷、生長激素基因突變、腦損傷及特發性等。此類患兒常常有異常出生史,如臀先露、足先露或產后窒息,避免這些因素可減少生長激素缺乏癥的發生。
特發性矮身材是一種暫時尚無明確原因的矮身材,可能是一種多基因疾病,臨床上無生長激素缺乏和明顯的進行性病理改變,可分為家族性矮身材和非家族性矮身材,可能包括生長激素不敏感、正常變異性矮身材、生長激素神經分泌功能障礙、特發性生長障礙和非生長激素缺乏癥性矮身材。南陽地區特發性矮身材占32.26%,為第二常見因素。生長激素刺激試驗時胰島素出現生長激素峰值在45~90 min,可樂定在60~90 min,聯合兩種藥物進行復合刺激試驗出現峰值在30~60 min,如果峰值>10 μg/L,且出現在90 min或120 min,峰值延遲,可考慮生長激素神經分泌功能障礙[8]。父親身高<160 cm或者母親身高<150 cm,每年身高增長的速度正常,骨齡和年齡相符者,為家族性矮身材。國內指南推薦生長激素可治療5歲以上的特發性矮身材患者[9],但生長激素對終身高的影響程度,因個體和治療情況而異。
小于胎齡兒大多數于出生后2~3年內實現追趕生長,達到靶身高的生長曲線范疇,應定期隨訪,≥4歲身高仍低于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兒童平均身高2SD者,可給予生長激素治,但應嚴格掌握適應證,重視不良反應,結合小于胎齡兒本身的生理特點,處方前要提示治療風險,評估其糖代謝狀況,規范用藥,同時定期隨訪非常重要[10]。本地區小于胎齡兒占3.23%,隨著社會發展,醫學進步,小于胎齡兒可能會逐漸增多。
Turner綜合征又名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也是女孩矮小的常見原因,染色體基本核型為45XO,或嵌合型。本研究發現3例,均無典型外貌特征。對于矮身材女童必須常規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和子宮卵巢B超等檢查。
軟骨發育不全是最常見的遺傳型侏儒癥,活產兒發病率為1/15 000~1/77 000[11]。本地區發現了3例患兒。其典型外觀表現為短肢型身材矮小、頭大、前額和頂骨圓凸、鼻梁下陷、腰椎前凸、弓形腿、V型手等,但智力發育及性功能正常,應行腰椎正側位片、骨盆正位片、肘和(或)膝關節正側位片等檢查,進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3基因檢查,可確診。本病無特殊治療方法。
矮身材病因復雜多樣,有待進一步研究。當前,對于矮身材患兒,必須盡量明確病因,制定安全、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改善患兒終身高,提高患兒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矮身材兒童診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6):428-430.
[2]de Onis M,Frongillo EA,Bl?ssner M.Is malnutrition declining? An analysis of changes in levels of child malnutrition since 1980[J].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00,78(10):1222-1233.
[3]程若倩,沈水仙,屠月珍,等.上海市城郊兩區整群抽樣6~18歲兒童青少年身高分布特點及矮小癥患病率調查[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09,4(1):5-11.
[4]李桂梅,高飛,蔣莎義,等.實用兒科內分泌與遺傳代謝病[M].2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7-32.
[5]顏純,王慕逖.小兒內分泌[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04-105,736-739.
[6]王衛平.兒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8-9.
[7]Sultan M,Afzal M,Qureshi SM,et al.Etiology of short stature in children[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08,18(8):493-497.
[8]沈永年,葉軍,黃曉東,等.生長激素神經分泌功能不全患兒夜間12小時生長激素分泌相和治療的初步探討[J].中華兒科雜志,1993,31(6):333-335.
[9]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梁雁,等.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兒科臨床規范應用的建議[J].中華兒科雜志,2013,51(6):426-432.
[10]廖新.小于胎齡兒及其生長激素治療[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5,7(3):195-198.
[11]何書勵,夏維波,孫悅,等.FGFR3基因G1138A突變導致軟骨發育不全[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0,30(10):907-909.
Clinical analysis of short stature in 155 children in Nanyang
NIUWenzhong,DINGXianchun.
DepartmentofPediatrics,NanyangCentralHospital,Nanyang47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tiology of short stature in children in Nanyang.MethodsTotally 155 children with short stature were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09 to February 2015 in Pediatric Department of Nanyang Central Hospital.Detailed records of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history were collected;the height an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ir parents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family were investigated;physical check-up and auxiliary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ResultsAmong 155 cases of short stature,72 cases were diagnosed with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46.45%),50 cases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32.26%),10 cases with constitutional delay of growth and puberty(6.45%),5 cases with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3.23%),6 cases with hypothyroidism(3.87%),4 cases with 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2.58%),3 cases with Turner's syndrome(1.94%),3 cases with achondroplasia(1.94%),and 2 cases with mucopolysaccharidosis(1.29%).Conclusion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and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are common etiological factors of short stature in Nanyang.
【Keywords】Short stature;Clinical analysis;Children
作者簡介:牛文忠(1978-),男,醫學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小兒內分泌與遺傳代謝疾病的診治通訊作者:丁顯春,E-mail:erkedxc@126.com
doi:10.3969/j.issn.1674-3865.2016.02.034
【中圖分類號】R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865(2016)02-0225-03
(收稿日期:2015-07-22)(本文編輯:劉穎)